重型车辆横拉杆的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63444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1910546505.0

    申请日:2019-06-2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重型车辆横拉杆的优化设计方法:步骤S1:实时获取双侧轮转向负载数据;步骤S2:计算得到双侧轮转向负载工作区间;步骤S3:调整转向负载,使转向负载趋于实车行驶的极限工况,获取全工况负载工作区间;步骤S4:根据全工况负载工作区间与含横拉杆的转向系统数学模型,反算出横拉杆受力区间;步骤S5:根据含横拉杆的转向系统数学模型,确认泵源压力与转向负载对横拉杆拉压范围的影响区间;步骤S6:确认横拉杆出现拉压交变的临界点;步骤S7:基于横拉杆大范围受拉,小范围受压的实际受力区间,选取横拉杆安全系数;步骤S8:根据横拉杆安全系数和受力区间,对横拉杆进行优化设计。能更加精准的对横拉杆进行优化设计。

    重型车辆横拉杆的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63444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46505.0

    申请日:2019-06-2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重型车辆横拉杆的优化设计方法:步骤S1:实时获取双侧轮转向负载数据;步骤S2:计算得到双侧轮转向负载工作区间;步骤S3:调整转向负载,使转向负载趋于实车行驶的极限工况,获取全工况负载工作区间;步骤S4:根据全工况负载工作区间与含横拉杆的转向系统数学模型,反算出横拉杆受力区间;步骤S5:根据含横拉杆的转向系统数学模型,确认泵源压力与转向负载对横拉杆拉压范围的影响区间;步骤S6:确认横拉杆出现拉压交变的临界点;步骤S7:基于横拉杆大范围受拉,小范围受压的实际受力区间,选取横拉杆安全系数;步骤S8:根据横拉杆安全系数和受力区间,对横拉杆进行优化设计。能更加精准的对横拉杆进行优化设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