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新风空调

    公开(公告)号:CN11770459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0531296.9

    申请日:2023-0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新风空调,新风空调包括新风模块,新风模式包括常规新风模式、一般关怀新风模式和特殊关怀新风模式;室外新风流经第一新风流路时可与流经排风流路的室内空气热交换,实现常规新风模式;室外新风流经第二新风流路时可与流经回风流路的室内空气混合,实现一般关怀新风模式;控制方法包括确定新风空调所在空间内用户的信息,根据用户的信息确定目标新风模式,控制新风空调运行目标新风模式;使新风模式与用户的信息相适配,可满足不同用户的新风需求;当用户为儿童或老人之一且为残疾人或病人之一时,运行特殊关怀新风模式;当用户为青年或中年且不为残疾人或孕妇或病人之一时,运行常规新风模式。

    一种室内机及具有其的新风空调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0447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0530838.0

    申请日:2023-0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机及具有其的新风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主体和新风模块,新风模块设置在室内机主体的一侧,且室内机主体与新风模块之间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的外轮廓形成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用于与室内机主体连接,第二限位部用于与新风模块连接;如此,连接件可实现室内机主体与新风模块在叠加方向上的限位;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均为凹槽结构,使第一限位部与第一安装孔的孔壁连接,第二限位部与第二安装孔的孔壁连接;通道内设置有弹性卡套,弹性卡套用于固定不同类型的电源线或制冷剂管,扩大了通道的使用范围;通道的两端各设置一连接头,每个连接头可与对应的通风管或通水管连通,连接方便。

    一种新风空调自适应控制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0459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0531323.2

    申请日:2023-0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自适应控制方法,属于新风空调技术领域。新风空调包括室外新风入口、室外新风出口、第一室内回风入口、第一室内回风出口和热交换件,其中新风模块还上设有连通第一室内回风入口和室外新风出口且绕过热交换件的第一旁路,第一旁路上设有空气处理设备。本发明通过在新风空调中设置能够连通新风空调第一室内回风入口和室外新风出口的第一旁路,并在第一旁路上设置空气处理设备,可在室外环境较差时,使室内回风流经第一旁路上的空气处理设备,从而能够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同时还可以保证新风空调壳体内处于正压状态,防止室外新风进口阀和室内回风出口阀在关闭不严的情况下仍有外界污浊空气渗入到室内环境中。

    一种室内机及室内机的送风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0447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0531192.8

    申请日:2023-0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及室内机的送风控制方法,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包括:室内机主体模块和新风模块,室内机主体模块具有第一出风口;新风模块具有第二出风口;两个导风板机构,两个导风板机构分别设置在第一出风口处和第二出风口处;导风板机构包括导风板组,位于第一出风口处和第二出风口处的两个导风板组可被控制分别调节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开度大小和出风方向,使第一出风口的出风与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混合并可调节混合风的参数,混合风的参数包括流量、温度和方向。当室内机混合出风时,可在新风和换热风温差较大时减少导风板组对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遮挡区域,避免气流分散,使新风气流和换热风气流混合更加均匀。

    一种室内机
    8.
    发明公开
    一种室内机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704473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0531602.9

    申请日:2023-0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室内机包括室内机主体模块,室内机主体模块包括有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安装面;新风模块,新风模块包括有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形成有凸凹配合结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凸凹配合结构配合安装。本发明中通过将新风模块和室内机主体模块之间通过凸凹配合结构安装,可使二者在安装和拆卸时更加的方便,且二者在装配后的装配间隙较小,可提高安装后的整体美观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