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776244B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0510125496.6
申请日:2005-11-17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北田浩司
IPC: F16D13/64 , F16F15/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129
Abstract: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合器片。配置在侧板(12A、12B)和轮毂(11)的轴方向之间、在轮毂(11)侧通过碟形弹簧(33)进行加压、通过与轮毂(11)的接触产生滞后特性的推力部件(31A、31B)的相向面(131e)被形成为锥形。这样,在具有滞后机构的离合器片中,使树脂制推力部件制造的离散所产生的接触实现均匀化、从初期组装起就发挥稳定的滞后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532433A
公开(公告)日:2004-09-29
申请号:CN200410030046.4
申请日:2004-03-18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IPC: F16D13/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12333 , F16B5/04 , F16B19/06 , F16F15/1203 , F16F15/12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扭振减振装置,它包括:具有轴部和从该轴部沿径向向外延伸的轮缘部分的离合器毂;沿轴向安置在该离合器毂的相反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保持在第一侧板和离合器毂之间的第一推压件;保持在第二侧板和离合器毂之间第二推压件。该扭振减振装置还包括环形衬垫弹簧,其径向向内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二侧板的径向向外部分;以及通过铆接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多个铆钉销。至少两个相邻布置的铆钉销形成为一个整体。
-
公开(公告)号:CN1530563A
公开(公告)日:2004-09-22
申请号:CN200410039960.5
申请日:2004-03-15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IPC: F16D13/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129 , F16F15/12333 , F16F222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扭振减振装置,其包括具有轴部和从轴部沿径向向外延伸的轮缘部分的离合器毂;同轴布置在离合器毂的相反两侧并可相对离合器毂转动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保持在离合器毂与第一侧板的接触表面之间的第一推压件;保持在离合器毂与第二侧板的接触表面之间的第二推压件。第一推压件和第二推压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基材部分和面向轮缘部分的涂层部分,该涂层具有硬度比离合器毂小的金属颗粒和热固性树脂。
-
公开(公告)号:CN1293321C
公开(公告)日:2007-01-03
申请号:CN200410030046.4
申请日:2004-03-18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IPC: F16D13/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12333 , F16B5/04 , F16B19/06 , F16F15/1203 , F16F15/12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扭振减振装置,它包括:具有轴部和从该轴部沿径向向外延伸的轮缘部分的离合器毂;沿轴向安置在该离合器毂的相反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保持在第一侧板和离合器毂之间的第一推压件;保持在第二侧板和离合器毂之间第二推压件。该扭振减振装置还包括环形衬垫弹簧,其径向向内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二侧板的径向向外部分;以及通过铆接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多个铆钉销。至少两个相邻布置的铆钉销形成为一个整体。
-
公开(公告)号:CN1776244A
公开(公告)日:2006-05-24
申请号:CN200510125496.6
申请日:2005-11-17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北田浩司
IPC: F16D13/64 , F16F15/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129
Abstract: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合器片。配置在侧板(12A、12B)和轮毂(11)的轴方向之间、在轮毂(11)侧通过碟形弹簧(33)进行加压、通过与轮毂(11)的接触产生滞后特性的推力部件(31A、31B)的相向面(131e)被形成为锥形。这样,在具有滞后机构的离合器片中,使树脂制推力部件制造的离散所产生的接触实现均匀化、从初期组装起就发挥稳定的滞后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2806877Y
公开(公告)日:2006-08-16
申请号:CN200420091695.0
申请日:2004-09-29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123 , F16F1/04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弹簧,包括设置在该螺旋弹簧中心部分的有效线圈部分,以及设置在该螺旋弹簧两端的端部匝圈部分。该有效线圈部分在线圈中的匝圈具有第一节距。该端部匝圈部分在线圈中的匝圈具有第二节距,该第二节距从大约为零逐渐增加到第一节距。在端部匝圈部分具有的螺旋弹簧的匝圈数大于一个预定数。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转矩传递和转矩波动吸收装置,包括与驱动源的驱动轴连接的驱动盘,设置为与该驱动盘几乎同轴而可相对旋转的从动盘,设置在该驱动盘和从动盘之间的缓冲机构,以及设置在缓冲机构中的螺旋弹簧。该从动盘与从动元件的从动轴连接。该缓冲机构用于吸收所述驱动源和所述从动元件之间的转矩传递和转矩波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