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88472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232558.8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C02F1/461 , C02F1/467 , C02F101/16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铜纳米颗粒的氮磷掺杂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首先通过对城镇生活污水厂剩余污泥进行培养驯化,之后用盐酸浸渍和乙醇纯化制备微生物絮凝剂,随后用微生物絮凝剂吸附捕集铜离子、并经高温煅烧制得Cu@NPC,然后将Cu@NPC粉末涂敷于碳布基体上得到Cu@NPC/CC电极并将其应用于水体中的硝酸盐电催化还原处置。本发明所制Cu@NPC/CC电极具有优异的电催化还原硝酸盐性能,可用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水中硝酸盐的去除,对氮源富营养化的水污染防治有较好借鉴。
-
公开(公告)号:CN110270307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565607.7
申请日:2019-06-2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 唐山京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吸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属于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膨胀石墨的磷酸溶液、氢氧化铝粉末、椰壳活性炭粉末和高岭土粉末混合,得到混合浆液;将纯化的硅藻土和混合浆液混合,得到混合浆料;将所述混合浆料进行制粒处理,得到颗粒;将所述颗粒依次进行烘干、煅烧和还原处理,得到吸附剂。本发明提供的吸附剂中原料之间共同作用,有效提高了吸附剂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实施例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吸附剂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量可达65mg/g。
-
公开(公告)号:CN109876773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910328724.1
申请日:2019-04-23
Applicant: 燕山大学 , 秦皇岛国众聚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蓝鲸海洋溢油净化工程秦皇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膨胀石墨吸附挥发性有机物及其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置方法,属于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领域,本发明首先对膨胀石墨进行水洗和浸渍氢氧化铝‑粘土‑硅藻土处理,之后用其吸附处理挥发性有机物,待其吸附饱和后先后进行臭氧预氧化和微波膨化再生处理,待多次吸附/再生循环应用废弃后,膨胀石墨先后经臭氧氧化、改良Hummer化学氧化和化学还原等处理,依次制得了石墨烯纳米片、氧化石墨和石墨烯功能材料,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从源头上避免了危险废物的产生,且拓展了石墨烯类功能材料的制备路径,本发明将积极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的工程建设,其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9876773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328724.1
申请日:2019-04-23
Applicant: 燕山大学 , 秦皇岛国众聚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蓝鲸海洋溢油净化工程秦皇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膨胀石墨吸附挥发性有机物及其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置方法,属于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领域,本发明首先对膨胀石墨进行水洗和浸渍氢氧化铝-粘土-硅藻土处理,之后用其吸附处理挥发性有机物,待其吸附饱和后先后进行臭氧预氧化和微波膨化再生处理,待多次吸附/再生循环应用废弃后,膨胀石墨先后经臭氧氧化、改良Hummer化学氧化和化学还原等处理,依次制得了石墨烯纳米片、氧化石墨和石墨烯功能材料,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从源头上避免了危险废物的产生,且拓展了石墨烯类功能材料的制备路径,本发明将积极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的工程建设,其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