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光磁协同驱动的废水蒸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81191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171926.7

    申请日:2024-08-2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光磁协同驱动的废水蒸发装置,涉及废水蒸发技术领域,其包括:水槽,用于盛放待处理废水;传送带,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水槽内液面以下,且至少部分位于液面以上;磁性光热转换材料,为具有磁性和亲水性的光热转换材料,铺设于所述传送带表面;收集装置,用于对所述磁性光热转换材料表面的蒸发结晶进行收集;吹风系统,用于向所述传送带送风;磁场发生器,用于产生穿过所述磁性光热转换材料的磁场;以及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传送带、风机以及磁场发生器运转。本申请具有提高光热蒸发器的蒸发速率的效果。

    集盐碱土淋洗修复与太阳能蒸发综合资源回收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6556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004637.8

    申请日:2024-07-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盐碱土淋洗修复与太阳能蒸发综合资源回收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淋洗罐、光热蒸发罐和蒸发罐;淋洗罐用于放置盐碱土和储存盐碱土淋洗液,其包括第一罐体以及第一罐体内部设置带孔的隔板;光热蒸发罐包括第二罐体、设置在第二罐体内的第三罐体以及引水部件,其中,第二罐体为全封闭结构且顶部材料为透光材质,第三罐体顶部开口,第三罐体用于接收并暂存盐碱土淋洗液,引水部件的安装于第三罐体的顶部。本发明的系统不引入二次污染,成本低廉,且无需额外能源消耗,不仅实现了盐土的有效修复,还实现了浓盐废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盐资源的回收,符合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一种快速脱水的渗水通道构建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104923B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1910256971.5

    申请日:2019-04-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快速脱水的渗水通道构建方法与应用,包括:将麻、棉、绒混纺线按方形或圆形系于一定网孔挂板的经纬线交结点,自然下垂。而后首层纬网按每两列相邻4支线(圆形挂板两端为3支线)相互捻合,然后分开恢复与方形或圆形对应的布置;第二层纬网第一列按相邻2支线捻合,第二列开始每两列相邻4支线(圆形挂板两端为3支线)相互捻合;第三层纬网编制同第一层网,以此循环。最后一层按脱水反应器底部滤水孔大小,将与之邻近的渗水线捻合成与之直径大体一致的滤水绳,可获得三维交互经编的渗水通道。该渗水通道充填于淤污泥脱水反应器,能明显降低污泥比阻,加快污泥脱水,增厚压滤污泥层厚,提高压滤污泥产量,降低淤污泥脱水成本。

    生态疏浚底泥的脱水固磷一步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42240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610808469.7

    申请日:2016-09-08

    Abstract: 生态疏浚底泥的脱水固磷一步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自制的钙基聚合氯化硫酸铝铁三元复合脱水固磷剂Ca‑PAFCS进行脱水与固磷,既对底泥进行有效脱水、减少底泥的体积,同时又将脱水过程产生的磷有效固持到底泥之中,不使磷存在于脱除水之中,以此减少河湖水体中磷的含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本发明可使含水率在95~99%,含磷量在0.6~2.0mg/g的生态疏浚底泥通过脱水固磷后,含水率降至80%以内、底泥中含磷量为1.95~8.46mg/g、被脱除水中磷含量0.5mg/L以内,废水中COD在100mg/L以内,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安全,添加脱水固磷剂不对底泥产生二次污染。

    一种底泥沉积物中提砂与浮渣分离收集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43698B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1910929937.X

    申请日:2019-09-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底泥沉积物中提砂与浮渣分离收集装置及其方法,包括装置壳体、自混合管道式搅拌器、莲蓬状沉砂装置、沉砂次分离装置、微孔曝气装置和浮渣浮选装置。当需要分离的混匀底泥经进料口泵入管道式搅拌器后,在重力及推流作用下向下移动,加之来自底部的微气泡碰撞‑微射流作用,比重较大的泥砂经管道式搅拌器进入莲蓬状沉砂装置加速其沉积于装置壳体底部,随后由抽砂管道抽出;比重较小的下沉泥浆由泥浆管道排出即可。提砂的同时,由于下沉泥砂及上升微气泡的紊动传质,将浮渣浮选至装置上方的浮渣浮选装置中进行收集。此装置实现了底泥沉积物中浮渣的高效收集及泥、砂的分离回收,具有操作简单、连续运行等特点。

    一种高磷铁矿的分步生物持续溶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19540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504261.6

    申请日:2016-07-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C22B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磷铁矿的分步生物持续溶磷方法,以高磷铁矿为原料,采用嗜酸硫杆菌进行生物浸出矿石中磷,其特征在于:对浸出的含磷液中的磷分离去除,而后将分离了磷的浸出液再次回到培养体系中作为培养液,实现硫杆菌的持续溶磷与培养液的再次利用,以达到高效除磷的同时无废排放、降低成本的目的。可使矿浆含铁量在45.4~47.4%,含磷量在0.34~0.47%,铁的损失1%以内,对鲕状赤铁矿中磷的溶出有一定的提升效果。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安全,重复利用浸出母液,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是一种绿色的生物选矿技术。

    一种基于渗水通道的淤污泥快速脱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28216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1910256974.9

    申请日:2019-04-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渗水通道的淤污泥快速脱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河湖生态疏浚淤泥或剩余污泥搅拌均匀后静置沉降30‑60min,去掉上层水;在一定直径的脱水反应器内用麻棉绒及其混纺线人工构建一定填充率的渗水通道;将淤污泥泵入脱水反应器,静置1‑3min,使渗水通道充满反应器;启动增压泵,调节压力范围0.05‑0.5MPa,持续脱水12‑20min,可形成含水率40‑80%的脱水泥饼,滤出水由渗水通道于反应器底部直接析出。构建的渗水通道明显降低污泥比阻,加快污泥脱水,增厚压滤污泥层厚,提高压滤污泥产量,降低淤污泥脱水成本。

    一种底泥沉积物中提砂与浮渣分离收集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43698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0929937.X

    申请日:2019-09-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底泥沉积物中提砂与浮渣分离收集装置及其方法,包括装置壳体、自混合管道式搅拌器、莲蓬状沉砂装置、沉砂次分离装置、微孔曝气装置和浮渣浮选装置。当需要分离的混匀底泥经进料口泵入管道式搅拌器后,在重力及推流作用下向下移动,加之来自底部的微气泡碰撞-微射流作用,比重较大的泥砂经管道式搅拌器进入莲蓬状沉砂装置加速其沉积于装置壳体底部,随后由抽砂管道抽出;比重较小的下沉泥浆由泥浆管道排出即可。提砂的同时,由于下沉泥砂及上升微气泡的紊动传质,将浮渣浮选至装置上方的浮渣浮选装置中进行收集。此装置实现了底泥沉积物中浮渣的高效收集及泥、砂的分离回收,具有操作简单、连续运行等特点。

    一种印染废水的电混凝脱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03484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410272069.X

    申请日:2014-06-18

    Inventor: 皮科武 张会琴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印染废水的电混凝处理脱色方法。以色度在500-1400倍、初始pH值为6.0~9.0的印染废水为电解液,在阴阳极均为铝板的周期换向脉冲电解槽中进行电解脱色反应。电解槽内3对电极以相邻2片互构成1个电解单元,所述废水从电解槽进水口流入,并以廊道折流模式流经所述电解槽。控制一定的电极电流密度和电解槽电压,电解HRT15~90min,处理后废水色度在50-100倍以下,原子吸收检测分析发现:两极溶出铝91.12-97.03%被富集于沉泥之中,吨水处理成本在0.3-0.7元,且整个混凝处理过程不添加化学药剂,控制简单、经济环保。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