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2620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424701.6
申请日:2025-04-07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IPC: B01D71/52 , C08G65/48 , B01D71/44 , B01D69/02 , B01D69/12 , B01D67/00 , B01J39/19 , B01D61/44 , C02F1/469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用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阳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以聚醚醚酮为骨架,以98%的浓硫酸作为磺化剂,制备得到磺化的聚醚醚酮。随即,磺化聚醚醚酮与带有亲疏水结构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进行共混。利用柔性聚乙烯吡咯烷酮与磺化聚醚醚酮形成交叉互穿的三维交联网络来改善磺化聚醚醚酮的含水率和溶胀率。在此基础上,再引入具有导电特性的聚苯胺与磺化聚醚醚酮上的磺酸基反应生成结构致密的复合阳离子交换膜。最终获得的复合阳离子交换膜具有较佳的含水率、较佳的溶胀率、高机械强度和高导电性,可用于电渗析水处理,同时可对印染废水进行回收再利用,实现对苦咸水淡化及盐浓缩。
-
公开(公告)号:CN114062204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111246528.3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蓄热调温纺织制品中相变材料迁移检测方法,用于检测蓄热调温纺织制品中的相变材料是否会发生迁移,包括:将待测蓄热调温纺织制品与油迹接受件固定连接,所述油迹接受件至少覆盖所述待测蓄热调温纺织制品含有相变材料的表面;周期性冷热交替处理所述待测蓄热调温纺织制品;检测所述油迹接受件上是否存在相变材料产生的油迹。本申请所提供的检测方法不依赖于测试仪器就能够简单、迅速地对相变材料的迁移性进行检测,减少了测试过程中的人员和经济的浪费,降低了测试成本,提高了测试效率。
-
-
公开(公告)号:CN113773808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110854442.2
申请日:2021-07-28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反应型相变芯材的高潜热储能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目的在于利用脂肪胺的高潜热及其可反应性,既作为储能芯材又作为反应单体与异氰酸酯在油性溶剂中界面反应得到相变储能微胶囊。该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储能效果及稳定性,可用于纺织品、节能建材、余热回收、电子散热/保温材料等使用领域。制备步骤包括:⑴将一定量的脂肪胺和乳化剂加入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加热并搅拌至形成悬浮液;⑵将一定量异氰酸酯缓慢加入上述悬浮液中,聚合形成聚脲,完成微胶囊包覆,一定温度下搅拌一段时间直至反应完全;⑶反应后的乳液通过喷雾干燥,制得相变储能微胶囊粉末。
-
公开(公告)号:CN11621265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403306.0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静电纺丝通过可控光热制备非对称一体化膜材料的方法,以热塑性材料为主的静电纺丝液中添加纳米光热材料,制得复合纳米纤维膜。以掠入射方式辐照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极表层,热融合表层纳米纤维形成微米级厚度致密层,而其他部分保持制备态,形成非对称结构纳米纤维膜。通过调控光辐照条件控制致密层纤维间孔径在微纳米级,如此制得非对称一体化支撑膜。进一步的,在此支撑膜表面通过界面反应生成聚酰胺膜,可得到复合纳滤膜。该复合纳滤膜具有高通量、截留率高和耐腐蚀的特点,其能够有效地截留废水中污染物分子,对分子量200以上的分子截留率可达99%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1588541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010347579.4
申请日:2020-04-28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IPC: A61F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可视化防伪物理退热贴及其制备方法,该退热贴中的可视化结构生色层在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的颜色,有助于判断体温的高低,起到警示作用;此外,借助结构色层的特有的虹彩效应,还有利于防伪,获得一种具有防伪功能的退热贴产品。降温层中的相变材料具有保持恒温的作用,在体温高于37℃时,会发生固液转变而吸收热量。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可视化防伪物理退热贴,由可视化结构生色层、支撑层和降温层组成;可视化结构生色层位于支撑层的正面,降温层位于支撑层的背面;所述的可视化结构生色层由可通过光衍射作用形成结构色的光子晶体组成。
-
公开(公告)号:CN114561812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184136.7
申请日:2022-02-24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IPC: D06M23/12 , D06M13/00 , D06M15/53 , D06M15/233 , D06M11/79 , D06M101/06 , D06M101/10 , D06M101/20 , D06M10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遇水缓释抗菌防蚊物质的变色光子晶体纺织品及制备方法,以期获得一种具有缓释型抗菌防蚊功效的光子晶体结构生色功能纺织品,其遇水时,可以达到快速缓释精油以及变色的效果,并且还可以根据颜色变化判断精油的缓释速率。一种遇水缓释抗菌防蚊物质的变色光子晶体纺织品,选用一种用于构筑光子晶体(PBG)的多孔纳米微球,向多孔纳米微球的孔隙中注入精油,聚乙二醇(PEG)壳层对多孔纳米微球进行包覆,再将包覆后的多孔纳米微球在纺织品基材上进行自组装形成光子晶体生色结构层。
-
公开(公告)号:CN106351023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610734038.0
申请日:2016-08-25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纺织品上光子晶体结构稳定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纳米微球与水混合,超声分散,形成均匀乳液,然后在上述乳液中加入甲酰胺或乙二醇,超声分散,将所得分散液作为自组装液加入到预先置有纺织品的塑料培养皿或比色皿中,利用纳米微球的浸渍法自组装可在纺织品表面构造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光子晶体结构。此外,还可采用数码喷墨自组装的方法,以分散液为墨水,在纺织品表面喷射施加墨水后同步自组装制备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光子晶体图案。本发明通过在纳米微球分散液中添加甲酰胺或乙二醇,有效增强了纺织品表面光子晶体结构的稳定性。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和普适性好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588541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347579.4
申请日:2020-04-28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IPC: A61F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可视化防伪物理退热贴及其制备方法,该退热贴中的可视化结构生色层在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的颜色,有助于判断体温的高低,起到警示作用;此外,借助结构色层的特有的虹彩效应,还有利于防伪,获得一种具有防伪功能的退热贴产品。降温层中的相变材料具有保持恒温的作用,在体温高于37℃时,会发生固液转变而吸收热量。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可视化防伪物理退热贴,由可视化结构生色层、支撑层和降温层组成;可视化结构生色层位于支撑层的正面,降温层位于支撑层的背面;所述的可视化结构生色层由可通过光衍射作用形成结构色的光子晶体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7573502B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710676108.6
申请日:2017-08-09
IPC: C08G6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碳链尼龙1211制备方法。包括以十二碳二元胺与十一碳二元酸为主要原料在酒精溶剂中合成尼龙1211盐制备工艺,干燥后尼龙盐通过加入催化剂、抗氧化剂,升温升压,经聚合反应得到尼龙1211合成工艺。本发明产物在结构性能方面均优于尼龙11,具有良好的机械、热力学性能;方法通过高压进行制备,有效的缩短了成型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可满足人们对汽车业、航天航空业和电子电气业等需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