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检测钯的可逆比色比率菲并咪唑类荧光分子探针

    公开(公告)号:CN106957267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710192570.9

    申请日:2017-03-28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nventor: 崔玉 张燕 孙国新

    Abstract: 一种检测钯的新型可逆比色、比率型菲并咪唑类荧光分子探针涉及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其应用。该荧光探针分子为烯丙基(4‑(1‑(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1H‑菲并[9,10‑d]咪唑‑2‑基)苯基),是由4‑(1‑(2‑(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1H‑菲并[9,10‑d]咪唑‑2‑基)苯胺与AllocCl反应而成。将该荧光分子探针溶在乙腈的水溶液中,测试样品加入前后的吸光度值和荧光强度的变化来确定钯的含量,检测限低至2.7 nM,可用于环境中或者生物体内钯的检测。

    一种使用酰胺荚醚类萃取剂去除Pr中Fe杂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34681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38569.0

    申请日:2017-01-1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nventor: 崔玉 汉吉勋 张燕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B3/001 C22B5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酰胺荚醚类萃取剂去除Pr中Fe杂质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溶剂萃取法去除金属镨中的铁杂质的方法,属于镨离子的溶剂萃取技术领域。在存在Pr离子和Fe离子的水溶液中,加入浓硝酸配制成一定硝酸浓度的水相,然后将水相与含有酰胺荚醚类萃取剂和N,N’‑二丁基月桂酰胺调相剂的有机相搅拌混合、静置分相,再将萃取后的有机相反萃,将反萃后水相重复上述萃取‑反萃步骤,最终得到含Fe量极少的Pr。本发明具有除Fe效果好,Pr的收率高,易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

    一种使用酰胺荚醚类萃取剂去除Pr中Fe杂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34681B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710038569.0

    申请日:2017-01-1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nventor: 崔玉 汉吉勋 张燕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酰胺荚醚类萃取剂去除Pr中Fe杂质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溶剂萃取法去除金属镨中的铁杂质的方法,属于镨离子的溶剂萃取技术领域。在存在Pr离子和Fe离子的水溶液中,加入浓硝酸配制成一定硝酸浓度的水相,然后将水相与含有酰胺荚醚类萃取剂和N,N’‑二丁基月桂酰胺调相剂的有机相搅拌混合、静置分相,再将萃取后的有机相反萃,将反萃后水相重复上述萃取‑反萃步骤,最终得到含Fe量极少的Pr。本发明具有除Fe效果好,Pr的收率高,易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

    一种合成6‑烷基‑2‑氧代‑1,2‑二氢喹啉‑3‑羧酸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66529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192569.6

    申请日:2017-03-28

    Applicant: 济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15/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6‑烷基‑2‑氧代‑1,2‑二氢喹啉‑3‑羧酸的方法,具体为以5‑烷基‑2‑硝基苯甲醛为初始原料代替对甲基苯胺,采用酯的氨解这一方式构建喹啉环,代替Vilsmeier‑Haack‑Arnold亲电环化过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不使用剧毒三氯氧磷,后处理废水排放少;通过酯的水解获得终产物,过程控制简单,纯化方便且产率高。采用5‑烷基‑2‑硝基苯甲醛合成6‑烷基‑2‑氧代‑1,2‑二氢‑喹啉‑3‑羧酸具有合成过程操作简单、无需剧毒三氯氧磷参与的优点,且不易包覆原料。与传统的合成方法相比,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产率高、废水排放少,在医药化工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一种基于苯并吡喃腈的比率型pH荧光探针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546565B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610873157.4

    申请日:2016-10-08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苯并吡喃腈的比率型pH荧光探针合成方法及应用,具体为一种顺式‑2‑(2‑(2‑(4‑羟基苯基)‑2‑(吡咯烷‑1‑基)乙烯基)‑4H‑苯并吡喃‑4‑亚基)丙二腈的制备,及用于检测水溶液中pH的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所涉及的pH荧光探针合成过程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纯化步骤简单,且在很窄的pH范围(pH=2.4‑4.0)中表现出极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该探针在乙醇、水的混合液(80/20,v/v)中浓度为10‑5moL/L时呈无色透明状,365nm下表现为淡蓝色荧光;在强酸条件下溶液变为黄色,且365nm下表现出较强的黄色荧光。通过VERTEX70荧光色谱仪测定,可以实现对pH的测,同时可通过荧光强弱及颜色变化指示溶液中的pH。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在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在医学领域中对于机体内强酸环境下的检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一种制备高纯氧化铝纳米粉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86363B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710421962.8

    申请日:2017-06-07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高纯氧化铝纳米粉体的方法。该方法为以高纯氯化铝与高纯碳酸铵为原料,加入PEG与多元有机酸形成的形貌协同控制组分合成碳酸铝铵前驱体,制备高纯纳米氧化铝粉末,粒径分布均匀。非α晶型的氧化铝粒径在10~20nm,α晶型的氧化铝为100~200 nm的颗粒。氧化铝的纯度大于99.99%。

    一种改进的由靛红酸酐合成4‑氯‑1氢‑喹啉‑2‑酮‑3‑羧酸甲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66975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195308.X

    申请日:2017-03-28

    Applicant: 济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15/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由靛红酸酐合成4‑氯‑1氢‑喹啉‑2‑酮‑3‑羧酸甲酯的方法,具体为在4‑羟基‑1氢‑喹啉‑2‑酮‑3‑羧酸甲酯后处理方式的改进以及后续过程中高产率的一锅法合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靛红酸酐在DMF中与丙二酸二甲酯反应后通过先过滤再酸化的方式进行提纯,明显减少水与盐酸的用量,减少了废水的产生,同时与已有报道中所提及的处理方式相比,改进后的处理方式具有产率高、无溶剂残留的优点。采用4‑羟基‑1氢‑喹啉‑2‑酮‑3‑羧酸甲酯一锅法合成4‑氯‑1氢‑喹啉‑2‑酮‑3‑羧酸甲酯具有合成过程中无水的参与、操作简单、后处理过程无有机溶剂消耗、产率高的优点。与传统的合成方法相比,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且废水排放少,在化工生产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一种新型检测钯的可逆比色比率苯并咪唑类荧光分子探针

    公开(公告)号:CN106957267A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710192570.9

    申请日:2017-03-28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nventor: 崔玉 张燕 孙国新

    Abstract: 一种检测钯的新型可逆比色比率型苯并咪唑类荧光分子探针涉及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其应用。该荧光探针分子为烯丙基(4‑(1‑(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1H‑菲并[9,10‑d]咪唑‑2‑基)苯基),是由4‑(1‑(2‑(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1H‑菲并[9,10‑d]咪唑‑2‑基)苯胺与AllocCl反应而成。将该荧光分子探针溶在乙腈的水溶液中,测试样品加入前后的吸光度值和荧光强度的变化来确定钯的含量,检测限低至2.9 n M,可用于环境中或者生物体内钯的检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