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组谷氨酸棒杆菌及其以葡萄糖为原料发酵生产亚精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26218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027714.1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组谷氨酸棒杆菌及其以葡萄糖为原料发酵生产亚精胺的方法。本发明先在谷氨酸棒杆菌的基因组中敲除了snaA基因,构建了敲除菌株SP‑1。以大肠杆菌和谷氨酸棒杆菌之间的穿梭质粒pEC‑XK99E和pXMJ19质粒为表达载体,将来源于Escherichia coli中的亚精胺转运蛋白基因簇,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亚精胺合酶、鸟氨酸脱羧酶,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在先前构建的敲除菌株SP‑1中表达。本发明的重组谷氨酸棒杆菌可以直接利用葡萄糖直接进行亚精胺的生产。在不依赖外源添加甲硫氨酸的情况下,250mL摇瓶72h发酵可以积累2.61g/L亚精胺。5L发酵罐通过流加底物亚精胺产量可以达到45.2g/L。

    一种利用钝齿棒杆菌发酵生产1,4-丁二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61562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0317317.8

    申请日:2021-03-2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钝齿棒杆菌发酵生产1,4‑丁二胺的方法,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通过大肠杆菌和钝齿棒杆菌之间的穿梭质粒pXMJ19,将精氨酸脱羧酶编码基因经突变后与胍丁胺酶编码基因串联成功并在精氨酸高产菌株中过表达。摇瓶发酵结果表明,原始菌不具有生产有活性的精氨酸脱羧酶和胍丁胺酶的能力,而重组工程菌可以完成L‑精氨酸到1,4‑丁二胺的转化。同时基于此基因工程菌株具有高产L‑精氨酸的特性,成功采用一步发酵法以葡萄糖为底物生产1,4‑丁二胺。本发明方法生产1,4‑丁二胺,具有效率高、副产物L‑精氨酸、胍基丁胺和其他杂酸余量低的优点,后期对于产物1,4‑丁二胺的分离纯化更加容易。

    一种精氨酸脱羧酶突变体及其在生产胍基丁胺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748548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741881.8

    申请日:2020-07-2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氨酸脱羧酶突变体及其在生产胍基丁胺中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受产物抑制影响小的精氨酸脱羧酶突变体I534D和D535W,其中,精氨酸脱羧酶突变体I534D是通过将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野生型精氨酸脱羧酶的第534位异亮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得到的,其半抑制常数可达0.66mol/L,较野生型精氨酸脱羧酶提高了5.5倍;精氨酸脱羧酶突变体D535W是通过将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野生型精氨酸脱羧酶的第535位天冬氨酸突变为色氨酸得到的,其半抑制常数可达0.50mol/L,较野生型精氨酸脱羧酶提高了4.2倍。

    一种利用重组大肠杆菌生产1,4-丁二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21022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0302658.8

    申请日:2021-03-2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重组大肠杆菌生产1,4‑丁二胺的方法,属于基因工程技术,利用高拷贝质粒pXMJ19,将精氨酸脱羧酶突变体和胍丁胺酶成功表达,构建得到重组菌。全细胞转化结果表明,原始菌不具有过量积累1,4‑丁二胺的能力,而重组菌可以实现过量积累1,4‑丁二胺;同时基于此基因工程菌株可过量积累1,4‑丁二胺的特性,成功采用酶法转化以精氨酸为底物生产1,4‑丁二胺。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添加IPTG诱导酶的表达,根据精氨酸脱羧酶酶学性质在转化体系中添加镁离子和辅酶磷酸吡哆醛。最终24h转化可以积累72.6g·L‑1 1,4‑丁二胺,中间产物胍基丁胺产量为0.14g/L。

    一种利用钝齿棒杆菌发酵生产1,4-丁二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61562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317317.8

    申请日:2021-03-2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钝齿棒杆菌发酵生产1,4‑丁二胺的方法,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通过大肠杆菌和钝齿棒杆菌之间的穿梭质粒pXMJ19,将精氨酸脱羧酶编码基因经突变后与胍丁胺酶编码基因串联成功并在精氨酸高产菌株中过表达。摇瓶发酵结果表明,原始菌不具有生产有活性的精氨酸脱羧酶和胍丁胺酶的能力,而重组工程菌可以完成L‑精氨酸到1,4‑丁二胺的转化。同时基于此基因工程菌株具有高产L‑精氨酸的特性,成功采用一步发酵法以葡萄糖为底物生产1,4‑丁二胺。本发明方法生产1,4‑丁二胺,具有效率高、副产物L‑精氨酸、胍基丁胺和其他杂酸余量低的优点,后期对于产物1,4‑丁二胺的分离纯化更加容易。

    一种利用重组大肠杆菌生产1,4-丁二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2102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302658.8

    申请日:2021-03-2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重组大肠杆菌生产1,4‑丁二胺的方法,属于基因工程技术,利用高拷贝质粒pXMJ19,将精氨酸脱羧酶突变体和胍丁胺酶成功表达,构建得到重组菌。全细胞转化结果表明,原始菌不具有过量积累1,4‑丁二胺的能力,而重组菌可以实现过量积累1,4‑丁二胺;同时基于此基因工程菌株可过量积累1,4‑丁二胺的特性,成功采用酶法转化以精氨酸为底物生产1,4‑丁二胺。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添加IPTG诱导酶的表达,根据精氨酸脱羧酶酶学性质在转化体系中添加镁离子和辅酶磷酸吡哆醛。最终24h转化可以积累72.6g·L‑11,4‑丁二胺,中间产物胍基丁胺产量为0.14g/L。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