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人并行智能识别防碰撞算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26802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762054.6

    申请日:2015-1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7/10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人并行智能识别防碰撞算法。具体适用于解决旅游景区多人并行入园时游客RFID标签发生碰撞问题。读写器判别编码碰撞的比特位,依据碰撞发生的位置,读写器在生成新命令时将产生碰撞的比特位编码置为“1”,未发生碰撞的比特位编码置为“0”,令发生碰撞的最高比特位为Dp,则读写器要求Dp位编码为“0”的标签返回低于Dp位的所有编码。读写器在余下的编码中判断碰撞发生的比特位,并要求返回除最高碰撞比特位以外的其他位编码,以此类推直至余下编码没有碰撞发生。本发明的算法通过分段传输有效碰撞编码,大大提高了读写器与标签间信息传输效率,实现了在最短时间内智能识别标签防止碰撞的发生。

    RFID识别算法及景区多人并行入园智能识别防碰撞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373760B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510762010.3

    申请日:2015-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FID识别算法及景区多人并行入园智能识别防碰撞应用。具体适用于解决旅游景区多人并行入园时游客RFID标签发生碰撞问题。读写器判别编码碰撞的比特位,依据碰撞发生的位置,读写器在生成新命令时将产生碰撞的比特位编码置为“1”,未发生碰撞的比特位编码置为“0”,令发生碰撞的最高比特位为Dp,则读写器要求Dp位编码为“0”的标签返回低于Dp位的所有编码。读写器在余下的编码中判断碰撞发生的比特位,并要求返回除最高碰撞比特位以外的其他位编码,以此类推直至余下编码没有碰撞发生。本发明的算法通过分段传输有效碰撞编码,大大提高了读写器与标签间信息传输效率,实现了在最短时间内智能识别标签防止碰撞的发生。

    一种多人并行智能识别防碰撞算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26802B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510762054.6

    申请日:2015-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人并行智能识别防碰撞算法。具体适用于解决旅游景区多人并行入园时游客RFID标签发生碰撞问题。读写器判别编码碰撞的比特位,依据碰撞发生的位置,读写器在生成新命令时将产生碰撞的比特位编码置为“1”,未发生碰撞的比特位编码置为“0”,令发生碰撞的最高比特位为Dp,则读写器要求Dp位编码为“0”的标签返回低于Dp位的所有编码。读写器在余下的编码中判断碰撞发生的比特位,并要求返回除最高碰撞比特位以外的其他位编码,以此类推直至余下编码没有碰撞发生。本发明的算法通过分段传输有效碰撞编码,大大提高了读写器与标签间信息传输效率,实现了在最短时间内智能识别标签防止碰撞的发生。

    RFID识别算法及景区多人并行入园智能识别防碰撞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373760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762010.3

    申请日:2015-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FID识别算法及景区多人并行入园智能识别防碰撞应用。具体适用于解决旅游景区多人并行入园时游客RFID标签发生碰撞问题。读写器判别编码碰撞的比特位,依据碰撞发生的位置,读写器在生成新命令时将产生碰撞的比特位编码置为“1”,未发生碰撞的比特位编码置为“0”,令发生碰撞的最高比特位为Dp,则读写器要求Dp位编码为“0”的标签返回低于Dp位的所有编码。读写器在余下的编码中判断碰撞发生的比特位,并要求返回除最高碰撞比特位以外的其他位编码,以此类推直至余下编码没有碰撞发生。本发明的算法通过分段传输有效碰撞编码,大大提高了读写器与标签间信息传输效率,实现了在最短时间内智能识别标签防止碰撞的发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