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37020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78620.1
申请日:2017-10-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H02K11/215 , H02K7/116 , F16H1/32 , G01D5/245 , F16H19/00 , F16H63/32 , F16H61/32 , H02K7/00 , H02K11/21
Abstract: 一种旋转驱动装置及使用它的线控换挡系统。旋转驱动装置,被安装在安装对象,能够将驱动对象旋转驱动,具备:前壳体;后壳体,在与上述前壳体之间形成空间,与上述前壳体相反侧的面能够与上述安装对象对置或抵接而设置;旋转电机,设置在上述空间的上述后壳体侧;齿轮机构,相对于上述空间的上述旋转电机设置在上述前壳体侧,能够传递上述旋转电机的转矩;输出部,设置在上述旋转电机的径向外侧,在上述安装对象侧具有能够与上述驱动对象连接的连接部,将由上述齿轮机构传递来的转矩向上述驱动对象输出;磁通密度检测部,以能够相对于上述输出部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前壳体侧,输出与穿过的磁通的密度对应的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2178180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607338.9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致动器。输出轴(80)包括:手动轴(200)插入其中的轴孔(83);其上形成有轴孔(83)的轴管部(81);和位于轴管部(81)的与换挡挡位改变装置相反一侧的输出轴管状部(85)。磁体支架(90)包括:支架主体(91),在该支架主体上形成有与手动轴(200)配合的支架孔(93);和与支架主体(91)一体形成为一个部件的密封部(92),同时该密封部(92)构造为与输出轴管状部(85)的内周壁(851)接触并在磁体支架(90)与输出轴管状部(85)之间进行密封。
-
公开(公告)号:CN113037020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110278620.1
申请日:2017-10-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H02K11/215 , H02K7/116 , F16H1/32 , G01D5/245 , F16H19/00 , F16H63/32 , F16H61/32 , H02K7/00 , H02K11/21
Abstract: 一种旋转驱动装置及使用它的线控换挡系统。旋转驱动装置,被安装在安装对象,能够将驱动对象旋转驱动,具备:前壳体;后壳体,在与上述前壳体之间形成空间,与上述前壳体相反侧的面能够与上述安装对象对置或抵接而设置;旋转电机,设置在上述空间的上述后壳体侧;齿轮机构,相对于上述空间的上述旋转电机设置在上述前壳体侧,能够传递上述旋转电机的转矩;输出部,设置在上述旋转电机的径向外侧,在上述安装对象侧具有能够与上述驱动对象连接的连接部,将由上述齿轮机构传递来的转矩向上述驱动对象输出;磁通密度检测部,以能够相对于上述输出部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前壳体侧,输出与穿过的磁通的密度对应的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09863672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780065460.4
申请日:2017-10-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输出轴(80)具有轴杆(200)能够嵌合的轴孔部(83),通过从马达(3)输出的转矩而旋转,向轴杆(200)输出转矩。磁体座(90)被设置为,具有轴杆(200)能够嵌合的座孔部(93),能够与轴杆(200)一起旋转。磁体(35)设置于磁体座(90)。角度传感器(45)能够检测来自磁体(35)的磁通,输出与磁体座(90)的旋转角度对应的信号。轴杆(200)与轴孔部(83)之间的间隙量被设定为第1规定值以上。轴杆(200)与座孔部(93)之间的间隙量被设定为第2规定值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3534464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280014028.X
申请日:2012-01-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1/20 , F02D15/02 , F16H3/003 , Y10T74/19614
Abstract: 在一种驱动力传输设备(10)中,当输入轴(11)沿正向旋转方向旋转时,输入轴(11)的旋转力通过单向离合器(30)被传输到输出轴(12),以使输出轴(12)以与输入轴(11)的旋转速度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此时,输入侧子轴(51)从输出侧子轴(52)被释放。相比之下,当输入轴(11)沿反向旋转方向旋转时,输入轴(11)的旋转力通过输入齿轮(41)、第一齿轮(42)、输入侧子轴(51)、双向离合器(50)、输出侧子轴(52)、第二齿轮(43)和输出齿轮(44)被传输到输出轴(12)。此时,输出轴(12)被从中间轴(13)释放。
-
公开(公告)号:CN112178180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010607338.9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致动器。输出轴(80)包括:手动轴(200)插入其中的轴孔(83);其上形成有轴孔(83)的轴管部(81);和位于轴管部(81)的与换挡挡位改变装置相反一侧的输出轴管状部(85)。磁体支架(90)包括:支架主体(91),在该支架主体上形成有与手动轴(200)配合的支架孔(93);和与支架主体(91)一体形成为一个部件的密封部(92),同时该密封部(92)构造为与输出轴管状部(85)的内周壁(851)接触并在磁体支架(90)与输出轴管状部(85)之间进行密封。
-
公开(公告)号:CN103423503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174301.1
申请日:2013-05-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L13/0036 , F01L1/053 , F01L1/185 , F01L1/2405 , F01L1/267 , F01L2013/0052 , F01L2820/031 , H01F7/1615
Abstract: 一种电磁致动器,该电磁致动器(40)具有被固定在电极支架(45)上的两个永磁体(501,502)。永磁体(501,502)的磁极方向彼此相反。永磁体(501,502)沿后退方向以磁的方式吸引柱塞(651,652)。通过切换线圈(47)的通电方向,永磁体(501,502)之一产生线圈磁通量,该线圈磁通量的方向与另一永磁体产生的线圈磁通量相反,由此吸引力减小。永磁体(501,502)的吸引力减小的控制销(601,602)之一通过弹簧(751,752)的偏置力而沿前进方向移动。在不使线圈(47)更大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控制销(601,602)的响应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863672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780065460.4
申请日:2017-10-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输出轴(80)具有轴杆(200)能够嵌合的轴孔部(83),通过从马达(3)输出的转矩而旋转,向轴杆(200)输出转矩。磁体座(90)被设置为,具有轴杆(200)能够嵌合的座孔部(93),能够与轴杆(200)一起旋转。磁体(35)设置于磁体座(90)。角度传感器(45)能够检测来自磁体(35)的磁通,输出与磁体座(90)的旋转角度对应的信号。轴杆(200)与轴孔部(83)之间的间隙量被设定为第1规定值以上。轴杆(200)与座孔部(93)之间的间隙量被设定为第2规定值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3423503B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310174301.1
申请日:2013-05-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L13/0036 , F01L1/053 , F01L1/185 , F01L1/2405 , F01L1/267 , F01L2013/0052 , F01L2820/031 , H01F7/1615
Abstract: 一种电磁致动器,该电磁致动器(40)具有被固定在电极支架(45)上的两个永磁体(501,502)。永磁体(501,502)的磁极方向彼此相反。永磁体(501,502)沿后退方向以磁的方式吸引柱塞(651,652)。通过切换线圈(47)的通电方向,永磁体(501,502)之一产生线圈磁通量,该线圈磁通量的方向与另一永磁体产生的线圈磁通量相反,由此吸引力减小。永磁体(501,502)的吸引力减小的控制销(601,602)之一通过弹簧(751,752)的偏置力而沿前进方向移动。在不使线圈(47)更大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控制销(601,602)的响应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534464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280014028.X
申请日:2012-01-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1/20 , F02D15/02 , F16H3/003 , Y10T74/19614
Abstract: 在一种驱动力传输设备(10)中,当输入轴(11)沿正向旋转方向旋转时,输入轴(11)的旋转力通过单向离合器(30)被传输到输出轴(12),以使输出轴(12)以与输入轴(11)的旋转速度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此时,输入侧子轴(51)从输出侧子轴(52)被释放。相比之下,当输入轴(11)沿反向旋转方向旋转时,输入轴(11)的旋转力通过输入齿轮(41)、第一齿轮(42)、输入侧子轴(51)、双向离合器(50)、输出侧子轴(52)、第二齿轮(43)和输出齿轮(44)被传输到输出轴(12)。此时,输出轴(12)被从中间轴(13)释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