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器式制冷循环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233082B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580021596.6

    申请日:2015-05-18

    Abstract: 一种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在高段侧蒸发器(15)的制冷剂出口侧连接喷射器(19)的喷嘴部(19a)的入口,在低段侧蒸发器(18)的制冷剂出口侧连接喷射器(19)的制冷剂吸引口(19c),此外,设有内部热交换器(16),该内部热交换器(16)使向低段侧节流装置(17)流入的高压制冷剂和从低段侧蒸发器(18)流出的低段侧低压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所述低段侧节流装置(17)使向低段侧蒸发器(18)流入的制冷剂减压。由此,由于可以扩大在低段侧蒸发器(18)的出入口焓差,因此,即使以能够提高循环的COP的方式将吸引制冷剂流量Ge相对于喷射制冷剂流量Gn的流量比Ge/Gn设定为较小的值,也可以调整为各自的蒸发器(15、18)发挥的冷却能力接近。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416203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780038586.2

    申请日:2017-05-24

    Abstract: 一种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具备:压缩机(11)、加热用热交换器(12)、第一减压装置(15b)、室外热交换器(17)、第二减压装置(15e)、冷却用热交换器(21)、喷射器(16)、气液分离器(19)及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13a、13b、18a、18b)。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使从加热用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在第一除湿制热模式下按照第一减压装置、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减压装置、冷却用热交换器、压缩机的顺序流通,在第二除湿制热模式下按照第二减压装置、冷却用热交换器、第一减压装置、室外热交换器、压缩机的顺序流通。第一除湿制热模式时的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第二除湿制热模式时的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同。第一除湿制热模式时的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制热模式时的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不同。

    空调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799365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1880042759.2

    申请日:2018-05-17

    Abstract: 空调装置具备室内冷凝器(12)、室外热交换器(16)、室内蒸发器(18)、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15b、21、22)、辅助加热装置(70)、空气通路形成部(31)及空气通路切换装置(34)。室内冷凝器、室内蒸发器及辅助加热装置配置在由空气通路形成部形成的空气通路内。(i)在制热模式时,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切换为对在室内冷凝器散热后的制冷剂进行减压并使其在室外热交换器蒸发的制冷剂回路,(ii)在除霜模式时,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切换为对在室外热交换器散热后的制冷剂进行减压并使其在室内蒸发器蒸发的制冷剂回路。(i)在制热模式时,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切换为使空气依次通过室内蒸发器及室内冷凝器的第一空气通路,(ii)在除霜模式时,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切换为使空气绕过室内冷凝器并且依次通过室内蒸发器及辅助加热装置的第二空气通路。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233082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580021596.6

    申请日:2015-05-18

    Abstract: 一种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在高段侧蒸发器(19a)的入口,在低段侧蒸发器(18)的制冷剂出口侧连接喷射器(19)的制冷剂吸引口(19c),此外,设有内部热交换器(16),该内部热交换器(16)使向低段侧节流装置(17)流入的高压制冷剂和从低段侧蒸发器(18)流出的低段侧低压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所述低段侧节流装置(17)使向低段侧蒸发器(18)流入的制冷剂减压。由此,由于可以扩大在低段侧蒸发器(18)的出入口焓差,因此,即使以能够提高循环的COP的方式将吸引制冷剂流量Ge相对于喷射制冷剂流量Gn的流量比Ge/Gn设定为较小的值,也可以调整为各自的蒸发器(15、18)发挥的冷却能力接近。(15)的制冷剂出口侧连接喷射器(19)的喷嘴部

    空调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799365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880042759.2

    申请日:2018-05-17

    Abstract: 空调装置具备室内冷凝器(12)、室外热交换器(16)、室内蒸发器(18)、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15b、21、22)、辅助加热装置(70)、空气通路形成部(31)及空气通路切换装置(34)。室内冷凝器、室内蒸发器及辅助加热装置配置在由空气通路形成部形成的空气通路内。(i)在制热模式时,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切换为对在室内冷凝器散热后的制冷剂进行减压并使其在室外热交换器蒸发的制冷剂回路,(ii)在除霜模式时,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切换为对在室外热交换器散热后的制冷剂进行减压并使其在室内蒸发器蒸发的制冷剂回路。(i)在制热模式时,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切换为使空气依次通过室内蒸发器及室内冷凝器的第一空气通路,(ii)在除霜模式时,空气通路切换装置切换为使空气绕过室内冷凝器并且依次通过室内蒸发器及辅助加热装置的第二空气通路。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416203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780038586.2

    申请日:2017-05-24

    Abstract: 一种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具备:压缩机(11)、加热用热交换器(12)、第一减压装置(15b)、室外热交换器(17)、第二减压装置(15e)、冷却用热交换器(21)、喷射器(16)、气液分离器(19)及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13a、13b、18a、18b)。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使从加热用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在第一除湿制热模式下按照第一减压装置、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减压装置、冷却用热交换器、压缩机的顺序流通,在第二除湿制热模式下按照第二减压装置、冷却用热交换器、第一减压装置、室外热交换器、压缩机的顺序流通。第一除湿制热模式时的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第二除湿制热模式时的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同。第一除湿制热模式时的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制热模式时的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不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