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装置以及盒收容框体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19527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380069997.X

    申请日:2013-03-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187 G11B33/128 H05K7/1418 Y10T29/49828

    Abstract: 低成本地提高盒的安装密度。在存储用框体的支承基板上安装有盒。在支承基板上设置有多个沿着X轴方向隔开第一规定尺寸(W1)并与Y轴方向平行地形成的导轨构造体(11)。沿着Y轴方向配置的一组导轨构造体(11)在左右构成一对,从左右两侧支承盒。导轨构造体(11)具有:第一接触部(111),其与Y轴方向平行地延伸;第二接触部(112),其向X轴方向的一侧突出第二规定尺寸(W2),并与第一接触部连续形成;连结部(113),其与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连续形成。在第二接触部(112)的一侧面与相邻的另一个导轨构造体(11)所具有的另一个第一接触部(111)的另一侧面之间支承盒。

    存储装置以及盒收容框体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19527B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380069997.X

    申请日:2013-03-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187 G11B33/128 H05K7/1418 Y10T29/49828

    Abstract: 低成本地提高盒的安装密度。在存储用框体的支承基板上安装有盒。在支承基板上设置有多个沿着X轴方向隔开第一规定尺寸(W1)并与Y轴方向平行地形成的导轨构造体(11)。沿着Y轴方向配置的一组导轨构造体(11)在左右构成一对,从左右两侧支承盒。导轨构造体(11)具有:第一接触部(111),其与Y轴方向平行地延伸;第二接触部(112),其向X轴方向的一侧突出第二规定尺寸(W2),并与第一接触部连续形成;连结部(113),其与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连续形成。在第二接触部(112)的一侧面与相邻的另一个导轨构造体(11)所具有的另一个第一接触部(111)的另一侧面之间支承盒。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