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09346A
公开(公告)日:2009-04-15
申请号:CN200710182292.5
申请日:2007-10-1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正极材料的组成为LiNi0.5Mn1.5O4-δFx,其中δ=0.5x,0.01≤x≤0.08,采用凝胶结合过氧化锂高温热处理的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制备过程易于控制。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可达140mAh·g-1,其中5V电压平台特性得到明显改善,较好的消除了4V电压平台,反复前几次循环以后充放电效率达96%以上,循环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1388441A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申请号:CN200710154496.8
申请日:2007-09-1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包含该电解质膜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用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到: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无纺布,通过在空气中对得到的聚偏氟乙烯无纺布辐照电子束,使聚偏氟乙烯无纺布表面活性化,再使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与经表面活性化的聚偏氟乙烯无纺布接触,由此得到表面上接枝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偏氟乙烯无纺布。而且,使表面上接枝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偏氟乙烯无纺布吸收一定量的电解液,由此得到锂离子电池电解质膜。本发明由于使用表面上接枝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偏氟乙烯无纺布,故与单独使用聚偏氟乙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它们的简单复合物相比,发挥了它们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各自优点,并消除单独使用一种材料或几种材料所带来的缺点。这种电解质膜吸收有机电解液后,室温离子电导率高,组装成电池后,表现出良好的大电流放电特性和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409346B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0710182292.5
申请日:2007-10-1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正极材料的组成为LiNi0.5Mn1.5O4-δFx,其中δ=0.5x,0.01≤x≤0.08,采用凝胶结合过氧化锂高温热处理的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制备过程易于控制。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可达140mAh·g-1,其中5V电压平台特性得到明显改善,较好的消除了4V电压平台,反复前几次循环以后充放电效率达96%以上,循环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1388441B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0710154496.8
申请日:2007-09-1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包含该电解质膜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用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到: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无纺布,通过在空气中对得到的聚偏氟乙烯无纺布辐照电子束,使聚偏氟乙烯无纺布表面活性化,再使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与经表面活性化的聚偏氟乙烯无纺布接触,由此得到表面上接枝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偏氟乙烯无纺布。而且,使表面上接枝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偏氟乙烯无纺布吸收一定量的电解液,由此得到锂离子电池电解质膜。本发明由于使用表面上接枝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偏氟乙烯无纺布,故与单独使用聚偏氟乙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它们的简单复合物相比,发挥了它们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各自优点,并消除单独使用一种材料或几种材料所带来的缺点。这种电解质膜吸收有机电解液后,室温离子电导率高,组装成电池后,表现出良好的大电流放电特性和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5802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342096.X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A61K45/00 , A61K31/704 , A61K31/55 , A61K31/397 , A61K31/426 , A61P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BAG2作为药物靶点及其抑制剂在制备瘢痕疙瘩治疗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通过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的单细胞数据分析并发现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表达的蛋白BAG2。通过体外实验抑制BAG2表达,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及胶原表达显著抑制,其细胞浸润也明显减弱。进一步通过小分子药物库筛选及体外实验获得靶向抑制BAG2的小分子药物,从而达到瘢痕疙瘩精准高效治疗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1293312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010107920.9
申请日:2020-02-2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M4/62 , H01M4/13 , H01M10/052 , C09J105/00 , C09J1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多功能的交联粘接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粘接剂以瓜尔豆胶和羧基丁苯橡胶为原料,利用瓜尔豆胶富含的羟基和羧基丁苯橡胶带有的羧基分子间交联而成,形成柔性的多功能交联网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水性粘接剂为柔性交联粘结剂,粘结力强,机械强度大,且拉伸形变不开裂,不溶于电池电解液,可以有效容纳硫正极的体积效应,并保持循环操作正极结构完整,同时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显著优势,压实硫正极制备过程简单,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809315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111081775.2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4 , C08F8/48 , C08F120/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用高导电性硫基正极材料和二次电池,该硫基正极材料采用高全同聚丙烯腈为前驱体,与单质硫混合均匀后,加热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高全同聚丙烯腈由丙烯腈单体在模板剂作用条件下经自由基聚合或者包和聚合反应合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高全同聚丙烯腈,比无规聚丙烯腈具有更高的结晶度和更低的热裂解与环化温度,制得的硫基正极材料S@pPAN电导率达到10‑3S/cm,硫含量40‑70wt%;作为二次电池正极材料时,显著提高材料整体的电导率,明显提升硫正极的活性物质利用率、循环稳定性与倍率性能,正极材料可逆比容量超过700mAh/g;效果显著,制备工艺简单,容易放大,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0828911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1810916548.9
申请日:2018-08-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钠离子电池用水系电解液以及包含该电解液的锂/钠离子电池。锂/钠离子电池用水系电解液在以锂/钠离子盐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均匀分散有亲水性氧化物纳米粒子。由此,本发明的锂/钠离子电池用水系电解液,能够有效地拓宽水系电解液的电化学窗口,抑制析氢副反应发生,使得更多的低电压负极能够应用于基于水系电解液的电池体系中,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976234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711572.5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8 , H01M10/052 , H01M10/42 , C08F120/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硫电池用聚离子液体电解质、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聚离子液体电解质由聚离子液体前驱体溶液在电池中通过原位聚合制备得到。所述聚离子液体前驱体溶液由吡咯烷离子液体、热引发剂、聚离子液体前驱体单体和锂盐组成。本发明中吡咯烷离子液体和由聚离子液体前驱体单体热聚合得到的聚离子液体两种特定结构同时发挥作用,使得聚离子液体电解质在确保优异的离子电导率的同时,能够与锂金属负极形成稳定的固态电解质界面层,从而显著提高锂硫电池的性能,尤其是较高温度下的循环稳定性。另外,聚离子液体电解质具有阻燃特性,克服了传统碳酸酯电解液易燃的缺陷,提升了锂硫电池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768282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1811581989.4
申请日:2018-12-2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M4/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性复合粘接剂及其应用,该水性复合粘接剂由高粘度的水性粘结剂与高分散性的水性粘结剂复合而成,或由多种高粘度的水性粘结剂复合而成;高粘度的水性粘结剂包括瓜尔豆胶、丁苯橡胶、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或海藻酸钠;高分散性的水性粘结剂包括聚丙烯酸、阿拉伯胶或聚氧化乙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水性粘接剂为柔性复合胶,粘结力强,机械强度大,且拉伸形变不开裂,可以有效容纳硫正极的体积效应,同时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显著优势,压实硫正极制备过程简单,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