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侧部构造
    1.
    发明公开
    车身侧部构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30103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380043243.0

    申请日:2023-05-08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身侧部构造(1)具备沿车长方向延伸的下纵梁(3)、和配设在比下纵梁(3)靠车宽方向车内侧的电池包(5),在电池包(5)的车宽方向外周侧具有碰撞能量吸收部件(11),该碰撞能量吸收部件(11)朝向车宽方向车外侧设置为凸形状,并由拉伸强度为270MPa级以上340MPa级以下、且板厚为1.0mm以上1.4mm以下的钢板构成,在碰撞载荷从车宽方向车外侧输入到下纵梁(3)的侧面碰撞时,在因输入的碰撞载荷而变形的下纵梁(3)与碰撞能量吸收部件(11)接触后,碰撞能量吸收部件(11)变形而吸收碰撞能量,由此使传递到电池包(5)的载荷降低。

    车身侧部构造
    2.
    发明公开
    车身侧部构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31756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380043359.4

    申请日:2023-05-08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身侧部构造(1)具备:下纵梁(3),通过下纵梁内部件(3a)与下纵梁外部件(3b)接合而成;电池包(5),配设于比下纵梁(3)靠车宽方向车内侧;以及地板横梁(7),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其中,地板横梁(7)由抗拉强度为1180MPa级以上的金属板构成,端部(7a)配设为覆盖上表面(3a2)而不与下纵梁内部件(3a)的侧面(3a1)抵接,并且延伸到下纵梁内部件(3a)与下纵梁外部件(3b)的上端部(3c)的接合面部(3d)并抵接,在侧面碰撞时,在下纵梁外部件(3b)变形而被压溃之后,使输入到了下纵梁(3)的载荷传递到地板横梁(7)来使传递到电池包(5)的载荷降低。

    车身侧部构造
    3.
    发明公开
    车身侧部构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301034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380043238.X

    申请日:2023-05-12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身侧部构造(1)具备:碰撞能量吸收部件(11),其在电池包(5)的车宽方向外周侧朝向车宽方向车外侧设置为凸形状;和凹形状部(13),其以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11)与下纵梁(3)之间确保空间的方式呈凹形状形成于下纵梁(3),在碰撞载荷输入到下纵梁(3)的侧面时,使下纵梁(3)与碰撞能量吸收部件(11)接触的时机延迟,由此在下纵梁(3)与碰撞能量吸收部件(11)接触之前使输入到下纵梁(3)的碰撞载荷传递至地板横梁(7),在下纵梁(3)与碰撞能量吸收部件(11)接触后,使碰撞能量吸收部件(11)吸收碰撞能量,由此使传递到电池包(5)的载荷降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