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2531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310423055.2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84 , H01M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电单电池以及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堆(12)的发电单电池(10)具备使冷却介质供给连通孔(18a)与冷却介质流路(70)相互连通的通道(76a)。通道具有:从第一金属隔件(22)朝向树脂框部(30)突出的第一凸部(88);以及第一配置部(92),其包括配置有第一树脂密封构件(48)的第一密封配置面(110)。第一密封配置面相比于第一凸部的突出方向的第一端面(100)而位于靠与树脂框部相反方向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8692006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810208280.3
申请日:2018-03-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6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压供给构造体,可准确地供给第一油压及第二油压。油压供给构造体(1)具备:内侧管道(6),构成作为第一油压供给路(3)的一部分的第一管道路径(5);外侧管道(8),在与内侧管道(6)之间构成作为第二油压供给路(4)的一部分的第二管道路径(7);以及内侧管道保持部(10)及外侧管道保持部(11),将内侧管道(6)及外侧管道(8)固定在框体(9)内。外侧管道保持部(11)及内侧管道保持部(10)为一体的管道保持构件(15)的一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8626365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181871.6
申请日:2018-03-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09 , F16H3/66 , F16H57/029 , F16H57/0423 , F16H2200/0069 , F16H2200/2012 , F16H2200/2046 , F16H2200/2066 , F16H2200/2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在筐体的内部抑制自润滑流体对旋转体施加的阻力并可防止空气混入至润滑流体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及垫圈。润滑结构体包括具有吸口部(65a)的粗滤器(65)、及对变速器壳体(31)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的间隔构件(63a)、间隔构件(64b)、间隔构件(62a)、间隔构件(62b)。间隔构件(63a)、间隔构件(64b)、间隔构件(62a)、间隔构件(62b)划分收容最终从动齿轮(42)的差速器室(DR)、及在上方与差速器室(DR)连通且收容粗滤器(65)的粗滤器室(SR)。
-
公开(公告)号:CN108626364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129918.4
申请日:2018-02-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饭塚夏海
IPC: F16H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23 , F16H3/66 , F16H57/021 , F16H57/0457 , F16H57/0471 , F16H57/0484 , F16H2200/0069 , F16H2200/2012 , F16H2200/2046 , F16H2200/2048 , F16H2200/2066 , F16H2200/2082 , F16H57/04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在变速器壳体(31)的比第1轴承(BRG1)靠上方的位置配置有挡板(67)。挡板(67)具有筒状的供给油路(67a)和润滑油接受面(67b),其中,筒状的供给油路(67a)将润滑油从上方向第1轴承(BRG1)引导;所述润滑油接受面(67b)被配置于供给油路(67a)的上方,用于挡住由最终从动齿轮(42)溅起的润滑油并将其向供给油路(67a)引导。向配置于变速器壳体(31)内部的内置零部件供给润滑油的排出机构(64)向供给油路(67a)供给所述润滑油。据此,能与最终从动齿轮溅起的润滑油量无关来稳定地对轴承进行润滑,其中轴承对最终从动齿轮进行支承。
-
公开(公告)号:CN108626357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206894.8
申请日:2018-03-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57/029 , F16H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29 , F16H57/0404 , F16H57/04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抑制动力传递装置整体的大型化,并且不进行繁杂的组装工序即可防止垫片的位置偏离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框体。由TC侧壳体构件(61)与TM侧壳体构件(62)夹持的垫片(63)具有朝TM侧壳体构件(62)的内侧延伸设置的第一被保持部(63a)。被固定于TM侧壳体构件(62)上的排出机构(64)具有从TC侧壳体构件(61)侧抵接于第一被保持部(63a)的第一保持部(64a1)。垫片(63)通过以第一被保持部(63a)被夹在TM侧壳体构件(62)与第一保持部(64a1)之间的方式而被保持于TM侧壳体构件(62)。
-
公开(公告)号:CN11835255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030089.X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58 , H01M8/0273 , H01M8/1004 , H01M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电单电池以及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堆(12)的发电单电池(10)具备带树脂框的膜电极结构体(22)、第一隔件(24)以及第二隔件(26)。在第二隔件形成有第二气体流路(72),该第二气体流路使反应气体沿着膜电极结构体(32)的电极面流通,在第一隔件形成有与氧化剂气体供给连通孔(14a)连通的第一连接流路(78),在树脂框构件(34)形成有使第二气体流路与第一连接流路相互连通的第一贯通孔(80)。
-
公开(公告)号:CN108662129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810192255.0
申请日:2018-03-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饭塚夏海
Abstract: 能够节约回路空间的阀机构(10)包括将第一润滑回路(3)与第二润滑回路(5)连通的连通路径(9),所述第一润滑回路(3)对第一润滑部(2)供给润滑流体,所述第二润滑回路(5)对第二润滑部(4)供给润滑流体。阀机构(10)包括:外壳本体(32),形成有将润滑流体的一部分引导至连通路径(9)的主流路(31);分支部(36),设置在所述外壳本体(32)上,使润滑流体向第一流出口(33)、第二流出口(34)、第三流出口(35)三个方向分流;止回阀(11),设置在外壳本体(32)上,阻止润滑流体从第一流出口(33)向主流路(31)流动;以及节流部(21),设置在所述止回阀(11)上,对从第一流出口(33)流出的润滑流体的流量进行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08626365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810181871.6
申请日:2018-03-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5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在筐体的内部抑制自润滑流体对旋转体施加的阻力并可防止空气混入至润滑流体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及垫圈。润滑结构体包括具有吸口部(65a)的粗滤器(65)、及对变速器壳体(31)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的间隔构件(63a)、间隔构件(64b)、间隔构件(62a)、间隔构件(62b)。间隔构件(63a)、间隔构件(64b)、间隔构件(62a)、间隔构件(62b)划分收容最终从动齿轮(42)的差速器室(DR)、及在上方与差速器室(DR)连通且收容粗滤器(65)的粗滤器室(SR)。
-
公开(公告)号:CN118738441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10332095.6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76 , H01M8/0282 , H01M8/0284 , H01M8/2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电单电池以及燃料电池堆。在燃料电池堆(12)的发电单电池(10)中,第一金属隔件(34)的第一密封部(74)是从第一金属隔件朝向与膜电极接合体(38)相反的一侧突出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金属密封部(76),第二金属隔件(36)的第二密封部(110)具有树脂密封构件(112),所述树脂密封构件(112)能够弹性变形并安装于第二金属隔件的与膜电极接合体相反的一侧的面(36b),在多个发电单电池相互层叠的状态下,树脂密封构件与金属密封部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8626357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810206894.8
申请日:2018-03-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57/029 , F16H5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抑制动力传递装置整体的大型化,并且不进行繁杂的组装工序即可防止垫片的位置偏离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框体。由TC侧壳体构件(61)与TM侧壳体构件(62)夹持的垫片(63)具有朝TM侧壳体构件(62)的内侧延伸设置的第一被保持部(63a)。被固定于TM侧壳体构件(62)上的排出机构(64)具有从TC侧壳体构件(61)侧抵接于第一被保持部(63a)的第一保持部(64a1)。垫片(63)通过以第一被保持部(63a)被夹在TM侧壳体构件(62)与第一保持部(64a1)之间的方式而被保持于TM侧壳体构件(62)。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