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控制系统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778801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680083407.2

    申请日:2016-03-1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从进行自动驾驶的驾驶模式向自动驾驶的程度更低的驾驶模式的顺畅的转变的车辆控制系统、车辆控制方法及车辆控制程序。本发明的车辆控制系统具备:自动驾驶控制部,其实施自动地控制本车辆的加减速及转向中的至少一方的第一驾驶模式;以及环境控制部,在自动驾驶控制部使第一驾驶模式的实施结束而向与第一驾驶模式相比自动驾驶的程度低的第二驾驶模式转变的情况下,控制本车辆的环境装置,以使车室内的环境成为适于第二驾驶模式的状态。

    车辆控制系统、车辆控制方法及车辆控制程序

    公开(公告)号:CN109070895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680084440.7

    申请日:2016-04-18

    Abstract: 车辆控制系统中具备:外界识别部,其识别外界状况;自动驾驶控制部,其进行自动地控制本车辆的加减速及转向中的至少一方的自动驾驶,且基于由所述外界识别部识别出的外界状况,来执行从自动驾驶的模式向手动驾驶的模式切换的交接;交接预测部,其基于识别出的所述外界状况,来预测所述交接的发生可能性;输出部,其输出信息;以及界面控制部,其在由所述交接预测部预测为所述交接的发生可能性高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输出部,以便对车辆乘客输出催促向交接的准备的信息。

    车辆用手套箱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70801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80029569.0

    申请日:2010-06-17

    Inventor: 冲本浩平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7/06 B60R21/00 E05B77/04 E05B83/30 Y10T292/09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手套箱,其中,在对设于仪表板(11)上的收纳箱(13)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盖(14)处于闭位置时,使设在盖(14)上的卡定爪(21b)与设在收纳箱(13)上的卡定孔(13f)卡合。由此,在车辆碰撞时,即使乘员与仪表板(11)发生二次碰撞而导致收纳箱(13)变形,也由于收纳箱(13)的卡定孔(13f)中插入有盖(14)的肋部(20b),收纳箱(13)与盖(14)一起变形,由此,盖(14)的卡定爪(21b)和收纳箱(13)的卡定孔(13f)的位置关系不会发生变化,能够防止卡定爪(21b)从卡定孔(13f)脱离而导致盖(14)敞开的情况。由于是仅对现有的手套箱的收纳箱(13)追加一对肋部(20b)的简单构造,所以,能够以低成本实现。

    窗帘气囊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43208A

    公开(公告)日:2006-03-08

    申请号:CN200510093548.6

    申请日:2005-08-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13 B60R21/232 B60R2021/161

    Abstract: 一种窗帘气囊装置(1),包括气囊(3)、护罩(7A、7B)和托座(5C、5E)。其中气囊(3)以折叠的状态沿车身(100)开口部的上缘安装于车身(100)上;多个护罩(7A、7B)配置在上述气囊(3)的长度方向上,其用于防止上述气囊(3)与上述车身(100)相干涉;托座(5C、5E)介于上述气囊(3)与上述车身(100)之间,用于将上述气囊(3)安装在上述车身(100)上并且支撑上述护罩(7A、7B)。相互邻接的各上述护罩(7A、7B)隔开距离设置在上述气囊(3)的长度方向上。

    车辆控制系统、车辆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09890662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1680090387.1

    申请日:2016-11-11

    Abstract: 车辆控制系统具备:自动驾驶控制部,其执行自动地控制车辆的速度控制或转向控制中的至少一方的自动驾驶;推定部,其推定车辆的乘客的清醒程度;以及输出控制部,其在由所述自动驾驶控制部执行所述自动驾驶时,在由所述推定部推定为清醒程度为基准以下的情况下,使输出部输出对车辆的乘客要求主动的行为的第一内容,由此能够使车辆的乘客的清醒程度在自动驾驶中维持为必要的等级以上。

    车辆控制系统、车辆控制方法及车辆控制程序

    公开(公告)号:CN109890662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680090387.1

    申请日:2016-11-11

    Abstract: 车辆控制系统具备:自动驾驶控制部,其执行自动地控制车辆的速度控制或转向控制中的至少一方的自动驾驶;推定部,其推定车辆的乘客的清醒程度;以及输出控制部,其在由所述自动驾驶控制部执行所述自动驾驶时,在由所述推定部推定为清醒程度为基准以下的情况下,使输出部输出对车辆的乘客要求主动的行为的第一内容,由此能够使车辆的乘客的清醒程度在自动驾驶中维持为必要的等级以上。

    车辆控制系统、车辆控制方法及车辆控制程序

    公开(公告)号:CN108778801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680083407.2

    申请日:2016-0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从进行自动驾驶的驾驶模式向自动驾驶的程度更低的驾驶模式的顺畅的转变的车辆控制系统、车辆控制方法及车辆控制程序。本发明的车辆控制系统具备:自动驾驶控制部,其实施自动地控制本车辆的加减速及转向中的至少一方的第一驾驶模式;以及环境控制部,在自动驾驶控制部使第一驾驶模式的实施结束而向与第一驾驶模式相比自动驾驶的程度低的第二驾驶模式转变的情况下,控制本车辆的环境装置,以使车室内的环境成为适于第二驾驶模式的状态。

    车辆用手套箱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70801B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080029569.0

    申请日:2010-06-17

    Inventor: 冲本浩平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7/06 B60R21/00 E05B77/04 E05B83/30 Y10T292/09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手套箱,其中,在对设于仪表板(11)上的收纳箱(13)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盖(14)处于闭位置时,使设在盖(14)上的卡定爪(21b)与设在收纳箱(13)上的卡定孔(13f)卡合。由此,在车辆碰撞时,即使乘员与仪表板(11)发生二次碰撞而导致收纳箱(13)变形,也由于收纳箱(13)的卡定孔(13f)中插入有盖(14)的肋部(20b),收纳箱(13)与盖(14)一起变形,由此,盖(14)的卡定爪(21b)和收纳箱(13)的卡定孔(13f)的位置关系不会发生变化,能够防止卡定爪(21b)从卡定孔(13f)脱离而导致盖(14)敞开的情况。由于是仅对现有的手套箱的收纳箱(13)追加一对肋部(20b)的简单构造,所以,能够以低成本实现。

    车辆用气囊装置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821135B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0880111299.0

    申请日:2008-10-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13 B60R21/2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气囊装置,其能够容易地确认被收容在罩体中的气囊的导入部的状态。车辆用气囊装置(A)具有:气囊(3),其具有供充气机(4)插入并导入气体的导入部(32)和向车室内下方鼓出并展开的一般部(31);并列地收容导入部(32)和一般部(31)的罩体(1),其中,在罩体(1)中的与导入部(32)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观察窗(16)。

    窗帘气囊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57134C

    公开(公告)日:2007-12-26

    申请号:CN200510093548.6

    申请日:2005-08-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13 B60R21/232 B60R2021/161

    Abstract: 一种窗帘气囊装置(1),包括气囊(3)、护罩(7A、7B)和托座(5C、5E)。其中气囊(3)以折叠的状态沿车身(100)开口部的上缘安装于车身(100)上;多个护罩(7A、7B)配置在上述气囊(3)的长度方向上,其用于防止上述气囊(3)与上述车身(100)相干涉;托座(5C、5E)介于上述气囊(3)与上述车身(100)之间,用于将上述气囊(3)安装在上述车身(100)上并且支撑上述护罩(7A、7B)。相互邻接的各上述护罩(7A、7B)隔开距离设置在上述气囊(3)的长度方向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