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792211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39804.2

    申请日:2014-01-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55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芯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芯片是通过在固相载体固定盐酸克伦特罗-牛血清白蛋白耦联物作为生物探针,利用金膜产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响应,利用自组装单分子层技术在金膜表面修饰巯基,芯片活化后在生物芯片上固定探针得到的;该生物芯片的应用包括通过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芯片直接法检测克伦特罗抗体的应用和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芯片通过竞争抑制法检测克伦特罗的应用。该生物芯片具有快速、实时、能现场检测的特点,可迅速给出定量结果、灵敏度高而成本低,不污染环境。

    基于自混合干涉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09874B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810412684.4

    申请日:2018-05-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混合干涉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装置及方法,线偏振激光束入射到激励棱镜内部,并在该棱镜内部经设置有金属膜的棱镜面反射后进入匹配棱镜,从匹配棱镜射出,成为物光束,被测样品通过样品池与金属膜接触,物光束经反射镜反射后,成为反馈光,并经原路返回激光腔,反馈光与腔内的激光产生自混合干涉效应,纳米平移台驱动反射镜做平移运动以改变反馈光的光程,实现对自混合干涉信号的调制,通过光电探测器将调制的自混合干涉信号采集到计算机,由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处理得到干涉信号的位相和强度信息。本发明以自混合干涉的方式获取表征SPR生物芯片的位相和强度信息,简化光路结构、提高信息获取速度、降低数据处理量。

    一种激光自混合干涉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59754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810891814.7

    申请日:2018-08-0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自混合干涉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旋转平台承载平行平晶置于激光外腔,激光束透过平晶入射到目标反射物,反射后成为反馈光,并经原路返回激光腔,反馈光与腔内的激光产生自混合干涉效应,旋转平台驱动平晶做旋转运动以改变激光束在平晶内外的光程,实现对自混合干涉信号的调制,通过光电探测器将调制的自混合干涉信号采集到计算机,由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处理得到干涉信号的相位信息,可精确测量目标反射物的振动、位移等多个物理量。本发明以平晶旋转的方式调制外腔光程,构建了一种调制范围大、精度高、操作简单、成本低的自混合干涉测量仪。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884682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105426.3

    申请日:2014-03-2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芯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生物芯片是通过在固相载体固定蝇毒磷-卵清蛋白耦联物作为生物探针,利用金膜产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响应,利用自组装单分子层技术在金膜表面修饰巯基,芯片活化后在生物芯片上固定探针得到的;该生物芯片的应用包括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芯片直接法检测蝇毒磷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和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芯片通过抑制法检测蝇毒磷的应用。直接检测法可进行抗体的筛选,研究免疫反应动力学;竞争抑制法可检测蝇毒磷小分子的浓度,检测限低于25μg/L。该生物芯片具有快速、实时、能现场检测的特点,灵敏度高而成本低,不污染环境。

    基于自混合干涉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09874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412684.4

    申请日:2018-05-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553 G01N21/45 G01N2021/4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混合干涉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装置及方法,线偏振激光束入射到激励棱镜内部,并在该棱镜内部经设置有金属膜的棱镜面反射后进入匹配棱镜,从匹配棱镜射出,成为物光束,被测样品通过样品池与金属膜接触,物光束经反射镜反射后,成为反馈光,并经原路返回激光腔,反馈光与腔内的激光产生自混合干涉效应,纳米平移台驱动反射镜做平移运动以改变反馈光的光程,实现对自混合干涉信号的调制,通过光电探测器将调制的自混合干涉信号采集到计算机,由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处理得到干涉信号的位相和强度信息。本发明以自混合干涉的方式获取表征SPR生物芯片的位相和强度信息,简化光路结构、提高信息获取速度、降低数据处理量。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884682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410105426.3

    申请日:2014-03-2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芯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生物芯片是通过在固相载体固定蝇毒磷‑卵清蛋白耦联物作为生物探针,利用金膜产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响应,利用自组装单分子层技术在金膜表面修饰巯基,芯片活化后在生物芯片上固定探针得到的;该生物芯片的应用包括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芯片直接法检测蝇毒磷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和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芯片通过抑制法检测蝇毒磷的应用。直接检测法可进行抗体的筛选,研究免疫反应动力学;竞争抑制法可检测蝇毒磷小分子的浓度,检测限低于25μg/L。该生物芯片具有快速、实时、能现场检测的特点,灵敏度高而成本低,不污染环境。

    基于激光自混合干涉的确定旋转体旋转中心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63490B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1010274147.1

    申请日:2010-09-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钟金钢 齐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激光自混合干涉的确定旋转体旋转中心的方法,设置一套或两套激光定位装置,激光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在一维平移台上激光器、设置在旋转体上的低反射率反射镜、用于探测激光器的尾光光强的光电探测器以及与光电探测器相连的数据采集单元;在旋转体旋转过程中,带动低反射率反射镜一起旋转,形成激光自混合干涉,通过测量激光自混合干涉条纹从而确定旋转体的旋转中心。本发明的基于激光自混合干涉的确定旋转体旋转中心的方法,是一种高精度的旋转中心定位方法,在360度的三维图像重建、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及机械加工、设备组装等领域,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差分自混合干涉测量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56583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010078471.X

    申请日:2020-02-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差分自混合干涉测量系统及方法,该系统由随机偏振激光器发射激光束,形成两束光,一光束通过线偏振器和光衰减器后入射到被安置在载物台的待测物上,光束被待测物反射按原路返回进入随机偏振激光器的谐振腔,形成反馈光束;反馈光束与谐振腔内光束形成自混合干涉。另一光束入射到偏振分光棱镜进行偏振分光,分成一束为P偏振光,另一束为S偏振光;第一光电探测器探测P偏振光信号,第二光电探测器探测S偏振光信号;信号处理器分别与第一光电探测器以及第二光电探测器相连,将探测到的两路差分干涉信号,放大后再由信号采集器传输至计算机;计算机将采集到的两路干涉信号进行差分降噪后,进行处理可获得待测物的相关被测信息。

    一种激光自混合干涉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59754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891814.7

    申请日:2018-08-0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自混合干涉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旋转平台承载平行平晶置于激光外腔,激光束透过平晶入射到目标反射物,反射后成为反馈光,并经原路返回激光腔,反馈光与腔内的激光产生自混合干涉效应,旋转平台驱动平晶做旋转运动以改变激光束在平晶内外的光程,实现对自混合干涉信号的调制,通过光电探测器将调制的自混合干涉信号采集到计算机,由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处理得到干涉信号的相位信息,可精确测量目标反射物的振动、位移等多个物理量。本发明以平晶旋转的方式调制外腔光程,构建了一种调制范围大、精度高、操作简单、成本低的自混合干涉测量仪。

    一种微囊藻毒素生物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568745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956465.3

    申请日:2016-10-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554 G01N33/531 G01N33/57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囊藻毒素生物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生物芯片领域及基于其的检测方法。将该生物芯片应用于微囊藻毒素的检测。该方法检测限小于1μg/L,可满足WHO对于饮用水和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MC‑LR最低含量检测的需求。完成一个样品检测耗时约8min,相比于HPLC和ELISA等传统检测方法,本发明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实验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样品不需要标记、检测成本低、设备简单、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普通实验室,有望在超市、市场、工厂等需要食品质量实时监控的场所,实现大量样品的现场实时、快速检测。克服了目前生物芯片检测中荧光标记或放射性元素标记污染环境和影响生物活性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