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15303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310665386.3
申请日:2013-12-10
Applicant: 新日本无线株式会社
IPC: H01J25/50 , H01J23/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23/005 , H01J23/12 , H01J23/20 , H01J25/5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轴型磁控管,其目的在于提高热扩散及整体的冷却效率,从而提高最大振荡输出。为了实现该目的,在阴极(1)的外周通过叶片(2)及阳极圆筒(3)而形成阳极谐振空腔(50),通过圆筒状侧面体(6)而形成外部空腔(60)。在该圆筒状侧面体(6)的两端接合具有输入部(9)的输入侧结构体(14)和上部结构体(16)。在该输入侧结构体(14)上接合有阳极圆筒(3)的一端的结构中,在上部结构体(16)的内表面侧设有用于对两端的结构体(14与16)的间隔进行调整的槽(17)(或层差),阳极圆筒(3)的另一端通过钎焊而与该槽(17)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01882549B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010167359.X
申请日:2010-05-06
Applicant: 新日本无线株式会社
IPC: H01J25/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更加均匀、简单且高效地调整磁通密度分布、在高输出用途中脉冲内频率的稳定度极高的磁控管。磁控管(10)包括:阴极体(4);阳极体(3),其具有多个谐振腔;磁体(7a、7b),用于与中心轴线即Z轴同轴地形成磁通量;第1磁性体(6a、6b),其为圆板状,配置在阳极体的内部空间(2)的开口部且直径比磁体小。该磁控管配置有环状的第2磁性体(14a、14b),其与Z轴同轴地配置在位于比第1磁性体靠Z轴的中心部侧的位置,且位于第1磁性体的径向外侧,其与第1磁性体独立,其在Z轴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第1磁性体的厚度。利用形成于密封构件(5a、5b)等的突出部防止该第2磁性体脱落。
-
公开(公告)号:CN101882549A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1010167359.X
申请日:2010-05-06
Applicant: 新日本无线株式会社
IPC: H01J25/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更加均匀、简单且高效地调整磁通密度分布、在高输出用途中脉冲内频率的稳定度极高的磁控管。磁控管(10)包括:阴极体(4);阳极体(3),其具有多个谐振腔;磁体(7a、7b),用于与中心轴线即Z轴同轴地形成磁通量;第1磁性体(6a、6b),其为圆板状,配置在阳极体的内部空间(2)的开口部且直径比磁体小。该磁控管配置有环状的第2磁性体(14a、14b),其与Z轴同轴地配置在位于比第1磁性体靠Z轴的中心部侧的位置,且位于第1磁性体的径向外侧,其与第1磁性体独立,其在Z轴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第1磁性体的厚度。利用形成于密封构件(5a、5b)等的突出部防止该第2磁性体脱落。
-
公开(公告)号:CN103915303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310665386.3
申请日:2013-12-10
Applicant: 新日本无线株式会社
IPC: H01J25/50 , H01J23/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23/005 , H01J23/12 , H01J23/20 , H01J25/5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轴型磁控管,其目的在于提高热扩散及整体的冷却效率,从而提高最大振荡输出。为了实现该目的,在阴极(1)的外周通过叶片(2)及阳极圆筒(3)而形成阳极谐振空腔(50),通过圆筒状侧面体(6)而形成外部空腔(60)。在该圆筒状侧面体(6)的两端接合具有输入部(9)的输入侧结构体(14)和上部结构体(16)。在该输入侧结构体(14)上接合有阳极圆筒(3)的一端的结构中,在上部结构体(16)的内表面侧设有用于对两端的结构体(14与16)的间隔进行调整的槽(17)(或层差),阳极圆筒(3)的另一端通过钎焊而与该槽(17)接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