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9090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682771.3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入侵植物防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提供首冠藤在防控入侵植物薇甘菊中的应用及薇甘菊综合防治方法。本发明研究出能防治薇甘菊的替代植物方案,即首冠藤及其组合,包括首冠藤和如下植物中任一个、任两个或任几个的组合:紫穗狼尾草、巴西野牡丹、火炭母、雄黄兰、蓝羊茅。在防治区域种植首冠藤或其组合能显著降低薇甘菊的鲜重和干重,以及能显著降低薇甘菊盖度,对入侵植物薇甘菊具有很好的防效。基于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薇甘菊的综合防治方法,不仅对薇甘菊具有很好的防效,还大大降低了化学药剂的使用浓度和使用量。本发明的薇甘菊防控技术具有效果好、更加安全、环保的优势,对于较为脆弱的湿地环境也适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222302806U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322357903.2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集蚯蚓和原状土并保持蚯蚓孔道完整性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采集柱和分离切割组件;采集柱由两个相互配合的筒状部件组成,两个筒状部件的两侧贴合处通过合页连接,其中至少一侧为可拆卸式合页;筒状部件的底部内壁上沿筒状部件的圆周方向设置有凹槽,凹槽内固定设置有多组扣环组件,每组扣环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的扣环;分离切割组件包括切割线和多组旋转收紧阀门组件,旋转收紧阀门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旋转收紧阀门,切割线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旋转收紧阀门相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相对的扣环再与另一个旋转收紧阀门相连接。本装置可实现蚯蚓、原状土的一次性定量采集和取出,同时能保持土体中蚯蚓孔道的完整性且有效防止蚯蚓逃逸。
-
公开(公告)号:CN221350593U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322970901.0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IPC: G01N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城市绿地的填埋式土壤采样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采集柱、采集柱盖体和电动取出部件,所述采集柱由两个相互配合的框架部件组成,所述框架部件包括垂直框架和与所述垂直框架相连接的多个水平框架,所述两个框架部件的底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之间的贴合处通过合页连接,所述框架部件的侧壁设置有网状结构;所述采集柱盖体与所述采集柱的顶部相连接;所述电动取出部件与所述采集柱盖体相连接,用于将采集柱盖体和采集柱从土壤中取出。所述装置可实现免挖掘、保持土体完整的填埋式土壤采集,有效减少了后期挖掘、钻孔取样的工作量,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
-
公开(公告)号:CN220799662U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22354658.X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近自然状态下培养和观察蚯蚓的蚯蚓培育装置,包括培养箱和观测机构,培养箱的侧壁和底面均为网状用以防止其内腔的蚯蚓逃离,观测机构包括观测部和导向柱,观测部用以观测蚯蚓在土壤内的掘穴路径,导向柱为中空透明的柱体,导向柱位于培养箱内腔,导向柱的端部与培养箱的底面固定连接且导向柱的轴线垂直于培养箱的底面,观测部的观测元件位于导向柱的内腔并且可与导向柱滑动连接。本方案中的蚯蚓培育装置能够在不破坏蚯蚓生存土壤的情况下,观察到位于野外环境下的蚯蚓的掘穴行为及路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