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识别G-四链体DNA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75626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310255978.1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识别G‑四链体DNA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荧光探针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TDFG分子结构中含有N正离子碱性基团,能增强荧光探针与DNA的结合效率,并与G‑四链体DNA形成氢键作用,限制分子内旋转,发出黄色荧光,可以特异性识别G‑四链体DNA;且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TDFG与不同拓扑结构的G‑四链体DNA结合后能发出不同倍率的荧光响应,这为定量检测不同拓扑结构的G‑四链体DNA提供了另一种方法。

    三苯胺和噻唑盐的衍生物、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70786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228191.5

    申请日:2025-02-28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荧光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苯胺和噻唑盐的衍生物、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的荧光探针为三苯胺和噻唑盐的衍生物。荧光探针的结构中含有一个正电荷,而线粒体的内部环境为负电荷。将本发明的荧光探针用于细胞成像中时,荧光探针可透过细胞膜进入活体细胞,在线粒体内部的负电荷的吸引下吸附于线粒体上。在此状态下,基于特定的光场激发荧光探针发生荧光反应后,则可以实现对细胞进行荧光成像,以通过实时荧光成像来观察线粒体内部变化过程。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具有较小的细胞毒性、具有较好的抗光漂白能力、能够特异性地靶向线粒体且能够长时间荧光成像,由此证明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在细胞成像中具有较好的优势。

    用于内质网和脂滴的双靶向荧光碳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85952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352530.0

    申请日:2025-03-25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内质网和脂滴的双靶向荧光碳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该制备方法包括:将邻苯二胺和苯丙氨酸溶解至纯水中得到第一溶解液,将所述第一溶解液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进行第一加热反应得到沉淀物,对所述沉淀物依次进行柱层析纯化、旋蒸和烘干得到目标固体;将咖啡酸溶于二氯甲烷中并加入CDI进行搅拌得到第二溶解液;将所述目标固体加入所述第二溶解液中进行第二加热反应得到所述用于内质网和脂滴的双靶向荧光碳点。该制备方法得到的双靶向荧光碳点可以区分内质网和脂滴,解决了缺少能同时定位到内质网和脂滴并灵敏监测其微环境变化的寿命敏感型双靶向荧光碳点的问题。

    一种识别G-四链体DNA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7562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255978.1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识别G‑四链体DNA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荧光探针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TDFG分子结构中含有N正离子碱性基团,能增强荧光探针与DNA的结合效率,并与G‑四链体DNA形成氢键作用,限制分子内旋转,发出黄色荧光,可以特异性识别G‑四链体DNA;且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TDFG与不同拓扑结构的G‑四链体DNA结合后能发出不同倍率的荧光响应,这为定量检测不同拓扑结构的G‑四链体DNA提供了另一种方法。

    实时定量细胞核内RNA输出的生物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81313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110410259.3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时定量细胞核内RNA输出的生物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生物荧光探针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探针具有吖啶基团,类似于普通核RNA染料通过氢键和π‑π键相互作用达到细胞核的定位及特异性识别RNA的能力;本发明所述AD‑N3一旦遇到核内固有的典型浓度范围为的H2S,‑N3基团立即转化为伯胺,生成氨基吖啶(AD‑NH2),将非发射性的AD‑N3转化为活细胞核RNA的高荧光标记,阻止荧光探针回到细胞核,使实时定量核RNA输出成为可能。

    具有溶酶体和核仁双靶向能力的红色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6225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52689.0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纳米材料合成及生物成像分析技术领域中的一种具有溶酶体和核仁双靶向能力的红色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以邻苯二胺为碳源,在稀土离子存在下,以甲醇为溶剂,就可以在反应釜中经溶剂热法反应获得所述红色荧光碳点。合成过程简单,原料廉价,易于重复,而且纯化后的红色荧光碳点的绝对量子产率在11.45%,因此发光效率高,解决现有生物成像领域中红色荧光碳点绝对量子产率较低的技术问题。其制备的红色荧光碳点具有非激发光依赖性,发射波长可延伸到800nm;且尺寸较小,粒径分布在2.5‑5.5nm,平均粒径约3.75nm;且油水分配系数(Log P值)在0.3‑0.4之间,水溶性好,具有溶酶体和核仁靶向特异性,抗光漂白性能较强,生物相容性好,细胞毒性低。

    一种高ROS产生效率和有抗肿瘤活性的光敏剂

    公开(公告)号:CN11901946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0954098.8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ROS产生效率和有抗肿瘤活性的光敏剂,所述的光敏剂是利用金属铱配合物的高ROS产生效率,联吡啶良好的生物活性以及水溶性,将联吡啶与金属铱之间进行配位,合成水溶性联吡啶金属铱配合物;本发明涉及分析检测技术领域。该高ROS产生效率和有抗肿瘤活性的光敏剂在光照条件下可通过提高肿瘤细胞内的ROS浓度,造成溶酶体损伤,从而揭示光敏剂与溶酶体凋亡途径之间的关联性,实现溶酶体凋亡并引起肿瘤细胞凋亡或坏死,其次通过活体成像,进一步探究在光照状态下光敏剂对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有助于为后续的PDT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