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17664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01973.1
申请日:2022-01-0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3/0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钢材热轧微观组织演化在线模拟和可视化方法,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获取宏观物理量及其分布状态,经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后形成一个样本数据库;建立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将元胞自动机模型与钢材热轧自动化控制系统连接,调取钢种、规格、轧制速度、温度、压下量等实时工艺信息,并通过训练后的卷积神经网络获得对应的物理量场,将物理量场作为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边界条件,模拟材料热轧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同时实现钢材轧制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的在线模拟和可视化。本发明算法可在线模拟板带材热轧过程中再结晶组织演变,实现微观组织演变模拟和可视化,为钢材热轧生产过程微观组织调控提供直观的可视化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1725560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910309886.7
申请日:2009-11-1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的热套装设备,主要用于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的热套装,属于核电领域。这种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的热套装设备由加热模块、热套装模块和控制模块三部分组成。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加热炉内炉温的自动控制,将转子屏蔽套加热到热套装状态;由工控机经电缆线连接到热套装设备中的各传动机构,并通过计算机编程控制它们的行为,进而带动设备中各部件协同工作,共同完成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的热套装。计算机编程控制使得热套装过程自动化程度高,达到快速精准要求,可以保证转子屏蔽套的装配精度,而且具有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适用于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的快速精准热套装。
-
公开(公告)号:CN1877313B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610047121.7
申请日:2006-06-3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测量固体界面接触换热系数的方法和装置属于塑性加工研究领域。本发明将加热棒12、第1试样13、薄片14、第2试样15、冷切棒9、定心钢球16、压力装置3顺序连接,在两试样的接触面之间加入各自的薄片14,增加接触面的个数,放大接触面温差。两试样上的热电偶4与温控仪表5的输入端相连,将温控仪表5的输出端并联起来经RS232转换器与工控机7的相连。加热炉11对加热棒12进行加热,在试样周围加石棉保温层10进行保温隔热,工控机7通过温控仪表5采集温度信号,进行显示和分析。本发明的效果是测量精度高,测量温度范围宽,能实时直观的显示、分析结果,适用于塑性加工研究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393150A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810228154.0
申请日:2008-10-1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瞬态法的固体界面接触换热系数测量方法和装置。本发明将杠杆加载装置2与压力变向节4、定心圆球11、低温试样连接杆6,低温试样14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由定位块预先承受压力,螺纹传动轴20经高温试样支撑杆17将高温试样15推出加热炉,接触并顶起低温试样14,使压力转移到接触面。加热炉控温热电偶13与程控表相连,程控表输出端并联后经RS232转换器与工控机26相连,测温热电偶16与前置多路选通放大器23、A/D转换板25依次连接,对测点温度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处理,应用反传热算法编写FORTRAN计算模块。本发明的效果是测量温度高,采集速度快,测量原理切合实际,适用于固态热加工研究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877313A
公开(公告)日:2006-12-13
申请号:CN200610047121.7
申请日:2006-06-3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测量固体界面接触换热系数的方法和装置属于塑性加工研究领域。本发明将加热棒12、第1试样13、薄片14、第2试样15、冷切棒9、定心钢球16、压力装置3顺序连接,在两试样的接触面之间加入各自的薄片14,增加接触面的个数,放大接触面温差。两试样上的热电偶4与温控仪表5的输入端相连,将温控仪表5的输出端并联起来经RS232转换器与工控机7的相连。加热炉11对加热棒12进行加热,在试样周围加石棉保温层10进行保温隔热,工控机7通过温控仪表5采集温度信号,进行显示和分析。本发明的效果是测量精度高,测量温度范围宽,能实时直观的显示、分析结果,适用于塑性加工研究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356688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806952.7
申请日:2015-11-2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H02K1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5/02
Abstract: 一种延长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热套装时间的装置和方法,属于核电领域。该装置包括瓦形结构的保温层和条状结构的紧箍带,保温层顺序追随箍紧带箍紧在转子屏蔽套上,再由箍紧带在最外面施加环向箍紧力确保每层保温层之间无间隙。该装置和方法有助于顺利完成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热套装过程,提高了成功率。由于保温层和箍紧带使用一样的材料,在受热膨胀时不会有热应力产生。保温层增加了屏蔽套的厚度,不仅在热套装时可以通过保温层传热控制转子屏蔽套的降温速度延长热套装时间而且还增加了屏蔽套的刚度使其在整个过程中不容易受到外界应力干扰而变形。保温层可以重复拆卸组装使用操作简单易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393150B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0810228154.0
申请日:2008-10-1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瞬态法的固体界面接触换热系数测量方法和装置。本发明将杠杆加载装置2与压力变向节4、定心圆球11、低温试样连接杆6,低温试样14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由定位块预先承受压力,螺纹传动轴20经高温试样支撑杆17将高温试样15推出加热炉,接触并顶起低温试样14,使压力转移到接触面。加热炉控温热电偶13与程控表相连,程控表输出端并联后经RS232转换器与工控机26相连,测温热电偶16与前置多路选通放大器23、A/D转换板25依次连接,对测点温度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处理,应用反传热算法编写FORTRAN计算模块。本发明的效果是测量温度高,采集速度快,测量原理切合实际,适用于固态热加工研究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725560B
公开(公告)日:2011-02-02
申请号:CN200910309886.7
申请日:2009-11-1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的热套装设备,主要用于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的热套装,属于核电领域。这种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的热套装设备由加热模块、热套装模块和控制模块三部分组成。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加热炉内炉温的自动控制,将转子屏蔽套加热到热套装状态;由工控机经电缆线连接到热套装设备中的各传动机构,并通过计算机编程控制它们的行为,进而带动设备中各部件协同工作,共同完成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的热套装。计算机编程控制使得热套装过程自动化程度高,达到快速精准要求,可以保证转子屏蔽套的装配精度,而且具有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适用于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的快速精准热套装。
-
公开(公告)号:CN101812572A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1010141235.4
申请日:2010-04-0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21D9/00
Abstract: 一种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的真空热胀形工艺,主要用于核主泵转子屏蔽套的矫形,属于核电领域。在常温下将转子屏蔽套套在模具的外面,一同放入真空热处理炉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因模具的线膨胀系数较转子屏蔽套的线膨胀系数大,转子屏蔽套受到模具的热膨胀力作用,发生塑性变形。在保温阶段,根据应力松弛原理,转子屏蔽套内部的应力降低,发生蠕变变形。当转子屏蔽套和模具炉冷至室温时,转子屏蔽套的塑性变形和蠕变变形保持下来,从而达到矫形的目的。本发明一方面可以保证转子屏蔽套的成形精度和圆整度,且转子屏蔽套的成形质量稳定,另一方面简化了生产工艺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1895C
公开(公告)日:2003-12-24
申请号:CN98123920.X
申请日:1998-11-0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材料表面工程领域利用激光和自蔓延技术在金属表面形成陶瓷涂层的方法,特征:包括按化学反应物的重量比取两种或两种以上能进行SHS反应的反应物粉料,加入0-40%的添加物,混合均匀后涂覆于金属表面;在激光能量密度为2.5×103-5.0×103J/cm2的作用下,产生自蔓延反应形成陶瓷涂层,优点:(1)直接在金属表面形成带有过渡层的陶瓷涂层,降低原料成本,(2)使用的激光能量密度仅是单一激光法1/5-1/3,节省能源2-3倍以上,(3)易于控制,烧损和溅射现象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