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395712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10839577.4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C01B3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快速宏量制备碳泡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过渡金属盐的水溶液,将植酸加入水、多元醇和氨水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将过渡金属盐的水溶液加入植酸、水、多元醇和氨水的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2)恒温装置中加热形成凝胶;(3)热处理步骤,利用凝胶前驱体热处理时的铵盐分解产生气体,将凝胶吹制成泡沫状后在高温下碳化;(4)酸处理清洗掉金属颗粒。利用体系铵盐释放气体的速率和凝胶体系的黏度在一定温度下达到的动力学平衡,实现了碳泡沫的快速宏量制备。该方法得到的泡沫碳具有,高比表面积、质量轻、密度小、孔隙均匀等特点,在电化学储能,热管理材料及电吸附水处理等领域表现出优异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395712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1910839577.4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C01B3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快速宏量制备碳泡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过渡金属盐的水溶液,将植酸加入水、多元醇和氨水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将过渡金属盐的水溶液加入植酸、水、多元醇和氨水的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2)恒温装置中加热形成凝胶;(3)热处理步骤,利用凝胶前驱体热处理时的铵盐分解产生气体,将凝胶吹制成泡沫状后在高温下碳化;(4)酸处理清洗掉金属颗粒。利用体系铵盐释放气体的速率和凝胶体系的黏度在一定温度下达到的动力学平衡,实现了碳泡沫的快速宏量制备。该方法得到的泡沫碳具有,高比表面积、质量轻、密度小、孔隙均匀等特点,在电化学储能,热管理材料及电吸附水处理等领域表现出优异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467069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811299871.2
申请日:2018-11-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模快速制备负载过渡金属或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二维碳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过渡金属盐的水和氨水混合溶液加入乙二胺四乙酸的乙二醇溶液混合均匀,(2)热恒温搅拌得到凝胶状前驱体,(3)利用前驱体热处理时的自蔓延特性烧制前驱体,即可。本发明制备的碳材料更薄,由于过渡金属或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碳材料的协调作用,使其表现出超高的电化学活性,运用于水系超级电容器体系中材料亲水性更好。具有绿色环保、操作简便、实验效率高、原料有效利用率高等特点。不仅实现了大规模的制备,更能快速制备负载过渡金属或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二维碳材料,为碳材料的应用拓宽了新的道路。
-
公开(公告)号:CN113173574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448643.2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C01B32/15 , B01J27/043 , H01M4/583 , H01M4/587 , H01G11/86 , B01J20/20 , H01G11/34 , H01G11/36 , H01G11/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或硫化物的二维碳材料及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将有机配体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加入过渡金属盐及尿素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混合均匀,(2)溶剂热反应得到凝胶状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前驱体,(3)在恒温干燥箱烘干前驱体,随后将烘干后的前驱体在石英管管式炉中快速升温热处理,即可。相比于现已有的利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制备碳材料的方法,突破了前驱体形态对碳材料的限制。这种利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发泡制备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或硫化物的二维碳材料的方法,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应用拓宽了新的道路。
-
公开(公告)号:CN109467069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299871.2
申请日:2018-11-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模快速制备负载过渡金属或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二维碳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过渡金属盐的水和氨水混合溶液加入乙二胺四乙酸的乙二醇溶液混合均匀,(2)热恒温搅拌得到凝胶状前驱体,(3)利用前驱体热处理时的自蔓延特性烧制前驱体,即可。本发明制备的碳材料更薄,由于过渡金属或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碳材料的协调作用,使其表现出超高的电化学活性,运用于水系超级电容器体系中材料亲水性更好。具有绿色环保、操作简便、实验效率高、原料有效利用率高等特点。不仅实现了大规模的制备,更能快速制备负载过渡金属或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二维碳材料,为碳材料的应用拓宽了新的道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