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05668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224020.3
申请日:2021-10-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F4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差动变压器用定子铁芯弧形齿面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属于定子铁芯加工领域。解决了现有轴向磁路差动变压器用定子铁芯加工时易散片,难以加工弧形齿面的问题。它包括螺钉、压块、定子铁芯和铁芯固定环,所述定子铁芯数量为多个,多个定子铁芯与铁芯固定环固定相连,相邻定子铁芯之间设置有压块,每个压块均沿径向贯穿设置有螺钉,所述螺钉与铁芯固定环顶紧,通过压块将定子铁芯压紧固定。它主要用于轴向磁路差动变压器用定子铁芯的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1971162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101234.3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IPC: E04B1/18 , E04B1/41 , E04B1/58 , E04B5/02 , E04B5/10 , E04C5/01 , E04B1/682 , E04B1/78 , E04B1/94 , E04B1/92 , E04B1/72 , E04B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建筑的连接节点组合结构,包括并排间隔设置的两个下部模块框架柱、分别设置于两个下部模块框架柱顶部的两个上部模块框架柱、连接于两个上部模块框架柱与两个下部模块框架柱之间的上下模块连接板;下部模块框架柱一侧顶部设置有下部模块顶框梁;上部模块框架柱靠近下部模块顶框梁的一侧顶部设置有上部模块底框梁;两个上部模块底框梁之间设置有第一堵浆结构,两个下部模块顶框梁之间设置有第二堵浆结构;上部模块底框梁与对应的下部模块顶框梁之间设置有第三堵浆结构。通过第一堵浆结构、第二堵浆结构、第三堵浆结构,填充梁间间隙,提高结构整体性能,有效改善连接节点各模块之间存在的冷桥、防火、防风、防虫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9581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234407.0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模块化建筑并柱连接的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第一钢柱,凸出形成有第一插接部,第一钢柱开设有第一浇筑腔体;第二钢柱,凸出形成有第二插接部,第二插接部对应第一插接部沿竖向插接设置,第二钢柱开设有第二浇筑腔体,第一钢柱、第二钢柱、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围合形成第三浇筑腔体;连接板,同时与第一钢柱、第二钢柱、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的底部连接。本发明通过利用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相互插接,并向第一浇筑腔体、第二浇筑腔体和第三浇筑腔体内浇筑混凝土,从而将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连接,将离散的模块单元连接成整体单元,提高了结构整体性能,提高了模块化建筑的承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88102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234411.7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模块化建筑并梁连接的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第一钢梁一端适于与第一钢柱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第一钢柱方向延伸;第二钢梁一端适于与第二钢柱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第二钢柱方向延伸,以使第二钢梁与第一钢梁相对间隔设置;堵浆板同时连接第一钢梁的底侧和第二钢梁的底侧,第一钢梁、第二钢梁和堵浆板围合形成浇筑腔体,第一钢梁的顶侧与第二钢梁的顶侧之间形成有浇筑口,浇筑口与浇筑腔体连通设置。本发明通过向浇筑腔体内浇筑混凝土,从而将第一钢梁与第二钢梁进行并梁连接,使独立的双梁联合受力,将离散的模块单元连接成整体单元,提高了结构整体性能,提高了模块化建筑的承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268257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111510779.8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2P1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实心转子电磁轴承电磁力快速响应系统及方法、设备和介质:转子位移传感器接收基准电压,实时采集转子的实际位置信号和运动方向信号,通过位置环PID判断是否进行电流补偿;将偏置电流I0和最小电流值Imin输入到电流环PID中,经功放传递函数GA和电流传感器传递函数GC输送至电磁轴承AMB;转子位移传感器检测电磁轴承AMB转子位置变化,输出电流信号,通过外加电阻将电流信号变为电压信号,经过位移传感器传递函数GS转换为实际位置信号xfdb,实际位置信号xfdb传输至转子位移传感器;本发明所述的提升电磁轴承电磁力响应速度的方法,在涡流效应导致控制电磁力上升时间延长的客观条件下,有效的降低其上升时间,加快电磁力响应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603335B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011593744.0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电情感识别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脑电情感识别方法包括:获取脑电信号,并将脑电信号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所述脑电信号进行微状态分析仪得到微状态序列;根据所述微状态序列与预设参数确定所述脑电信号的情感特征;根据所述情感特征和预设特征数据库确定刺激事件的情感属性,所述预设特征数据库包括:所述情感特征与所述刺激事件的情感属性的匹配信息。本发明通过对预处理后的脑电信号进行微状态分析以得到微状态序列,然后根据微状态序列与预设参数确定情感特征,再通过情感特征与预设特征数据库以确定刺激事件的情感属性,使脑电情感识别准确,且识别率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596030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78438.7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98 , G06N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神经网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深度神经网络广度化变换的方法,该方法将深度神经网络通过多阶笛卡尔扩张变换为具有单层的广度神经网络,具体地,其通过激活函数转换、神经元转换、隐含层转换、网络广度化变换、整体优化等操作将代表性深度神经网络变换为广度神经网络,实现在典型应用中基本保持深度网络性能基础上,大幅降低计算复杂度和参数量,有效提高运行效率。此外,压缩后的广度神经网络模型中的神经元计算彼此独立,使得该模型能够在大规模分布式节点上进行并行计算和部署。
-
公开(公告)号:CN112668717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110002440.0
申请日:2021-01-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神经网络模型优化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通过计算高阶笛卡尔扩张项,将原有的数据映射到表达能力更强,包含信息更多的高阶笛卡尔扩张空间中。装置包括:输入模块、笛卡尔扩张计算模块和输出模块;输入模块,用于确定并接收用于计算的多维度数据,包括确定输入数据的维度及各维度的数值;笛卡尔扩张计算模块,用于对所述输入模块确定的多维输入数据进行笛卡尔扩张计算;输出模块,根据计算结果,输出用于后续处理的高维度数据。本发明优点在于:在不影响模型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了后续模型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并提供了分布式并行计算的便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64962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111212920.6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2K1/16 , H02K1/2733 , H02K11/01 , H02K11/215 , F16C3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分块式径向磁路电磁轴承轴向磁路位置传感器系统,属于电磁轴承系统领域。解决了现有电磁轴承系统漏磁严重的问题。它包括转子部件、轴承定子部件和传感器定子部件,所述轴承定子部件与传感器定子部件沿轴向相连,所述轴承定子部件包括多个分块式的轴承定子铁芯,所述轴承定子部件采用径向磁路结构,所述传感器定子部件包括多个分块式的传感器定子铁芯,所述传感器定子部件采用轴向磁路结构,所述转子部件设置在轴承定子部件与传感器定子部件内部。它主要用于电磁轴承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2603335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593744.0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电情感识别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脑电情感识别方法包括:获取脑电信号,并将脑电信号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所述脑电信号进行微状态分析仪得到微状态序列;根据所述微状态序列与预设参数确定所述脑电信号的情感特征;根据所述情感特征和预设特征数据库确定刺激事件的情感属性,所述预设特征数据库包括:所述情感特征与所述刺激事件的情感属性的匹配信息。本发明通过对预处理后的脑电信号进行微状态分析以得到微状态序列,然后根据微状态序列与预设参数确定情感特征,再通过情感特征与预设特征数据库以确定刺激事件的情感属性,使脑电情感识别准确,且识别率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