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5363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292097.8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1395 , H01M4/46 , H01M4/62 , H01M10/054 , C01B32/312
Abstract: 一种高离子电导的生物质炭/镁复合材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新型生物质炭/镁复合材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为了解决作为镁金属表面人造保护界面的生物质炭的的离子电导不高的问题。本发明提高生物质炭/镁复合材料离子电导的方法利用过氧化氢对生物质炭进行刻蚀处理,使得生物质炭产生了大量缺陷,利用自排气压力浸渗技术制备改性的生物质炭/镁复合材料。作为镁金属负极表面人造SEI的改性生物质炭使得镁金属负极极片在常规电解液中循环过程中过电势明显降低,反应动力学得到有效提高。本发明原材料成本低、绿色环保可再生,电化学极片制备一体成型,简单有效,人造保护界面通过简单的活化处理即可实现性能的有效提高,满足产业化生产及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70314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29412.2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9J163/00 , B01F33/452 , B01F33/70 , B02C21/00 , B02C23/08 , C01B21/00 , C09J11/04
Abstract: 一种基于Mn3Zn0.5Sn0.3Mn0.2N负膨胀特性的低膨胀环氧胶粘剂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低膨胀环氧树脂胶的制备方法。为了解决现有的环氧胶结剂热膨胀系数大的问题。本发明中Mn3Zn0.5Sn0.3Mn0.2N热膨胀区间相对较宽,在线性负膨胀温区20‑63℃的范围内具有负的线膨胀系数,线性负膨胀温区的热膨胀系数约为‑36.3×10‑6K‑1,制备出具有低膨胀特性的低膨胀环氧胶粘剂,低膨胀环氧胶粘剂在20‑40℃之间的线膨胀系数可降至17.9×10‑6K‑1。本发明可设计性强,即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调整增强体的体积分数来得到不同线膨胀系数的胶粘剂。
-
公开(公告)号:CN116652185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310830689.X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含羧基和碳碳双键的脂肪酸类化合物辅助制备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涉及一种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了解决石墨烯的缺陷修复方法复杂的问题。本发明方法:称取石墨烯、含羧基和碳碳双键的脂肪酸类化合物和铝金属粉末作为原料;称取铝合金块体,超声辅助石墨烯分散剂分散,石墨烯‑含羧基和碳碳双键的脂肪酸类化合物混合体与铝金属粉末球磨分散与预制体成型,铝金属浸渗与石墨烯缺陷调控,大塑性变形处理以及成分均匀化。本发明添加含羧基和碳碳双键的脂肪酸类化合物能够而减少因石墨烯团聚而造成的强度和塑性下降问题,复合更多的石墨烯来提高强化效果,降低球磨过程带给石墨烯的机械破坏与损伤,结构缺陷含量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16574936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521654.8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22C1/059 , C22C21/02 , C22C21/12 , C22C21/06 , C22C21/16 , C22C21/10 , C22C21/18 , C22C21/00 , C22C21/14 , C22C21/08 , B22F9/04 , B22F3/02 , B22F3/105 , B22F3/20
Abstract: 一种原位自生氮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了解决氮化硅与熔融铝液润湿性差、结合界面差,氮化硅在铝基体内分散不均匀,容易聚集、尺寸不够细小,以及制备的氮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塑性下降的问题。法按:依次进行称取硅氮前驱体和铝粉、球磨分散、冷压成型预制体、预制体放入真空气氛炉中进行加热反应、放电等离子反应烧结、热挤压变形处理以及成分均匀化。本发明能通过原位自生方法来形成氮化硅陶瓷增强体,能够改善界面结合、提高分散效果、获得纳米级别强化相并改善由于热胀系数不匹配造成的塑性下降问题的方法,制备的氮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刚度、良好的塑性和抗疲劳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697762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0979048.4
申请日:2019-10-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中空结构Sn/SnO2@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领域。本发明要解决Sn或SnO2基负极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由于大的体积膨胀,导致的活性材料从集流体剥离,电池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本发明方法:一、将油酸锰分散于十八烯中,搅拌后超声分散,梯度加热,水洗;二、然后分散于有机溶剂中,超声处理后静置;三、再次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室温下搅拌,得到分散液A;四、将油酸锡分散于正己烷,缓慢加到分散液A中,室温搅拌;五、烘干,煅烧,刻蚀,水洗,烘干。本发明得到的Sn/SnO2@C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才展现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690442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0979058.8
申请日:2019-10-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485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有序介孔金属氧化物@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SnO2基负极材料循环稳定性以及倍率性能差的问题。本发明方法:一、以油酸铁为原料,通过程序升温处理,得到单分散的油酸包覆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二、然后溶于有机溶剂中,超声后常温下静置,得到自组装的NPs;三、将锡源溶于乙醇中,缓慢滴入组装后的NPs中,机械搅拌;四、醇洗,烘干,惰性气氛下煅烧,研磨,刻蚀,水洗,烘干。本发明的SnO2@C负极材料展现较好的循环稳定性以及倍率性能;在0.2C放电180圈,可以达到730mAh g–1的容量;在经过大电流循环又恢复到0.2C时,容量仍然未见衰减。
-
公开(公告)号:CN11919417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16304.9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纳米增强体辅助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了解决铝基复合材料中石墨烯分散效果差、基体强度与石墨烯强度不匹配的问题。本发明引入纳米颗粒,在球磨过程中破碎、减薄和分散石墨烯达到了远超常规毫米级球磨球的效果,辅助石墨烯在基体中的分散;并且通过将纳米增强体引入基体晶粒内部,在基体中发挥弥散强化作用,增强了基体的强度,基体强度与石墨烯强度匹配,在载荷传递中发挥更好的效果。本发明实现了零维和二维、可变性和刚性增强体的配合,获得了协同增效的效果,并且制备工艺简便、参数可控、成本较低、性能优异,对比目前的石墨烯/铝制备工艺实现了突破。
-
公开(公告)号:CN11915369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292100.6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62 , H01M4/46 , H01M10/054 , C01B32/312
Abstract: 一种低电子电导的生物质炭/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生物质炭/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了解决生物质炭具有电子电导使得作为镁离子人造保护界面时在电池循环过程中容易失效的问题。方法:将生物质炭与氢氧化钾混合,将混合物在保护气氛下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后的样品洗涤后干燥获得活化生物质炭;将活化后的生物质炭与镁金属及镁合金通过压力浸渗后获得活化生物质炭/镁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采用氢氧化钾对生物质炭进行活化处理使材料的共轭结构得到破坏,降低了生物质炭的电子电导,使得生物质炭/镁复合材料的电子电导得到降低,缓解了用于负极极片时还原分解,提高了生物质炭/镁复合材料负极极片的循环稳定性及充放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389895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97981.9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22C1/08
Abstract: 制备金属泡沫吸波材料的方法,涉及一种制备金属泡沫吸波材料的方法。为了解决现有的金属泡沫吸波材料的密度大的问题。方法:称取金属硝酸盐和二乙二醇,放到玛瑙坩埚中并研磨均匀,转移至石英坩埚中保温,移至微波炉中或马弗炉进行加热,得到金属泡沫吸波材料。本发明利用微波炉中或马弗炉得到有泡沫状多孔结构金属泡沫吸波材料,泡沫结构中大量的孔隙可以作为入射电磁波传播的途径,从而有利于入射电磁波进入吸波剂内部并多次反射传播而耗散能量。本发明制备的金属泡沫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为结构和成分对电磁波吸收行为的协同,为制备轻质高性能金属基电磁波吸收剂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3666411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010414319.4
申请日:2020-05-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1G19/02 , C01B32/184 , H01M4/36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微波法制备超小氧化物与碳复合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锂离子电池容量及导电性等综合性能不高,且制备工艺较复杂,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法如下:一、配置盐溶液使金属离子渗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利用抽滤将渗离子的MOF材料与溶液分离,烘干得到渗离子的MOF材料;二、将渗离子的MOF材料和石墨烯使混合后研磨,然后微波短时间加热;三、产物经过洗涤除杂后得到超小氧化物与碳复合的锂电池负极材料。本发明产品的纳米颗粒尺寸为2~10nm,在低氧化物负载下就可具有高容量表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