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全血血浆持续分离的微流控器件及其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49983B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710644637.8

    申请日:2017-08-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杨方 李桂英

    Abstract: 一种实现全血血浆持续分离的微流控器件及其分离方法,属于微流控器件技术领域。由导电镀膜玻璃、通道层、有机玻璃盖片和信号发生器组成;在通道层上设置有由全血通道、血浆通道和细胞通道组成的T字型微通道,全血通道和血浆通道同轴设置,细胞通道垂直于全血通道,三个通道相互间连通;在全血通道、细胞通道和血浆通道交界处的导电镀膜玻璃的镀膜层上,用激光刻蚀掉一条形结构,形成电极对,由信号发生器输入交流信号;条形结构的轴线与全血通道中流体的流向成一定角度;在有机玻璃盖片的表面上设置有与相应通道位置相对应的通道开口,分别为进样口、血浆收集口和细胞出口;本发明制作简单、成本低,可以实现全血样本中血浆的持续分离。

    一种内置透明电极的全透明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42188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644638.2

    申请日:2017-08-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杨方 李桂英

    Abstract: 一种内置透明电极的全透明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流控芯片技术领域。从下至上,依次由ITO镀膜玻璃、丙烯酸酯双面压敏胶带通道层和亚克力有机玻璃盖板组成;其中,双面压敏胶带通道层具有微流控通道结构,微流控通道由相互连通的主微流控通道和侧微流控通道组成;主微流控通道和侧微流控通道交叉处底面的ITO镀膜玻璃的ITO镀膜层上设置有电极对或电路结构;ITO镀膜层和亚克力有机玻璃盖板间通过丙烯酸酯双面压敏胶带粘合后形成全透明的微流控芯片。本发明的微流控芯片为全透明,光学性能优秀,便于显微观察。芯片加工成本低、制作周期快、成品率高,在流体实时监测、生物医学快速检测、微反应、微流体混合、输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检测大肠杆菌的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91646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111059635.5

    申请日:2021-09-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大肠杆菌的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装置及检测方法,属于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中,所述微流控芯片为三层紧密结合的层叠结构,包括丙烯酸塑料底板、丙烯酸塑料盖板以及夹在所述丙烯酸塑料底板和丙烯酸塑料盖板之间的反应室以及2个金属电极片;所述2个金属电极片间隔固定于所述丙烯酸塑料底板上,形成微反应通道;所述反应室包括进样腔室和出口腔室;所述进样腔室、微反应通道和出口腔室依次连通。当在进样腔室中注入待测样品和葡萄糖水溶液后,在金属电极片上施加交流电信号相位差为180°时,待测样本与葡萄糖溶液的混合效率得到了提高,随之大肠杆菌检测的效率和灵敏度也得到了提高。

    一种检测大肠杆菌的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91646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111059635.5

    申请日:2021-09-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大肠杆菌的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装置及检测方法,属于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中,所述微流控芯片为三层紧密结合的层叠结构,包括丙烯酸塑料底板、丙烯酸塑料盖板以及夹在所述丙烯酸塑料底板和丙烯酸塑料盖板之间的反应室以及2个金属电极片;所述2个金属电极片间隔固定于所述丙烯酸塑料底板上,形成微反应通道;所述反应室包括进样腔室和出口腔室;所述进样腔室、微反应通道和出口腔室依次连通。当在进样腔室中注入待测样品和葡萄糖水溶液后,在金属电极片上施加交流电信号相位差为180°时,待测样本与葡萄糖溶液的混合效率得到了提高,随之大肠杆菌检测的效率和灵敏度也得到了提高。

    一种内置透明电极的全透明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42188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710644638.2

    申请日:2017-08-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杨方 李桂英

    Abstract: 一种内置透明电极的全透明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流控芯片技术领域。从下至上,依次由ITO镀膜玻璃、丙烯酸酯双面压敏胶带通道层和亚克力有机玻璃盖板组成;其中,双面压敏胶带通道层具有微流控通道结构,微流控通道由相互连通的主微流控通道和侧微流控通道组成;主微流控通道和侧微流控通道交叉处底面的ITO镀膜玻璃的ITO镀膜层上设置有电极对或电路结构;ITO镀膜层和亚克力有机玻璃盖板间通过丙烯酸酯双面压敏胶带粘合后形成全透明的微流控芯片。本发明的微流控芯片为全透明,光学性能优秀,便于显微观察。芯片加工成本低、制作周期快、成品率高,在流体实时监测、生物医学快速检测、微反应、微流体混合、输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电动力混合技术的可控脂质体合成微流控芯片及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91580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55805.6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动力混合技术的可控脂质体合成微流控芯片及合成方法,涉及脂质体微纳米生物医学材料合成技术领域,设计了一种包含芯片主体、微通道、金属电极的微流控芯片,将制备的磷脂溶液和去离子水按预设比例、流速注入微流控芯片,同时为微流控芯片两电极提供预设电压、频率的电信号,使磷脂溶液和去离子水在电动力作用下快速混合,控制磷脂溶液和去离子水合成脂质体时所处的电场变化,从而通过实验得到不同流速、电压、频率对应的脂质体粒径数据,进而确定合成不同粒径脂质体的合成条件,合成脂质体。本发明微流控芯片具有制作成本低、结构简单体积小、实验成本低的特点,脂质体合成过程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合成过程持续可控的优点。

    一种实现全血血浆持续分离的微流控器件及其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49983A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710644637.8

    申请日:2017-08-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杨方 李桂英

    Abstract: 一种实现全血血浆持续分离的微流控器件及其分离方法,属于微流控器件技术领域。由导电镀膜玻璃、通道层、有机玻璃盖片和信号发生器组成;在通道层上设置有由全血通道、血浆通道和细胞通道组成的T字型微通道,全血通道和血浆通道同轴设置,细胞通道垂直于全血通道,三个通道相互间连通;在全血通道、细胞通道和血浆通道交界处的导电镀膜玻璃的镀膜层上,用激光刻蚀掉一条形结构,形成电极对,由信号发生器输入交流信号;条形结构的轴线与全血通道中流体的流向成一定角度;在有机玻璃盖片的表面上设置有与相应通道位置相对应的通道开口,分别为进样口、血浆收集口和细胞出口;本发明制作简单、成本低,可以实现全血样本中血浆的持续分离。

    一种实现低电压电致细胞裂解的微流控器件及其裂解细胞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57285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710789161.7

    申请日:2017-09-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魏晓愚 杨方

    Abstract: 一种实现低电压电致细胞裂解的微流控器件及其裂解细胞的方法,属于微流控器件技术领域。由粘合为一体的导电镀膜玻璃、通道层和有机玻璃盖片组成;在通道层中设置有直线型细胞微通道,在与通道层相接触的导电镀膜玻璃的镀膜层上,制作有由相距10~100微米的两部分导电镀膜形成的电极对,由信号发生器向电极对的两个电极分别输入相位差为180°、幅值为10~30Vp‑p、频率为50Hz~200kHz的交流信号;条形结构垂直于细胞微通道;在有机玻璃盖片的表面上设置有进样口和出样口;细胞微通道的宽度为0.05mm~1mm,深度与通道层的厚度相同,电极对的间距离与条形结构的宽度相同,为10~100微米。本发明制作简单、成本低,可以实现在低电压条件下细胞的持续裂解。

    一种用于细菌裂解的微流控芯片、细菌裂解装置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011446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893915.5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细菌裂解的微流控芯片、细菌裂解装置及其应用,属于细胞生物学技术领域;所述芯片为三层的层叠结构,由上至下,第一层为亚克力盖板1,第二层为3M双面胶2,第三层为载玻片4;所述载玻片4上固定有叉指电极3。本发明的微流控芯片能够用于纯电场裂解细菌,对比目前使用广泛的化学法(如碱裂解法)裂解细菌,本发明的方法无需添加任何化学试剂,避免了化学试剂对细菌细胞内容物的损害以及后续除去化学试剂的操作,更加方便。本发明的微流控芯片制作工艺简单,所用成本低。本发明的芯片避免了使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材料带来的价格昂贵等缺陷,产品体积小,方便携带,并且在功能上完全能够实现细菌电致裂解。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