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育种除杂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7990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502279.7

    申请日:2024-04-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大豆育种除杂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豆育种除杂装置,它包括除杂箱,该除杂箱内设置有分隔稳定板,该分隔稳定板将除杂箱内部空腔分隔为除杂空腔及传动空腔;所述的除杂空腔内设置有用于对大豆中存在的杂质进行去除的筛分组件;它采用电机首先驱动匀速投料组件进而可使第一投料管5内的未筛分的大豆匀速缓慢的投入至除杂筛选箱内,进而同步的通过与其联动的筛分组件对除杂筛选箱内的大豆及杂质进行筛分处理;同步的再通过与其联动的第五传动轴及螺旋叶片将完成筛分的大豆进行引出操作;同步的工作人员可通过取杂口对除杂筛选箱内残余的杂质进行清除,避免了传统除杂操作时杂质被风流吹动散落各处的情况。

    一种人工培养黏菌孢子形成原生质团的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05205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210812234.0

    申请日:2022-0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培养黏菌孢子形成原生质团的培养方法,属于微生物领域。该方法将黏菌孢子悬浮液进行暗培养,至形成游动胞或黏变形体时,向其中加入细菌培养物,继续暗培养至形成合子,之后将其转移至燕麦琼脂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黏菌的原生质团。本发明的培养方法首次获得灯笼菌C.cancellata,半网灯笼菌C.mirabilis,孔膜菌R.splendens,美发菌C.pulchella和凹斑亮皮菌L.gulielmae的原生质团,缩短了部分萌发无丝菌目和发网菌目黏菌的时间,同时提高了部分无丝菌目和发网菌目黏菌孢子形成原质团的萌发率,为开展后续科学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一种人工培养黏菌孢子形成原生质团的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05205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812234.0

    申请日:2022-0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培养黏菌孢子形成原生质团的培养方法,属于微生物领域。该方法将黏菌孢子悬浮液进行暗培养,至形成游动胞或黏变形体时,向其中加入细菌培养物,继续暗培养至形成合子,之后将其转移至燕麦琼脂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黏菌的原生质团。本发明的培养方法首次获得灯笼菌C.cancellata,半网灯笼菌C.mirabilis,孔膜菌R.splendens,美发菌C.pulchella和凹斑亮皮菌L.gulielmae的原生质团,缩短了部分萌发无丝菌目和发网菌目黏菌的时间,同时提高了部分无丝菌目和发网菌目黏菌孢子形成原质团的萌发率,为开展后续科学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