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3787786U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022082054.0
申请日:2020-09-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急救手推车,包括中间柜所述中间柜设有多个空格,部分空格设有可从前侧抽拉的抽屉,部分空格设有可从前侧打开的前柜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中间柜左侧的左边柜及连接于所述中间柜右侧的右边柜,所述左边柜设有可从左侧打开的左侧柜门,所述右边柜设有可从右侧打开的右侧柜门,所述中间柜的侧边转动连接用于限制住所述抽屉和前柜门的前侧挡边条,所述左边柜的上边沿转动连接用于限制住所述左侧柜门的左侧挡边条,所述右边柜的上边沿转动连接用于限制住所述右侧柜门的右侧挡边条。挡边条由具有唯一编码的一次性塑料扣锁住,而在日常的维护中,工作人员看到一次性塑料扣被扯断,则打开对其进行检查或者补充相对应的物品,方便日常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221691577U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322818080.9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市第一医院、厦门市红十字会医院、厦门市糖尿病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留取24小时尿蛋白的收集器,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所述留取24小时尿蛋白的收集器包括:腰型收集盒;负压吸附机构,所述负压吸附机构与腰型收集盒的前端连接;阻隔机构,所述阻隔机构与腰型收集盒的后端连接,且阻隔机构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腰型收集盒的后端外表面连接,且连接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前后排列的条状弹性气囊,条状弹性气囊的上表面位于腰型收集盒的上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留取24小时尿蛋白的收集器具有提高检测准确度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18552533U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21229983.2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托手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气囊、充气元件和悬吊元件,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之间柔性连接,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之间形成供患肢容纳的夹持空间;气囊设有数个,与充气元件连接并分设于支撑组件上,气囊充气膨胀并抵靠患肢,使患肢固定在夹持空间内;悬吊元件与支撑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囊的充放气调整患肢的位置,实现柔和的改变托架内患肢姿势,而不需要调整悬吊元件。
-
公开(公告)号:CN218889992U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221229029.3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液遮光装置,包括遮光筒、阻拦组件、弹性盖和悬挂元件;遮光筒由数个遮光板铰接而成,遮光筒设有控制两个遮光板相对距离的调节元件,阻拦组件设于遮光筒内,阻拦组件与遮光筒内壁连接;遮光筒端部设有弹性盖;悬挂元件与遮光筒连接。本实用新型数个遮光板通过铰接组成截面形状可变的遮光筒,通过调节元件控制两个遮光板的相对距离,使变化后的截面形状得以维持,遮光筒将输液瓶或输液袋装入其中,使遮光装置能适应各种输液瓶或输液袋。
-
公开(公告)号:CN217938253U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21595714.8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IPC: A61B10/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留取尿液标本医用容器,包括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下部螺纹密封安装有透明杯,所述减速电机的转子密封转动贯穿密封盖,且减速电机的转子下端插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侧部固定安装有清洗刷和剂量器,所述透明杯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搅拌杆包括插栓、固定座和杆体。本实用新型通过搅拌杆由减速电机的下端拔出,然后取出搅拌杆、清洗刷和剂量器,再向剂量器内部放入试剂,然后再将搅拌杆插回,最后将密封盖拧紧在透明杯上部,利用减速电机带动搅拌杆、清洗刷和剂量器转动搅拌,方便了搅拌透明杯内部尿液,从而方便了操作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212816900U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20460298.5
申请日:2020-04-01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垫,所述医用垫包括第一梯度枕、第二梯度枕及第三梯度枕;所述第一梯度枕的侧部设置有一拉链,所述第二梯度枕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梯度枕的内部拼接固定,所述第二梯度枕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三梯度枕拼接固定;所述第一梯度枕、第二梯度枕及第三梯度枕两两相拼,且所述第一梯度枕、第二梯度枕及第三梯度枕的高度依次递减;所述第一梯度枕、第二梯度枕及第三梯度枕在被病人上半身压住后,所述第一梯度枕、第二梯度枕及第三梯度枕之间的高度比为4:2:1.5。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帮助患者在俯卧位通气时更方便使用增加患者舒适度和减少俯卧位相关的皮肤损伤。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