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9933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93838.2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38 , H01M10/0525 , H01M10/0562
Abstract: 一种用于高首效长循环全固态电池的硅负极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Li21Si5合金粉末与硅粉在氩气气氛下混合均匀,然后在模具中利用冷压技术将Li21Si5‑Si粉末压制成片,得到Li21Si5‑Si负极片;其中,Li21Si5合金粉末在Li21Si5‑Si粉末中的质量占比为10%~75%。本发明利用Li21Si5合金富锂、高离子/电子电导率和低杨氏模量的特性,与硅颗粒混合冷压后提升硅颗粒的导电性,缓解其循环膨胀应力。同时采用硫化物和氯化物组合的双层固态电解质模型,以稳定正负极界面,减少副反应,从而实现固态电池~97%的超高首效和稳定的长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725325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475233.1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九江研究院
IPC: H01M4/1395 , H01M4/04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极片的补锂方法,涉及硅基负极材料。1)制备锂靶;2)安装锂靶,通过手套箱与磁控溅射一体设备直接装入锂靶,以保证锂靶不被氧化;3)采用磁控溅射在硅基负极表面沉积锂薄膜;4)将在硅基负极表面沉积锂薄膜的电极片在手套箱中适当温度下进行加热反应,形成锂硅合金。5)将预锂化的硅负极与聚合物电解质及正极电极片组装为全固态电池。在硅基负极表面溅射锂金属进行补锂,沉积的锂金属薄膜非常均匀,有效提升补锂的均匀性。沉积的锂金属薄膜形貌和厚度可以通过磁控溅射的溅射参数进行调控;锂金属薄膜与硅基负极界面接触良好,不存在安全风险,可以成功应用于硅基负极全固态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217523745U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20957848.3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九江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家用高效驱虫包,包括柔性电池层、温控加热电路层和驱虫干燥包,所述柔性电池层连接温控加热电路层,所述驱虫干燥包可拆卸地设于温控加热电路层的上表面;所述驱虫干燥包内装有樟木屑。所述柔性电池层采用柔性铝塑膜封装后连接外部的温控加热电路层;所述温控加热电路层用柔性金属外壳封装保证热施放效率。本实用新型整体柔性化,可以将本驱虫干燥包放入衣柜的角落内,或放置于衣服口袋、袖子里,极大提高空间利用率,提升驱虫体验。使用柔性锂离子电池加热促进驱虫干燥包的活性物质挥发,可以达到快速、大面积的驱虫效果,以及对储物柜内空气进行干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