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5369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261747.6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铸造用具有防粘砂特性的耐高温覆膜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铸造技术领域。本发明耐高温覆膜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份:高硅砂100‑200份,天然铁矿砂5‑10份,改性酚醛树脂1‑5份,球形石墨粉0.1‑3份,硅烷偶联剂3‑7份,固化剂0.02‑2份,润滑剂0.5‑5份;所述改性酚醛树脂是采用天然铁矿砂、助熔剂和复合稳定剂对酚醛树脂改性而得。本发明在树脂粘结剂中添加天然铁矿砂、助熔剂和复合稳定剂进行改性,将所得改性酚醛树脂配合天然铁矿砂、球形石墨粉制备得到一种耐高温覆膜砂,其不仅耐高温性能更佳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防粘砂特性,能够有效的提高铸件的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069562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010990653.4
申请日:2020-09-1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 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赣州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IPC: G06F30/12 ,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对矩形构件中三向环箍型钢筋笼结构的零碰撞快速布置方法。其步骤主要包提取矩形构件的表面参数,根据保护层厚度与相邻钢筋中心线间距获取三个方向的表面的首根初始钢筋模型线,按照钢筋间距生成钢筋模型线阵列,最终生成钢筋模型。本发明是在主流BIM软件Revit的可视化编程插件Dynamo上操作,利用计算机编程语句,实现了矩形构件内部钢筋的准确定位,从而在多个不同尺寸的矩形构件中同时批量快速生成零碰撞的三向环箍型钢筋笼模型。本发明可以很好的提高矩形构件中三向环箍型钢筋笼结构的建模速度,同时可做为现场施工的技术交底,具有提高其现场加工精度与施工效率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046465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246712.0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项目涉及一种建设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对建筑异形楼板块状装饰面层快速进行深化设计及施工的方法。本项目通过提取建筑信息模型的基础数据,并通过DesignScript语言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能够通过提取异形楼板的空间位置,使块状面层根据楼板形状进行自适应截断并实现快速布置,形成实体模型,完成深化设计工作,根据模型数据可进行材料备料、下料及现场施工。解决了现有BIM技术在施工实施过程中,异形楼板的面层绘制不精确且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提高具有设计精度、提高施工效率、方便成本管理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496053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110556394.9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 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赣州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洞口的预制叠合板双向底筋智能化布设方法。本发明通过提取建筑信息模型的基础数据并通过计算机编程语言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其主要步骤包括提取叠合板模型的底面数据,根据底面上四条边进行点线位置的偏移,得到叠合板底筋的定位线,将洞口处的钢筋定位线根据洞口碰撞位置,选取弯绕方向进行钢筋弯绕,得到弯绕后底筋的钢筋定位线,最后生成钢筋实体模型。本发明利用计算机编程语句,有效避免底部钢筋与洞口的碰撞,实现了叠合板底部钢筋的准确定位。其中创新性的对洞口处需要弯绕的钢筋进行自动化弯绕的参数设计,保证了后期钢筋量统计的准确性,为钢筋的精确下料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1046465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1911246712.0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项目涉及一种建设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对建筑异形楼板块状装饰面层快速进行深化设计及施工的方法。本项目通过提取建筑信息模型的基础数据,并通过DesignScript语言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能够通过提取异形楼板的空间位置,使块状面层根据楼板形状进行自适应截断并实现快速布置,形成实体模型,完成深化设计工作,根据模型数据可进行材料备料、下料及现场施工。解决了现有BIM技术在施工实施过程中,异形楼板的面层绘制不精确且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提高具有设计精度、提高施工效率、方便成本管理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496053A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110556394.9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 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赣州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洞口的预制叠合板双向底筋智能化布设方法。本发明通过提取建筑信息模型的基础数据并通过计算机编程语言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其主要步骤包括提取叠合板模型的底面数据,根据底面上四条边进行点线位置的偏移,得到叠合板底筋的定位线,将洞口处的钢筋定位线根据洞口碰撞位置,选取弯绕方向进行钢筋弯绕,得到弯绕后底筋的钢筋定位线,最后生成钢筋实体模型。本发明利用计算机编程语句,有效避免底部钢筋与洞口的碰撞,实现了叠合板底部钢筋的准确定位。其中创新性的对洞口处需要弯绕的钢筋进行自动化弯绕的参数设计,保证了后期钢筋量统计的准确性,为钢筋的精确下料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2116713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0990644.5
申请日:2020-09-1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 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赣州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IPC: G06T1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对线性承台类构件高精度钢筋布置方法。其步骤主要包括提取线性承台类构件的表面参数,将所有钢筋根据不同的空间位置分成不同类型,根据各类型钢筋直径参数、排布间距参数、保护层厚度分别获取在初始偏移面上的初始点阵或模型线,再将其沿着纵向方向进行模型线阵列偏移或点阵偏移得到钢筋模型线阵列,最终生成钢筋模型。本发明利用计算机编程,实现了线性承台类构件内部钢筋的准确定位和自适应布置,避开钢筋内部碰撞,快速、批量地生成钢筋实体。解决了现有深化设计中,线性承台类构件布置精确度低,规则混乱的问题。同时可做为现场施工技术交底,具有提高加工精度与施工效率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100726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010990642.6
申请日:2020-09-1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 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赣州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项目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对平面正交多轴向承台钢筋智能化生成方法。其步骤主要包括提取承台表面参数,根据不同类型钢筋参数在基座段与伸出段建立初始点阵以及模型线,再将其进行偏移延伸形成钢筋模型线阵列,其中,区别于线性承台类构件,在平面正交多轴向的转角或相交处根据承台形状对不同类型钢筋制定不同的空间布置规则,最终生成钢筋模型。本发明利用计算机编程语句,实现了平面正交多轴向承台内部钢筋的准确定位和自动布置,有效避免了钢筋内部碰撞,解决了现有深化设计中,平面正交多轴向承台构件布置精确度低,布置规则混乱的问题。同时可做为现场施工的技术交底,具有提高其现场加工精度与施工效率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449359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556467.4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 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赣州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密拼式接缝连接技术的双向叠合板面筋智能化布置方法。其步骤主要包括在梁板框架模型中提取双向板的表面参数,并对在梁框架中不同位置的双向板的边进行分类,包括梁框架端支座处的边、梁框架中间支座的边、三块及三块以上双向板都与梁框架相交的边,根据现浇钢筋在叠合板表面的布置规则,对上述边对应的双向板表面进行钢筋自动化布置,最终获得双向板现浇部分长向面筋和短向面筋的钢筋实体模型。本发明对梁框架中不同位置的双向板准确定位,使双向板表面钢筋可以通过设置给定的尺寸、间距、布置位置参数,自适应布置,通过精确的钢筋定位线,避开钢筋碰撞,最后快速、批量地生成钢筋实体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3468631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0556468.9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南昌大学 , 赣州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单向叠合板密拼式接缝连接现浇钢筋自动化布置方法。本发明主要步骤包括在模型区域内筛选出叠合板模型,提取单向板几何参数,获取相邻单向板接缝信息,设置钢筋类型、钢筋间距、布置位置等参数,在单向板板与板接缝处布置纵向加强筋和水平加强筋,根据单向板上下表面几何信息,通过点线位置偏移,获取单向板表面现浇钢筋模型信息。本发明实现单向板板与板接缝处现浇钢筋准确定位,使加强筋和面筋可以自动化布置,避免钢筋内部碰撞,最后快速、批量地生成钢筋实体。解决了现有技术在深化设计中,叠合板构件板与板接缝处钢筋布置精确度低,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同时具有提高其现场加工精度与施工效率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