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竹组合柱构件
    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015001U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21433096.8

    申请日:2020-07-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竹组合柱构件,包含上翼缘钢板(1)、钢腹板(2)、下翼缘钢板(3)、竹侧板(4)、竹板(5)、螺母(6)、螺杆(7)和螺钉(8),其特征在于上翼缘钢板(1)、钢腹板(2)和下翼缘钢板(3)位于组合柱的中心并通过侧面角焊缝相接,上翼缘钢板(1)和下翼缘钢板(3)对称布置于钢腹板(2)的两侧,竹侧板(4)和竹板(5)位于组合柱的最外侧并通过螺钉(8)相连,上翼缘钢板(1)和下翼缘钢板(3)通过螺钉(8)与竹板(5)相连,钢腹板(2)和竹侧板(4)通过螺母(6)和螺杆(7)相连。本实用新型具有轻质高强、材料环保、外表美观和施工方便等特点,可应用于竹木结构中的竖向受力构件。

    一种竹木结构梁柱减震节点

    公开(公告)号:CN217128515U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20724884.5

    申请日:2022-03-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竹木结构梁柱减震节点,包括竹柱(1)、木梁(2)、侧板(3)、底座(4)、螺栓(5)、螺母(6)、橡胶垫层(7)和梁端连接件(8),其特征是木梁(2)对称布置于竹柱(1)两侧,两侧板(3)通过螺栓(5)和螺母(6)与竹柱(1)相连,梁端连接件(8)的T型端部内插于木梁(2)内并通过螺栓(5)和螺母(6)相连,橡胶垫层(7)粘连在梁端连接件(8)的中部方块外侧,梁端连接件(8)的球型端部内插于底座(4),底座(4)与竹柱(1)通过螺栓(5)和螺母(6)相连。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便捷,提高了节点的强度和抗震性能。

    一种竹柱与基础的插槽式连接

    公开(公告)号:CN215367847U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21532326.0

    申请日:2021-07-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竹柱与基础的插槽式连接,包括竹柱(1)、基础(2)、凹槽(3)、钢板(4)、纵向预留孔(5)、横向预留孔(6)和螺栓(7),其特征在于竹柱(1)底部的四边分别设置凹槽(3),基础(2)在浇筑时预先在四边埋入钢板(4),竹柱(1)与钢板(4)在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纵向预留孔(5)和横向预留孔(6),且纵向预留孔(5)和横向预留孔(6)错列布置,竹柱(1)与钢板(4)通过插入螺栓(7)连接成整体,并在孔隙中注入胶黏剂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具有构造简单和安装方便的优点,显著改善了竹柱与基础连接的受力性能,即可用于古建筑竹木结构的加固,又可提高现代轻型竹木结构的受力性能。

    一种钢竹减震节点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034127U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022649424.4

    申请日:2020-11-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竹减震节点,包括钢柱(1)、竹梁(2)、套筒(3)、钢垫板(4)、螺母(5)、螺栓(6)、角钢(7)、弹性垫层(8)、螺钉(9)和加劲肋(10),其特征在于竹梁(2)对称布置于钢柱(1)两侧,竹梁(2)内插于套筒(3)内并通过螺母(5)、角钢(7)和螺钉(9)相连,加劲肋(10)位于角钢(7)的中部,角钢(7)的一肢通过钢垫板(4)、螺母(5)和螺栓(6)与钢柱(1)的侧面相连,角钢(7)的另一肢通过螺母(5)和螺栓(6)与套筒(3)相连,弹性垫层(8)位于钢柱(1)和套筒(3)之间。本实用新型具有承载力高和抗震性能好的特点,可应用于钢竹组合结构中的梁柱连接节点中。

    一种钢竹组合空心梁构件

    公开(公告)号:CN215406917U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20705351.8

    申请日:2021-04-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竹组合空心梁构件,其特征在于顶板(1)和底板(2)分别位于空心梁构件的顶部和底部,中骨板(3)位于空心梁构件的中部,槽钢(4)和侧骨板(5)对称布置于空心梁构件两侧,顶板(1)、底板(2)和中骨板(3)通过自攻螺钉(6)连接成工字形骨架,中骨板(3)与槽钢(4)紧密贴合,中骨板(3)与槽钢(4)的接触面涂刷环氧树脂胶,槽钢(4)和侧骨板(5)的接触面涂刷环氧树脂胶,顶板(1)、底板(2)、槽钢(4)和侧骨板(5)通过自攻螺钉(6)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轻质高强、节能环保和施工便捷等优点,可应用于竹木结构建筑中的受弯构件。

    一种内嵌轻钢龙骨的弹性耗能剪力墙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5406740U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20610477.7

    申请日:2021-03-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嵌轻钢龙骨的弹性耗能剪力墙结构,包括封边板、竹边柱、内竹柱、角钢、轻钢龙骨、边侧可滑动组件、石膏板、覆面板、螺栓和自攻螺钉,其特征在于封边板、竹边柱通过自攻螺钉、角钢固定形成矩形框架,内竹柱通过螺栓与封边板卯合,轻钢龙骨呈“◇”形状穿过内竹柱预设的榫槽,通过螺栓与边侧可滑动组件铰接,边侧可滑动组件安装于对称的角钢的一肢之间,对称的角钢的另一肢通过螺栓安装于矩形框架四端的中段,石膏板、覆面板对称布置于墙体两侧并通过自攻螺钉固定于墙体骨架上。本实用新型具有承载力高和抗震性能好的特点,可应用于地震多发地区的建筑结构中。

    一种钢竹组合剪力墙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574903U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20268535.2

    申请日:2021-01-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竹组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顶梁板(1)、墙骨柱(2)和底梁板(3)相互垂直形成墙体骨架,墙角内侧通过墙角锚固件(11)和螺栓(13)连接,墙角外侧采用角钢(12)加强,硅胶垫(7)与弹簧端板(8)紧贴压杆(6)两端,拉索(10)依次穿过压杆(6)、硅胶垫(7)、弹簧端板(8)和弹簧(9),拉索(10)一端与墙角锚固件(11)通过螺栓(13)连接,四根拉索(10)的另一端分别与方钢管(5)的侧面通过螺栓(13)连接,覆面板(4)覆盖在墙体骨架外侧并通过自攻螺钉(14)连接。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提高建筑物抵抗地震和风荷载的能力,尤其适合于高烈度地震区。

    一种钢竹混凝土组合板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062077U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022649423.X

    申请日:2020-11-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竹混凝土组合板,其特征在于从上往下依次为混凝土板(1)、防水层(3)、竹撑板(6)、压型钢板(4)、封边板(5)、竹面板(7)和石膏板(8),混凝土板(1)通过等距排列的自攻螺钉(2)与下部的防水层(3)、压型钢板(4)、竹撑板(6)、竹面板(7)和石膏板(8)连接,封边板(5)位于对称布置于组合板的最外侧,封边板(5)与混凝土板(1)、防水层(3)、竹面板(7)和石膏板(8)通过自攻螺钉(2)相连。本实用新型具有轻质高强、材料环保和施工便捷等特点,可作为楼板应用于房屋建筑中。

    一种角钢护角的钢芯-竹柱构件

    公开(公告)号:CN213806177U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022263937.1

    申请日:2020-09-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角钢护角的钢芯‑竹柱构件,包括方形钢管(1)、竹侧板(2)、角钢(3)、螺母(4)、螺杆(5)和自攻螺钉(6),其特征在于方形钢管(1)位于角钢护角的钢芯‑竹柱构件的中心,竹侧板(2)对称布置于方形钢管(1)的外侧并通过螺母(4)和螺杆(5)相连,角钢(3)位于角钢护角的钢芯‑竹柱构件最外侧的四角并沿柱构件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角钢(3)通过自攻螺钉(6)与柱构件相连。本实用新型具有轻质高强、材料环保、外表美观和施工方便等特点,可应用于竹木结构建筑中的竖向受力构件。

    一种加固竹木结构梁柱节点的构件

    公开(公告)号:CN213174170U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21433097.2

    申请日:2020-07-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固竹木结构梁柱节点的构件,包括L型支撑、弧型支撑、橡胶支座、凹型支撑和X型支撑,其特征在于一对L型支撑沿梁方向设置在柱的两侧,并通过螺栓固定在柱上,弧型支撑的两端分别焊接在L型支撑的两肢上,橡胶支座的下部沿水平方向固定在L型支撑上,橡胶支座的上部与凹型支撑连接,凹型支撑位于梁的下部,并通过螺栓与梁紧密相连,X型支撑与柱的表面紧密贴合,并与柱两侧的凹型支撑焊接。本实用新型具有构造简单和安装方便的优点,显著改善了竹木结构梁柱节点的受力性能,即可用于古建筑木结构的加固,又可提高现代大跨度竹木结构的节点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