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抑制锦竹组培过程中丛芽褐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54917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11154569.5

    申请日:2020-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效抑制锦竹组培过程中丛芽褐化的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选择锦竹外植体、消毒灭菌、初代诱导培养、继代增殖培养和防褐化培养等步骤。本发明针对现有锦竹组培中丛芽褐化严重的问题,通过添加抗褐化剂、调整培养基成分和激素配比手段,有效抑制了酚类物质氧化,避免了锦竹丛芽褐化现象的发生,可将锦竹丛芽褐化率降低到5%以下,解决了锦竹组培过程中丛芽褐化率高、容易死亡的难题,表现出较好的技术优势,也为提高锦竹快速繁殖效率奠定了良好技术基础。

    一种竹叶内部解剖结构三维立体图的获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85046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811256222.4

    申请日:2018-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叶内部解剖结构三维立体图的获得方法,在竹叶采集后,先立即用70%FAA液中固定,再进行复水,然后采用氢氟酸进行去硅预处理,再进行脱水和常规石蜡制片法制片,Leica DM2500光学显微镜观察拍照,Photoshop CS6拼构竹叶三维示意图。本发明利用石蜡制片获得竹叶三个面的切片结构,再用Photoshop CS6软件进行拼接,操作简便,能够获得清晰完整的竹叶三维立体结构图。试验证实,获得竹叶三个切片的石蜡制片后,将各切片的图用Photoshop CS6处理,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竹叶内部结构立体图片。因此本发明是一种有效观察竹叶内部立体显微结构的技术,有效解决了竹类植物竹叶切片过程中只能观察某一切面的问题,为建立和丰富完善竹类植物竹叶结构观察方法奠定基础。

    一种用于竹叶石蜡切片前的去硅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60480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061459.7

    申请日:2018-09-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28 G01N1/2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竹叶石蜡切片前的去硅预处理方法,在竹叶采集后,先立即用70%FAA液中固定,再进行复水,然后采用氢氟酸进行去硅预处理,再进行脱水和常规石蜡制片法制片。本发明在竹叶石蜡制片前利用氢氟酸进行去硅预处理,操作简便,能够获得完整的竹叶显微结构。试验证实,在石蜡制片前,将竹叶置于25%氢氟酸中处理2d。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竹叶内部结构图片。因此本发明是一种有效观察竹叶内部显微结构的技术,有效解决了竹类植物竹叶切片过程中易破碎的问题,为建立和丰富完善竹类植物竹叶石蜡制片方法奠定基础。

    一种快速观察翠竹胚囊结构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72174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735099.8

    申请日:2018-0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观察翠竹胚囊结构的方法,包括取样→染色→透明→观察等步骤。本发明利用整体染色透明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快速观察翠竹胚囊发育,先将翠竹的子房在水杨酸甲酯中透明后,以便观察到包藏在其中的胚囊,再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翠竹子房各层分别成像,获得胚囊内部清晰的荧光图像,建立胚囊整体结构概念,明确翠竹胚囊发育过程和发育类型,是一种方便快速的竹类植物胚囊结构观察技术,具有观察省时,操作简便,结构清晰等优势,有效解决了竹类植物子房胚囊在发育过程中难以观察到整体结构的问题,为建立和丰富完善竹类植物生殖生物学理论奠定基础。

    一种快速确定翠竹雌雄蕊发育进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27964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735100.7

    申请日:2018-0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确定翠竹雌雄蕊发育进程的方法,取不同发育时期的翠竹小花,体视显微镜下观测花药的长度和形态;并将不同阶段小花固定后石蜡切片观察各时期花药和胚囊内部结构;建立花药长度与雌雄蕊内部显微发育结构的相关关系;依据相关关系快速确定翠竹雌雄蕊发育进程。本发明将花药长度与翠竹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联系起来,能仅根据花药生长长度就可判断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阶段,是一种方便快速的内部结构确定方法,为竹类植物生殖生长的不同发育阶段的研究积累原始资料,可为将来研究翠竹花器官形成的分子机理提供重要保证。

    一种用于检测Al3+离子的罗丹明B接枝羧甲基纤维素荧光探针RBCMC

    公开(公告)号:CN116789862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310934613.1

    申请日:2023-07-27

    Inventor: 阚春 黄杰 王星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环保型荧光探针RBCMC,它以罗丹明衍生物修饰羧甲基纤维素,成功实现在水中检测Al3+。实验表明,两者的有机结合使荧光探针RBCMC具备了羧甲基纤维素载体的水溶性,赋予了探针在水中特异性检测的优势。在常见的阴阳离子的干扰下,荧光探针RBCMC展现了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其对Al3+的最低检出限为0.239μM。同时可以将荧光探针RBCMC制备为水凝胶,并成功应用于自然水样的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研制成本低、易实现、操作简便,在Al3+离子的检测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用于检测Hg2+的荧光探针RBLS

    公开(公告)号:CN116003427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211416976.8

    申请日:2022-1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Hg2+离子的荧光探针RBLS的制备及应用方法。该探针可以通过测定水相中该荧光探针的荧光发射峰的强度变化,进而确定Hg2+离子的存在及浓度。该荧光探针对Hg2+离子的响应时间为210秒,并可通过向溶液中添加S2‑实现对Hg2+离子的循环检测。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表明探针在活体细胞和斑马鱼中且有着很好的成像效果。同时,将其制备成RBLS试纸也可用于定性测量水溶液中Hg2+离子的存在和定量检测水溶液中的Hg2+离子浓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研制成本低、易实现、操作简便,在Hg2+离子的检测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以方竹种子为外植体高效繁育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13692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0169342.6

    申请日:2021-02-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以方竹种子为外植体高效繁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5月初刚采收的方竹种子作为外植体材料,经过预处理、消毒、接种、丛芽诱导、培养和生根生成组培苗。本发明填补了方竹种子通过种子作为外植体快速繁殖得到丛苗的空白,以方竹种子为外植体材料,结合不同生长调节剂的组合,设计出适合诱导方竹丛芽和生根的培养基,完成方竹种子生根苗仅为20周左右,且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丛芽,有效解决了方竹繁殖困难,克服了传统的母株移栽效率低、运输成本高等缺点。

    以靓竹鞭芽为外植体同时高效获得丛芽以及生根苗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89027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0660191.X

    申请日:2020-0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靓竹鞭芽为外植体同时高效获得丛芽以及生根苗的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该方法采用两年生靓竹容器苗中生长健壮植株的竹鞭侧芽为外植体,经不同消毒时间的处理,筛选出最佳灭菌时间;后将无菌外植体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丛芽;然后经增殖培养基,能同时诱导大量靓竹丛芽以及生根苗产生。本发明方法填补了靓竹组织培养丛苗快速繁殖的空白,以鞭芽为外植体的靓竹丛芽生长更快且分蘖出的芽数量较多,在丛芽增殖的同时获得生根苗,缩短了靓竹的快繁时间,使靓竹的组培效率大大提高。为靓竹的园林栽种、大面积绿化奠定了迅速且充足供应的基础,为靓竹的工厂化大规模生产也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以翠竹鞭芽为外植体同时高效生根获得瓶苗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16609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0147578.X

    申请日:2021-0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以翠竹鞭芽为外植体同时高效生根获得瓶苗的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该方法采用三年生翠竹实生苗生长健壮植株的竹鞭侧芽为外植体;然后将无菌外植体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丛芽;然后经增殖培养得到丛芽;最后采用高效生根培养基能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翠竹生根苗。本发明优化了翠竹组织培养生根丛苗快速繁殖技术,以鞭芽为外植体的翠竹丛芽生根时间相对较短而且根数量较多,缩短了翠竹的组培快繁时间,使翠竹的组培效率大大提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