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配位作用制备既强且韧淀粉塑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06079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811175207.7

    申请日:2018-09-29

    Inventor: 郭斌 周文 银鹏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配位作用制备既强且韧淀粉塑料的方法。属于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和淀粉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领域。该方法以表面羧基化改性的聚乙烯醇纤维(PVAF)利链状二氧化硅为增强体,通过加入AlCl3使PVAF表面的羧基与Al3+形成配位作用,同时,表面羧基化的PVAF与淀粉发生酯化反应,以此制备出既强且韧的热塑性淀粉塑料。用该淀粉塑料制备的产品,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9.42MPa)和韧性(断裂伸长率为105.63%;冲击强度为35.63KJ/m2),克服了现有热塑性淀粉塑料力学性能差的缺点,有效提高了材料的使用性能,该材料可生物降解,环境友好,成本低,有望应用于包装、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医疗耗材和农用地膜等领域。

    一种表面与本体协同紫外交联淀粉塑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3295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175210.9

    申请日:2018-09-29

    Inventor: 郭斌 周文 银鹏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表面与本体协同紫外交联淀粉塑料的方法。属于可生物降解塑料领域。该方法分两步:首先将淀粉、光引发剂和增塑剂共混制备热塑性淀粉塑料;其次,将光引发剂溶液涂于热塑性淀粉塑料表面。再进行紫外光交联反应。该方法将材料表面和内部协同紫外交联的模式有机结合于一体,解决了热塑性淀粉塑料力学及耐水性能差的问题,所制备的淀粉塑料具有较好的力学及耐水性能,在包装材料、一次性餐具和农用地膜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种光活性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淀粉塑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06080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811175306.5

    申请日:2018-09-29

    Inventor: 郭斌 周文 银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光活性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淀粉塑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可生物降解塑料领域。该方法首先用含有不饱和双键的酸酐对可生物降解的聚乙烯醇纤维进行改性,然后将改性后的聚乙烯醇纤维与天然淀粉、光引发剂及增塑剂共混,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出母粒,再经过注塑机可得到塑料制品,最后,对样品进行紫外光交联改性,从而得到高性能的淀粉塑料。该方法解决了热塑性淀粉塑料力学及耐水性能差的问题,且工艺简单,材料整体保持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绿色环保,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链状SiO2增强热塑性淀粉塑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32998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175208.1

    申请日:2018-09-29

    Inventor: 郭斌 周文 银鹏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基于链状SiO2增强热塑性淀粉塑料的方法。属于淀粉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和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领域。该方法首先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链状SiO2,然后与天然淀粉和增塑剂共混,通过挤出注塑,制备出基于链状SiO2增强的热塑性淀粉塑料。用该淀粉塑料制备的产品,在较少添加量下(1%重量分数)即可达到优良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最大为8.47MPa)和耐水性能,克服了现有热塑性淀粉塑料力学和耐水性能差的缺点,有效提高了材料的使用性能,该材料可生物降解,环境友好,成本低,有望应用于包装、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医疗耗材和农用地膜等领域。

    一种定量分析淀粉塑料中淀粉与增塑剂相互作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57395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024247.2

    申请日:2020-01-09

    Inventor: 郭斌 张鑫 周文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热重分析法提出了一种对淀粉塑料中淀粉与增塑剂相互作用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首次提出增塑剂“有效质量分数”的概念,并以甘油增塑淀粉塑料为例,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可用于确定增塑剂适合的添加量,获得最佳的力学性能。该方法以热重及微商热重曲线为出发点,简单易行,对于如何选择增塑剂来调控淀粉塑料的强度和韧性等使用性能,以及深入研究和开发高性能的淀粉塑料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概念和方法还可拓展用于其他高分子树脂与增塑剂体系,在塑料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种定量分析淀粉塑料中淀粉与增塑剂相互作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57395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010024247.2

    申请日:2020-01-09

    Inventor: 郭斌 张鑫 周文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热重分析法提出了一种对淀粉塑料中淀粉与增塑剂相互作用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首次提出增塑剂“有效质量分数”的概念,并以甘油增塑淀粉塑料为例,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可用于确定增塑剂适合的添加量,获得最佳的力学性能。该方法以热重及微商热重曲线为出发点,简单易行,对于如何选择增塑剂来调控淀粉塑料的强度和韧性等使用性能,以及深入研究和开发高性能的淀粉塑料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概念和方法还可拓展用于其他高分子树脂与增塑剂体系,在塑料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种链状SiO2增强热塑性淀粉塑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32998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811175208.1

    申请日:2018-09-29

    Inventor: 郭斌 周文 银鹏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基于链状SiO2增强热塑性淀粉塑料的方法。属于淀粉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和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领域。该方法首先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链状SiO2,然后与天然淀粉和增塑剂共混,通过挤出注塑,制备出基于链状SiO2增强的热塑性淀粉塑料。用该淀粉塑料制备的产品,在较少添加量下(1%重量分数)即可达到优良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最大为8.47MPa)和耐水性能,克服了现有热塑性淀粉塑料力学和耐水性能差的缺点,有效提高了材料的使用性能,该材料可生物降解,环境友好,成本低,有望应用于包装、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医疗耗材和农用地膜等领域。

    一种以哑铃形SiO2为增强体的淀粉塑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20783A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811175209.6

    申请日:2018-09-29

    Inventor: 郭斌 周文 银鹏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哑铃形二氧化硅(SiO2)为增强体的淀粉塑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淀粉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和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领域。该方法首先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哑铃形SiO2,然后与天然淀粉和增塑剂共混,通过挤出注塑,制备出基于哑铃形SiO2增强的热塑性淀粉塑料。用该淀粉塑料制备的产品,在较少添加量下(2%重量分数)即可达到优良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最大为7.355MPa)和耐水性能,克服了现有热塑性淀粉塑料力学和耐水性能差的缺点,有效提高了材料的使用性能,该材料可生物降解,环境友好,成本低,有望应用于包装、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医疗耗材和农用地膜等领域。

    双模式快速制备淀粉膜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2269954U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922320483.4

    申请日:2019-12-20

    Inventor: 郭斌 张鑫 周文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模式快速制备淀粉膜的装置,采取微波和红外两种加热方法。装置构造主要为箱体,其上方为包括高压整合器,磁控管,波导管和微波搅拌器的微波发生部分,提供一种高频率的电磁波穿透淀粉溶液使其高频率震荡,使大量水分迅速加热并挥发;在箱体三个内壁上有三个红外线加热灯,提供热辐射。淀粉溶液放置在箱体下方可旋转的样品台上,使其均匀受热并快速成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速度快、效率高、使用方便,能快速加工制备淀粉塑料薄膜。

    一种涂层式自润滑浇口套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219137U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922387204.6

    申请日:2019-12-26

    Inventor: 郭斌 周文 张鑫

    Abstract: 一种涂层式自润滑浇口套。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部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注塑模具的浇口套。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涂层式自润滑浇口套,其包括浇口套本体,上端具有圆柱结构,包括上圆柱与下圆柱,上圆柱上表面中心处具有一凹陷,凹陷中心处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浇注通道连通,且该浇注通道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呈圆锥体结构,进料口和浇注通道与本体同轴设置,该浇注通道内壁上涂覆有聚四氟乙烯涂层。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为简单,设计合理,聚四氟乙烯涂层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能且熔融温度较高,因此便于注塑件的取出及满足多种常用塑料(聚乙烯、聚丙烯等)的注塑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