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对称金属双栅结构的光学二极管

    公开(公告)号:CN101915964B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010231416.6

    申请日:2010-07-2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对称金属双栅结构的光学二极管,包括第一金属栅和第二金属栅,第一金属栅和第二金属栅平行排列,第二金属栅的栅周期是第一金属栅的两倍,第二金属栅的外表面上设有表面微腔。本发明中两层金属栅的层间距的存在,是为了利用双栅结构中特有的透射抑制现象,该结构的存在能够非常有效地实现零级透射的单向性。另一方面,本发明对较大周期一栅的外表面做了附加表面微腔结构的改进,能在一定波长范围实现能量透过率高达60%的透射。整个结构对电磁波的单向传输的控制可作用于宽带范围。

    钨酸钡晶体全固态连续拉曼激光器

    公开(公告)号:CN101527425A

    公开(公告)日:2009-09-09

    申请号:CN200910030915.6

    申请日:2009-04-2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钨酸钡晶体全固态连续拉曼激光器,采用钨酸钡晶体作为拉曼介质,放置在激光谐振腔中,对激光增益介质产生的基频光进行腔内拉曼转换,获得连续运转1180nm的拉曼激光输出;所述激光增益介质为Nd:YVO4晶体或掺杂Nd3+、Yb3+、Pr3+的其它激光晶体。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能够克服连续运转模式下拉曼阈值高和热效应严重的不利影响,获得光束质量好,实现低阈值、高功率、高效率、高稳定性的连续拉曼激光输出,在医疗、气象、海事、军事、航空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通过选择不同激光增益介质对不同的基波进行频率转换,能够获得不同波长的连续拉曼激光输出。

    全固态分体式拉曼激光器

    公开(公告)号:CN100365887C

    公开(公告)日:2008-01-30

    申请号:CN200510094513.4

    申请日:2005-09-2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的全固态拉曼激光器,包括二极管激光端面泵浦系统、镀膜的激光输入腔镜和输出腔镜构成的激光腔,在激光腔中放置独立的激光增益晶体、拉曼频移晶体和激光调Q装置,在准连续运转的激光器中得到拉曼激光输出;所述激光增益介质为Nd:YVO4晶体、掺杂Nd3+的激光晶体或掺杂Yb3+:YAG等激光晶体产生1.34μm或1.06μm波长附近的激光振荡;所述拉曼频移晶体是一块单独的晶体作为拉曼活性介质,所述拉曼频移晶体是无掺杂的YVO4晶体等。本发明采用分体式设计,克服一块晶体同时作为激光增益介质和拉曼频移晶体时热效应严重限制了激光输出功率和光束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种飞秒激光制备金属纳米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21961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210502279.4

    申请日:2012-11-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秒激光制备金属纳米材料的方法,直接用激光对准金属盐溶液进行照射,得到不同形貌的金属纳米材料;其中,激光照射的时间为1~3600s,入射激光的平均功率为5~400mW,金属盐溶液的浓度为1mmol/L~1mol/L。本发明的工艺方法,简单方便、无需添加任何还原剂或表面活性剂,且反应条件简单易控、环境友好。所制备的金属纳米材料形貌及尺寸可控,可应用于催化、电化学、表面拉曼增强或生物医学等领域。

    实现单向输出的非线性光信号器件设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40401A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申请号:CN200710133919.8

    申请日:2007-10-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单向出射的非线性光信号器件的设置方法,该器件结构是由一个光学腔与两侧的高反射结构构成,腔内部是具有二阶光学非线性性质的材料,如铌酸锂或砷化钾等。该光学腔是基频与倍频信号的共振腔,基频与倍频信号的强度在腔内能实现共振增强。光学腔两侧高反射结构是由光子晶体或者多层膜构成,光子晶体或者多层膜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比如:二氧化硅、硅等)排列而成,长度与光波长相当,并且其对基频波与倍频波都有很高反射率(通常99%以上)。本发明具有低输入功率,高输出效率,高单向性的特点。并且由于该装置结构简单,尺寸小,因此容易实现光学器件的小型化和集成化。

    基于金属双栅结构的反射式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1915749B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010235439.4

    申请日:2010-07-2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双栅结构的反射式传感器,包括两层正对平行排列的全同金属栅和介电材料制成的衬底,两层金属栅分别镶嵌于介电材料衬底上,两层金属栅之间形成盛液部,用于填充被测样品溶液。金属栅的栅周期小于工作电磁波的波长,金属栅上狭缝的宽度小于工作电磁波波长的一半且大于等于栅周期的0.1倍。本发明以斜入射提供光源的方式,更加利于测量反射系数。反射波不经过传感器和样品溶液本身,所受器件结构和材料的干扰较小,测量较精确。反射式的设计使得实验操作也更加简单方便。双层金属栅结构的设计,使得该结构的灵敏度要远远高于其他一些构型。

    基于非对称金属双栅结构的光学二极管

    公开(公告)号:CN101915964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1010231416.6

    申请日:2010-07-2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对称金属双栅结构的光学二极管,包括第一金属栅和第二金属栅,第一金属栅和第二金属栅平行排列,第二金属栅的栅周期是第一金属栅的两倍,第二金属栅的外表面上设有表面微腔。本发明中两层金属栅的层间距的存在,是为了利用双栅结构中特有的透射抑制现象,该结构的存在能够非常有效地实现零级透射的单向性。另一方面,本发明对较大周期一栅的外表面做了附加表面微腔结构的改进,能在一定波长范围实现能量透过率高达60%的透射。整个结构对电磁波的单向传输的控制可作用于宽带范围。

    任意偏振分布矢量光束的生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592137C

    公开(公告)日:2010-02-24

    申请号:CN200710191085.6

    申请日:2007-12-0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任意偏振分布矢量光束的生成装置,在沿产生线偏振光的光源的光线方向上依次设置由计算机控制的空间光调制器、第一透镜、滤波器、两个四分之一波片、第二透镜和Rochi光栅;空间光调制器位于第一透镜的前焦面,第一透镜的后焦面设置滤波器;滤波器同时位于第二透镜的前焦面;Rochi光栅位于第二透镜的后焦面。两个四分之一波片紧贴滤波器背光源一面放置。本发明具有可以生成任意矢量光束的优点,更重要的是本发明所述的装置还能够实时动态地生成矢量光束。而且本装置大大降低了相干噪声对光束质量的影响,可以生成高质量的矢量光束,且产生方式是实时动态的。

    基于亚波长金属双光栅的可调控电磁波透射结构与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87708A

    公开(公告)日:2008-05-28

    申请号:CN200710133918.3

    申请日:2007-10-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亚波长金属双光栅的可调控电磁波透射结构,包括两个单层亚波长金属光栅,这两个光栅平行排列,其间距和横向位移可调;该结构为基于金属表面等离激元的波导模式,可调控的入射电磁波为p-偏振;所述光栅周期小于所述电磁波的波长;光栅的缝宽小于所述电磁波的半波长。通过改变相邻金属光栅之间的间距G和横向位移L,可以调节光栅之间通过倏逝场的耦合效果,从而使该器件的电磁透射特性发生改变,达到电磁波透射谱可调控目的。

    表面等离激元辅助的波长可调的光发射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01141046A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申请号:CN200710133920.0

    申请日:2007-10-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等离激元辅助的波长可调的光发射器件。以金属诱导的表面等离激元引起的辐射效率的增强为背景,利用一个附加的介电材料覆层,通过改变该覆层的厚度,来调节表面等离激元共振频率,实现光发射器件的波长可调。本发明避免了通常改变表面等离激元共振频率时要求有不同材料组合的局限性、以及金属/介电多层膜制备上的复杂性,具有制备简单、共振频率连续可调等优点。而且该介电材料覆层可以起到额外的保护作用。我们设计的波长可调的光发射器件结构,为获得高性能的全固态光源(比如发光二级管LED及全固态激光器等)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发明在照明、通讯、军事、医疗、航空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