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0647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957050.8
申请日:2023-08-01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肥与生物炭配施的热带土壤改良和化肥减施增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播种绿肥田菁,在绿肥盛花期翻压还田;2)隔月播种瓜菜,播种前施加化肥与生物炭作为基肥。本发明通过绿肥还田,在瓜菜季通过减施化肥基肥,增施生物炭有效调节土壤酸性,培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改善土壤结构,从而为后续经济作物提供更充足的养分,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作物品质,增加产量与收益。
-
公开(公告)号:CN11985960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342301.0
申请日:2025-03-21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
IPC: C12N1/20 , A01N63/20 , A01N25/08 , A01P21/00 , C09K17/40 , C09K101/00 , C09K109/00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兼具Cd吸附和产碱功能的副氧化微杆菌HMY‑2及其应用。副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paraoxydans)HMY‑2,于2024年12月30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33225。其对Cd2+(50mg/L)的去除率最高可达63.14%,通过代谢作用可将培养基的pH值从初始的7.0提升至9.05。将其制备成生物炭负载菌剂施用可提高水稻产量,减少水稻籽粒对重金属的积累;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的pH和Eh值、速效钾、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为水稻生长提供了更有利的土壤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960574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157823.3
申请日:2025-02-13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土著线虫繁殖能力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土著线虫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Rossellomorea aquimaris L‑3菌株,为土著线虫肠道菌株,是一株新菌株,可以丰富土著线虫的营养来源,饲喂该菌株的线虫繁殖期前期的产卵量显著提高,比目前常用的E. coli OP50菌提高36.3%,且不会对土著线虫产生任何危害;提供的培养方法便捷、高效,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培养方法,在实验室环境条件下,可以显著加快土著线虫的繁殖速度,与目前常用的E. coli OP50菌相比,最好于繁殖第2天即可达到极显著差异,可以为短周期实验提供必要的线虫数量,加快相关研究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19563488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143640.6
申请日:2025-02-10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营养级食物网的番茄青枯病的生态防治方法及其应用,属于作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番茄青枯病的生态防治方法通过引入在土壤中广泛分布的土著优势捕杂食线虫和食细菌线虫,调节土壤食物网的结构,增强番茄对青枯病的自然抑制作用;通过提高土壤生态平衡,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活性,抑制青枯病菌在根际的定植,显著降低植株发病率;进而有助于番茄的健康生长和生物量积累,显著提高植株的株高和地上部分干重;提供的防治方法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该方法易于实施,且不依赖化学药物,减少了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隐患,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56348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510143640.6
申请日:2025-02-10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营养级食物网的番茄青枯病的生态防治方法及其应用,属于作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番茄青枯病的生态防治方法通过引入在土壤中广泛分布的土著优势捕杂食线虫和食细菌线虫,调节土壤食物网的结构,增强番茄对青枯病的自然抑制作用;通过提高土壤生态平衡,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活性,抑制青枯病菌在根际的定植,显著降低植株发病率;进而有助于番茄的健康生长和生物量积累,显著提高植株的株高和地上部分干重;提供的防治方法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该方法易于实施,且不依赖化学药物,减少了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隐患,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