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结构及应用其的防干烧红外灶

    公开(公告)号:CN110186075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1910279699.2

    申请日:2019-04-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热结构,其包括内管、外管以及底座,所述内管和外管均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外管套设在内管外周且两者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内管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于空气对流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间隙连通,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二次进风孔;本发明还公开了应用上述隔热结构的防干烧红外灶;本发明通过内管和外管结合来实现隔热,具有更好的隔热效果;且其设置有底座,可以红外灶匹配,双层的隔热结构也可以满足红外灶更高的温度。

    一种新型旋塞阀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032353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010760362.6

    申请日:2020-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旋塞阀,包括阀体、阀芯、阀杆组件、换向组件和连接轴,所述阀体设有横向布置的阀腔、具有向上开口并连通所述阀腔的容纳腔、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阀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阀腔内且其设有气孔,所述进气口可通过所述气孔连通所述出气口,所述阀杆组件穿过所述开口后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连接轴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阀杆组件和所述换向组件,且所述连接轴通过所述换向组件与所述阀芯传动连接。本发明的新型旋塞阀,与现有通用旋塞阀相比,其结构更加紧凑,阀体的竖向高度更低,竖向厚度更薄,进而利于降低燃气灶的底壳的竖向厚度,使得底壳的开模投入和制造用料更低,提高生产效率。

    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红外线燃烧器

    公开(公告)号:CN110260315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1910539039.3

    申请日:2019-0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包括其包括第一金属薄带、第二金属薄带以及凸台组,金属蜂窝体由第一金属薄带和第二金属薄带叠合后盘绕而成,凸台组布设在第一金属薄带的两面,使第一金属薄带和第二金属薄带盘绕后形成间隔的凸台圈和平带圈,凸台组与相邻的平带圈配合形成火孔;凸台组包括至少两个长条形的凸台单元;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红外线燃烧器;本发明通过在金属薄带上设置尺寸足够大的长条形凸台单元,提高了生产所用滚压凸点或冲压冲针强度,减少其磨损;也增强了蜂窝体的稳定性,同时提高蜂窝体的孔隙率。

    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及燃烧器

    公开(公告)号:CN110260316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1910539050.X

    申请日:2019-0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包括第一金属薄带、第二金属薄带、第一凸台组以及第二凸台组,金属蜂窝体由第一金属薄带和第二金属薄带叠合后盘绕而成,第一凸台组和第二凸台组分别布设在第一金属薄带和第二金属薄带同向的一面上,使第一金属薄带和第二金属薄带盘绕后形成间隔的两种凸台圈,第一凸台组和第二凸台组分别与相邻的凸台圈的平面配合形成火孔;所述第一凸台组包括至少两个长条形的第一凸台单元,所述第二凸台组包括至少两个长条形的第二凸台单元。本发明的红外线金属蜂窝体在两根金属薄带上设置尺寸足够大的长条形凸台单元,提高了生产所用滚压凸点或冲压冲针强度,减少其磨损;也增强了蜂窝体的稳定性,同时提高蜂窝体的孔隙率。

    一种缝隙式燃烧板及其制作方法及应用该燃烧板的燃烧器

    公开(公告)号:CN109297056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1710613164.5

    申请日:2017-07-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隙式燃烧板及其制作方法及应用该燃烧板的燃烧器,该燃烧板包括中心环、第一卷料和第二卷料,所述第二卷料紧压于第一卷料外侧并且绕中心环的周向盘绕形成燃烧板,所述第一卷料和第二卷料相对所述中心环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成排的凸点,所述第一卷料与第二卷料之间的缝隙形成燃烧气孔;本发明由于凸点的支撑固定作用,使两压紧的卷料之间形成一固定的缝隙,该缝隙均匀地分布在该燃烧板盘体中作为燃烧气孔,在使用时,燃气流过该缝隙到盘体的表面被点燃后燃烧形成一圈圈均匀的火焰,而由于凸点的存在,减缓了燃气流出燃烧气孔的速度,使燃气燃烧速度与燃气流出速度在缝隙口处达到平衡,维持缝隙火口继续燃烧,有效阻止回火的发生。

    一种火盖及燃气灶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669727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110947029.0

    申请日:2021-08-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盖及燃气灶,其中火盖包括火盖本体和气流调节器,其中所述火盖本体具有燃气腔,在所述火盖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燃气腔相连通的火孔,所述气流调节器设置在所述燃气腔的进气端上以对进入所述燃气腔内的气体进行稳流、缓流和/或实现防回火。其结构简单,可有效平衡火焰传播的速度与气流流出火孔的速度,从而达到火焰稳定的目的,同时还可进一步提高点火着火率。

    一种燃气灶调节阀及燃气灶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032358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910475876.4

    申请日:2019-06-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气灶调节阀,包括第一调节阀组件、第二调节阀组件及旋钮组件,第一调节阀组件和第二调节阀组件分别具有第一调节腔和第二调节腔,旋钮组件具有控制腔,第一调节腔、第二调节腔及控制腔与进气通道连通,旋钮组件朝一个方向旋转控制第一调节阀组件,使燃气灶内外环火焰逐级调节;旋钮组件朝另一个方向旋转控制第二调节阀组件,使燃气灶内外环火焰同步调节;同时本发明还提供应用上述调节阀的燃气灶,可以逐级调节外环火焰,也可以同步调节外环火焰,满足多样烹饪对不同火力的需求。

    一种新型旋塞阀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032353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760362.6

    申请日:2020-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旋塞阀,包括阀体、阀芯、阀杆组件、换向组件和连接轴,所述阀体设有横向布置的阀腔、具有向上开口并连通所述阀腔的容纳腔、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阀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阀腔内且其设有气孔,所述进气口可通过所述气孔连通所述出气口,所述阀杆组件穿过所述开口后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连接轴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阀杆组件和所述换向组件,且所述连接轴通过所述换向组件与所述阀芯传动连接。本发明的新型旋塞阀,与现有通用旋塞阀相比,其结构更加紧凑,阀体的竖向高度更低,竖向厚度更薄,进而利于降低燃气灶的底壳的竖向厚度,使得底壳的开模投入和制造用料更低,提高生产效率。

    用于燃气灶的控制阀及其燃气灶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828676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910323932.2

    申请日:2019-0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燃气灶的控制阀,包括阀壳体、阀芯、阀盖组件、霍尔元件以及控制组件,所述阀芯设置在阀壳体中,所述阀盖组件设置在阀芯的上方且与阀壳体固接,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阀芯与阀盖组件之间,所述阀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霍尔元件设置在通槽内且与控制组件配合连接。本发明使用时,通过在阀芯与阀盖组件之间设置控制组件,在阀壳体上设置与控制组件相配合的霍尔元件,有效的避免了在点火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提前点火和延时点火等与旋钮开关不协调,导致点火失灵、点不着火或点火出现爆燃现象的问题;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精度高,工作可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免维护保养;使用寿命长,环保节能。

    用于燃气灶的智能控制阀及其燃气灶

    公开(公告)号:CN111828667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910324630.7

    申请日:2019-0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燃气灶的智能控制阀,包括阀壳体、阀芯、电机、霍尔元件以及控制组件,阀壳体具有中空的内腔,阀芯活动设置在阀壳体的内腔中,电机设置在阀芯的上方且与阀壳体固接,控制组件设置在阀芯与电机之间且与电机连接,阀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通槽,通槽连通阀壳体的外部和内腔,霍尔元件设置在通槽内且与控制组件对应配合;本发明还公开了包含该智能控制阀的燃气灶。本发明使用时,通过在阀芯与电机之间设置控制组件,在阀壳体上设置与控制组件相配合的霍尔元件,使的在电机的带动下能够精准控制气量,另外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精度高,工作可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免维护保养;使用寿命长,环保节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