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40957B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510513100.9
申请日:2015-08-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 Y04S50/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电力系统动态稳定性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规模风电场和光伏电站聚合模型的电力系统机电振荡模式估算方法,首先建立单台直驱风机或光伏发电单元的传递函数模型,整个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的聚合模型可以通过单台发电设备的模型直接倍乘,或相加后降阶的方法得到;对于参数未知的风电场或光伏电站,聚合的传递函数模型通过现场频率响应试验得到,电力系统机电振荡模式由系统的开环特征值加上聚合传递函数值与残差的乘积来估算。本发明能够在保证一定准确度的情况下,大大降低模型阶数和计算复杂度,从而为新能源发电电源接入后的电力系统小干扰振荡稳定性分析提供帮助。
-
公开(公告)号:CN103114564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310042435.8
申请日:2013-02-0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大容量电力储能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压缩空气储能的虚拟抽水蓄能电站及储能发电方法。高压储气单元作为储能元件与气水能量交换单元相连;气水能量交换单元分别与具有稳定压强差的高压水池和低压水池连接,抽蓄发电单元也分别与高压水池和低压水池相连;抽蓄发电单元与电网连接。发电时气水能量交换单元利用高压气体膨胀做功将水从低压水池送入高压水池,再利用两个水池的水压强差驱动抽蓄发电单元发电;储能时抽蓄发电单元利用电网电力将水从低压水池送入高压水池,气水能量交换单元再利用两个水池的水压差做功来压缩空气,形成高压气体后送入高压储气单元。本发明采用成熟的抽水蓄能技术实现了压缩空气储能和发电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3161774B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310077734.5
申请日:2013-03-12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F04F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液体活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使气体等温缩放的内控温液体活塞装置。两个液体活塞腔的顶部分别与高压气体管道、低压气体管道连接;两个液体活塞腔的底部都通过各自的液体管道与外部水力设备连接;液体活塞腔内设置多个腔内蓄液单元,工作时液体会驻留其中,利用蓄液单元增大液体与气体间接触面积提高两者的热交换速度,利用液体温度控制气体温度变化以实现气体等温缩放的目的。腔内蓄液单元有两种基本结构和喷淋式、液体循环式、滤气式等多种增强型控温方式,可以通过一种或几种组合方式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3114564B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310042435.8
申请日:2013-02-0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大容量电力储能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压缩空气储能的蓄能电站及储能发电方法。高压储气单元作为储能元件与气水能量交换单元相连;气水能量交换单元分别与具有稳定压强差的高压水池和低压水池连接,抽蓄发电单元也分别与高压水池和低压水池相连;抽蓄发电单元与电网连接。发电时气水能量交换单元利用高压气体膨胀做功将水从低压水池送入高压水池,再利用两个水池的水压强差驱动抽蓄发电单元发电;储能时抽蓄发电单元利用电网电力将水从低压水池送入高压水池,气水能量交换单元再利用两个水池的水压差做功来压缩空气,形成高压气体后送入高压储气单元。本发明采用成熟的抽水蓄能技术实现了压缩空气储能和发电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953424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703756.1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nventor: 张璐路 , 李庚银 , 孙冠群 , 李文锋 , 于之虹 , 吕颖 , 李莹 , 刘其泳 , 艾东平 , 鲁广明 , 严剑峰 , 毕经天 , 蔡德福 , 魏亚威 , 高磊 , 戴红阳 , 王晖 , 王兵 , 王官宏 , 解梅 , 石琛 , 贾育培 , 王洁聪 , 王梓淦 , 王子涵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评估电力系统宽频振荡风险的方法及系统,属于电网实时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获取电力系统内场站端宽频量测装置上传的宽频量测数据,基于所述宽频量测数据,得到电力系统内电气设备的基波和间谐波数据;基于基波和间谐波数据,筛选出基于电力系统中当前存在的振荡模态,且在所述振荡模态下参与振荡的电气设备,并基于电力系统中当前存在的振荡模态,且在所述振荡模态下参与振荡的电气设备所对应的基波和间谐波数据,得到所述振荡模态下电力系统的阻尼比;根据得到的阻尼比,进行振荡风险辨识,以得到的辨识结果评估电力系统的宽频振荡风险。本发明的实施能够提前感知振荡风险,并推送预警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5140957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513100.9
申请日:2015-08-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 Y04S50/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电力系统动态稳定性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规模风电场和光伏电站聚合模型的电力系统机电振荡模式估算方法,首先建立单台直驱风机或光伏发电单元的传递函数模型,整个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的聚合模型可以通过单台发电设备的模型直接倍乘,或相加后降阶的方法得到;对于参数未知的风电场或光伏电站,聚合的传递函数模型通过现场频率响应试验得到,电力系统机电振荡模式由系统的开环特征值加上聚合传递函数值与残差的乘积来估算。本发明能够在保证一定准确度的情况下,大大降低模型阶数和计算复杂度,从而为新能源发电电源接入后的电力系统小干扰振荡稳定性分析提供帮助。
-
公开(公告)号:CN103334899B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310134389.4
申请日:2013-04-1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液体活塞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可变耐压级联式液体活塞装置。装置由两个或多个耐压值不同的压力容器通过串联或并联组合构成,通过连接管道上的阀门控制可以将所有等于和高于某耐压等级的压力容器组合成一个大容积的压力容器组,形成特定的液体活塞。运行时可以根据气体膨胀或压缩的需要不断改变组合方式实现高压小容积或低压大容积的液体活塞腔。在具备液体活塞所有功能,可以实现压缩空气内能与液体势能之间的能量转换的同时,既保证了气体低压时所需活塞腔的体积,也避免了全部压力容器都采用最高耐压等级的容器实现,有效降低了成本。当水力设备采用对应的不同耐压等级液压活塞时,同等级压力容器和液压活塞可以直连以提高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832634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210310971.7
申请日:2012-08-2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63 , Y02E10/766 , Y02E7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功率平抑系统设计领域的一种基于超级电容和大容量储能装置的组合式功率平抑系统。其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超级电容和大容量储能装置的组合式功率平抑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超级电容储能装置、大容量储能装置和风场输出功率检测单元;所述风场输出功率检测单元分别与风电场和电网连接;所述超级电容储能装置与风机相连并通过所述风场输出功率检测单元与电网连接;所述大容量储能装置与风机相连并通过所述风场输出功率检测单元与电网连接。本发明将风能以大气压能的形式进行存储,与超级电容配合控制,解决风功率波动大的问题,大幅度地提高了本发明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3334899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310134389.4
申请日:2013-04-1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液体活塞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可变耐压级联式液体活塞装置。装置由两个或多个耐压值不同的压力容器通过串联或并联组合构成,通过连接管道上的阀门控制可以将所有等于和高于某耐压等级的压力容器组合成一个大容积的压力容器组,形成特定的液体活塞。运行时可以根据气体膨胀或压缩的需要不断改变组合方式实现高压小容积或低压大容积的液体活塞腔。在具备液体活塞所有功能,可以实现压缩空气内能与液体势能之间的能量转换的同时,既保证了气体低压时所需活塞腔的体积,也避免了全部压力容器都采用最高耐压等级的容器实现,有效降低了成本。当水力设备采用对应的不同耐压等级液压活塞时,同等级压力容器和液压活塞可以直连以提高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161774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310077734.5
申请日:2013-03-12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F04F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液体活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使气体等温缩放的内控温液体活塞装置。两个液体活塞腔的顶部分别与高压气体管道、低压气体管道连接;两个液体活塞腔的底部都通过各自的液体管道与外部水力设备连接;液体活塞腔内设置多个腔内蓄液单元,工作时液体会驻留其中,利用蓄液单元增大液体与气体间接触面积提高两者的热交换速度,利用液体温度控制气体温度变化以实现气体等温缩放的目的。腔内蓄液单元有两种基本结构和喷淋式、液体循环式、滤气式等多种增强型控温方式,可以通过一种或几种组合方式实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