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纳米流体特性的核电站严重事故缓解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097139B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010527680.4

    申请日:2010-1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核电站设备与安全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纳米流体特性的核电站严重事故缓解系统。该系统由超导热管、热交换器、放射性颗粒脱除装置、纳米流体制备室、超声波振荡器和空冷塔等组成。系统对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能量进行快速吸收,通过放射性气体及放射性气溶胶的颗粒排放和脱除,来缓解安全壳的超压,并取得纳米颗粒实现高效换热介质纳米流体的制备,达到缓解反应堆严重事故和保护安全壳结构完整性的目的。在发生严重事故时,执行和完成安全保障功能。该系统的后备安全性好,流程简单、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实施方便,控制简单,以废治废。

    一种充氦气体颗粒物脱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820070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210303469.3

    申请日:2012-0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核电站安全和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的一种充氦气体颗粒物脱除系统。在核电站出现严重事故时,安全壳内压力上升,连接阀门打开,颗粒物通过管道输运至氦气箱,氦气箱是具有水冷壁承压不锈钢箱体,由于热泳及湍流效应,颗粒物在箱内发生沉积;同时,氦容积箱有外部设备输水管进行冷却,以在氦容积箱内形成有一定梯度的温度场,并且氦气由于较高热导率促使热泳沉积具有较高效率。该脱除装置可安装核电站安全壳外,实施方便,控制简单,由此保障核电站安全高效可靠运行。

    一种基于纳米流体特性的核电站严重事故缓解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097139A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1010527680.4

    申请日:2010-1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核电站设备与安全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纳米流体特性的核电站严重事故缓解系统。该系统由超导热管、热交换器、放射性颗粒脱除装置、纳米流体制备室、超声波振荡器和空冷塔等组成。系统对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能量进行快速吸收,通过放射性气体及放射性气溶胶的颗粒排放和脱除,来缓解安全壳的超压,并取得纳米颗粒实现高效换热介质纳米流体的制备,达到缓解反应堆严重事故和保护安全壳结构完整性的目的。在发生严重事故时,执行和完成安全保障功能。该系统的后备安全性好,流程简单、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实施方便,控制简单,以废治废。

    核电站充氦加压严重事故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842346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210309046.2

    申请日:2012-08-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核电站安全领域和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的一种核电站充氦加压严重事故处理系统。其包括两部分:充氦加压输送系统和安全壳壁面冷却系统;所述的充氦加压输送系统包括氦气供应源、加压装置和加温装置,所述氦气供应源经氦气输出管道与加压装置相连,所述加压装置经双输气管道与所述加温装置相连,所述双输气管道穿过安全壳,所述氦气供应源和所述加压装置设置在安全壳外,所述加温装置设置在安全壳内,所述加温装置上安装有喷放管道;所述安全壳壁面冷却系统包括:喷淋水箱、喷淋驱动结构、上喷淋喷头和下喷淋喷头。本发明提供的核电站充氦加压严重事故处理系统具有能动和非能动双系统特点、满足单一故障准则,细颗粒物的沉积效率高。

    一种充氦气体颗粒物脱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820070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210303469.3

    申请日:2012-0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核电站安全和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的一种充氦气体颗粒物脱除系统。在核电站出现严重事故时,安全壳内压力上升,连接阀门打开,颗粒物通过管道输运至氦气箱,氦气箱是具有水冷壁承压不锈钢箱体,由于热泳及湍流效应,颗粒物在箱内发生沉积;同时,氦容积箱有外部设备输水管进行冷却,以在氦容积箱内形成有一定梯度的温度场,并且氦气由于较高热导率促使热泳沉积具有较高效率。该脱除装置可安装核电站安全壳外,实施方便,控制简单,由此保障核电站安全高效可靠运行。

    一种核电站停堆后期增强堆芯冷却的补偿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592691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35751.8

    申请日:2012-0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核电站安全和电气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自限式电热带的核电站停堆后期增强堆芯冷却的补偿装置。蒸汽发生器的一端与回路热管段相连,另一端与冷却段相连,回路热管段上缠绕有自限式电热带,回路热管段与上腔室相连,上腔室和下腔室中间设置堆芯,下腔室与循环泵相连,循环泵与冷却段相连。本发明的装置仅靠回路热管段温度的变化,就可以实现补偿自然循环能力,并具有记忆性能,实施方便,控制简单,安全性能好。

    一种机车车顶绝缘子雾闪与污闪防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709006B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210180446.8

    申请日:2012-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气设施防护和交通运输安全技术领域的一种机车车顶绝缘子雾闪与污闪防护装置。它的结构如下:防护罩包围着机车车顶绝缘子,防护罩的前部具有迎风挡板、盖板和吹灰通道,防护罩的后部具有上挡板;盖板安装在防护罩的最左端,吹灰通道的一端连接盖板,另一端连接防护罩的内表面;迎风挡板和上挡板均具有倾斜的表面,这两个倾斜的表面均具有齿状凹槽结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实施方便、易于更换。在防护罩的底部设置螺栓,与机车车顶连接即可,对现有的机车车顶结构和电器元件设置没有影响。降低了绝缘子发生闪络击穿的概率,保障机车行车安全。

    核电站充氦加压严重事故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842346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10309046.2

    申请日:2012-08-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核电站安全领域和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的一种核电站充氦加压严重事故处理系统。其包括两部分:充氦加压输送系统和安全壳壁面冷却系统;所述的充氦加压输送系统包括氦气供应源、加压装置和加温装置,所述氦气供应源经氦气输出管道与加压装置相连,所述加压装置经双输气管道与所述加温装置相连,所述双输气管道穿过安全壳,所述氦气供应源和所述加压装置设置在安全壳外,所述加温装置设置在安全壳内,所述加温装置上安装有喷放管道;所述安全壳壁面冷却系统包括:喷淋水箱、喷淋驱动结构、上喷淋喷头和下喷淋喷头。本发明提供的核电站充氦加压严重事故处理系统具有能动和非能动双系统特点、满足单一故障准则,细颗粒物的沉积效率高。

    一种可视化窄矩形通道气溶胶运动沉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692368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63291.7

    申请日:2012-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多相流技术领域的一种可视化窄矩形通道气溶胶运动沉积系统。在此系统中,主流气体由风机供给并由加热器加热;气溶胶发生器通过支路加入固体小颗粒或液体微液滴,形成弥散系;弥散系经过可视段时被冷却,最后通过尾气净化装置排出;利用气溶胶观测设备通过可视段实现对细微粒子实时的观察与测量。该系统的主要特征为:可视段拥有长达1000mm的石英玻璃视窗,实现了对细微粒子整段连续运动的观察与测量;系统安全可靠,并可以对温度、流量、浓度等多个参数进行调节。该系统有助于总体机械设备构造、多相流、环境保护、气溶胶运动、热泳效应等学科方面的研究。

    一种机车车顶绝缘子雾闪与污闪防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709006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180446.8

    申请日:2012-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气设施防护和交通运输安全技术领域的一种机车车顶绝缘子雾闪与污闪防护装置。它的结构如下:防护罩包围着机车车顶绝缘子,防护罩的前部具有迎风挡板、盖板和吹灰通道,防护罩的后部具有上挡板;盖板安装在防护罩的最左端,吹灰通道的一端连接盖板,另一端连接防护罩的内表面;迎风挡板和上挡板均具有倾斜的表面,这两个倾斜的表面均具有齿状凹槽结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实施方便、易于更换。在防护罩的底部设置螺栓,与机车车顶连接即可,对现有的机车车顶结构和电器元件设置没有影响。降低了绝缘子发生闪络击穿的概率,保障机车行车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