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643210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711060586.0
申请日:2017-11-02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霍普金森压杆试验岩石碎后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底盒,顶盒,顶盒盖合在底盒上,所述底盒和顶盒两个侧面的中心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半圆形的下切口和上切口,底盒和顶盒通过置于长度方向的前、后面的连接件连接;底盒的长度方向的一个面的中下部设有贯通盒体内部的矩形开口结构,抽屉穿过该开口部置于底盒内,抽屉的顶部为矩形、底部为圆弧形结构。底部为圆弧面的抽屉,保证了破碎后的碎块的全部收集,避免了部分碎屑在收集过程中遗留在边角,提高了试验效率,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6124264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441159.6
申请日:2016-06-20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28 , G01N1/36 , G01N2001/2893 , G01N2001/36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均匀充填体制作与取样装置及制作试件的方法。包括搅拌装置,置于料浆槽台架上的浇注装置,搅拌装置与浇注装置通过二级料浆输送管路连接,料浆槽台架的底座设有长方形的孔,料浆槽为顶部开口的箱体结构,料浆槽底部设有取样模具底部封堵板安装辅助装置,在料浆槽底板上、取样模具底部封堵板安装辅助装置的一侧设有第二取样模具底部封堵板安装辅助装置预留孔;置于料浆槽台架上的双层组合钢架位于料浆槽四周,双层组合钢架上设有与取样模具底部封堵板安装辅助装置相对应的模具升降装置,模具升降装置取样模具连接。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能制作方形试件,扰动小、破损率低、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5386767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905833.7
申请日:2015-12-10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IPC: E21C4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C41/30
Abstract: 一种空场崩落混合开采挂帮的采矿方法,该方法分为两步开采,在露天开采即将结束时进行空场法开采,当露天开采结束之后,进行崩落法开采,并形成覆盖层,其开采步骤为:首先,进行采准切割工作,然后进行空场法开采,当露天开采结束之后,对所留设的矿柱采用崩落法进行回采,并形成覆盖层。由于矿房尺寸小并以及护坡矿柱的留设,保证了露天开采过程中边坡的稳定性和回采的安全性;开拓系统通过某个已有的边坡进行开拓,各分段的联络通过斜坡道联通,解决了露天开采与挂帮矿开采同时进行的问题,满足了露天开采后期产能的需要;所留设的矿柱采用崩落法进行回采出矿,提高了挂帮矿回收率,并形成覆盖层为地下开采的进行做准备。
-
公开(公告)号:CN11993378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89976.6
申请日:2025-02-20
Applicant: 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 华北理工大学
Inventor: 田欣 , 李胜辉 , 杜英男 , 程中平 , 陈丽媛 , 高垒 , 杨威 , 张延国 , 陈超 , 马姣阳 , 张亚宾 , 李志鹏 , 李示波 , 王晓义 , 丁航行 , 王大明 , 甘雨浓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露天转地下金属矿山的改性尾砂颗粒充填工艺,包括下述步骤:1)在露天转地下开采时,对开采所形成的露天‑地下采空区进行预填充,形成散体介质预充填体;2)地下矿体分段开采,每一段开采过程中,持续用散体介质进行预填充,开采后散体介质沉降填充该段采空区;3)直至预填充后的露天‑地下采空区可消衲露天和地下开采的所有尾砂,采用改性尾砂颗粒在散体介质预充填体上部充填、加压固结,形成固结充填体。本发明兼具持续消纳尾矿和改善采矿环境的优点,既能够实现安全持续消纳尾矿、保障地下生产系统的安全高效开采,又能有效控制采空区变形破坏,便于实现地下采矿系统的规模化、机械化和自动化。
-
公开(公告)号:CN107063827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1710287651.7
申请日:2017-04-27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IPC: G01N1/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填体圆柱形标准试件制备装置及方法,属于矿山充填理论与技术领域。包括底模,侧模,浮模,底模的中心设置有圆形结构凹槽,该圆形结构凹槽内装有筒状侧模的底部,侧模由三个相同的弧形分体结构构成,侧模的上端设置有凸沿结构,该凸沿结构上套装有筒状浮模,凸沿结构与浮模上的凹沿结构相嵌合。将料浆一次性浇筑满组装的制备装置;6小时后,拆除浮模,刮去超出侧模高度的多余充填体,使试件与侧模处于同一高度;24小时后,拆除侧模与底模,取出试件进行编号,并按要求进行养护,完成试件的制备。由三个相同的弧形分体结构构成的侧模,既不损坏试件又便于试件脱模;与侧模上端相连接的浮模,能够保证所制试件一次浇筑完成。
-
公开(公告)号:CN107643210A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711060586.0
申请日:2017-11-02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霍普金森压杆试验岩石碎后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底盒,顶盒,顶盒盖合在底盒上,所述底盒和顶盒两个侧面的中心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半圆形的下切口和上切口,底盒和顶盒通过置于长度方向的前、后面的连接件连接;底盒的长度方向的一个面的中下部设有贯通盒体内部的矩形开口结构,抽屉穿过该开口部置于底盒内,抽屉的顶部为矩形、底部为圆弧形结构。底部为圆弧面的抽屉,保证了破碎后的碎块的全部收集,避免了部分碎屑在收集过程中遗留在边角,提高了试验效率,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0686988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0991194.9
申请日:2019-10-18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IPC: G01N3/3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落锤冲击测试矿石吸收能的方法,包括:建立落锤冲击矿石的物理模型;落锤自由落体冲击试件,一部分冲击能转化为试件的吸收能,一部分能量传递至底座损耗于底座向下运动的动能,冲击后锤头反弹时一部分能量损耗于锤头反弹的动能;底座的动能和重力做功转化为弹簧的变形能,结合弹簧弹性系数,通过监测底座运动位移计算底座损耗的能量,通过监测锤头反弹的初始速度计算锤头损耗的能量,进而通过能量守恒原理得到矿石吸收能。本发明可以测试任意形状矿石破碎时的吸收能,适用的矿石尺寸范围广,使用本方法所建立的矿石破碎能量与粒度的理论关系更符合机械破碎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指导破碎工艺改进,提高能量利用率,降低破碎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07701229B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710911098.X
申请日:2017-09-29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露天采矿堆填治理与地下首中段采空区充填排水协同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在地下首中段采空区顶部对应的露天坑底部钻凿充填孔和滤水管放置孔;设置充填挡墙,放滤水管路到充填挡墙的滤水孔位置;对采空区进行充填处理;将地下首中段滤水管路作为露天坑堆填治理的排水通道,按照露天矿尾砂胶结充填治理方法对露天坑进行分区分层回填;在地下过渡期的首中段便于施工的位置布设防水闸门,形成安全储备水仓;露天坑汇水经泄水井,滤水管,排水沟,过渡期地下开采的储备水仓、水泵排至地表循环利用。本发明能将露天坑汇水有效的截留在地下开采区域上部并进行循环利用,大幅度降低深部矿体开采涌水淹井的事故发生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386767B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510905833.7
申请日:2015-12-10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IPC: E21C41/30
Abstract: 一种空场崩落混合开采挂帮的采矿方法,该方法分为两步开采,在露天开采即将结束时进行空场法开采,当露天开采结束之后,进行崩落法开采,并形成覆盖层,其开采步骤为:首先,进行采准切割工作,然后进行空场法开采,当露天开采结束之后,对所留设的矿柱采用崩落法进行回采,并形成覆盖层。由于矿房尺寸小并以及护坡矿柱的留设,保证了露天开采过程中边坡的稳定性和回采的安全性;开拓系统通过某个已有的边坡进行开拓,各分段的联络通过斜坡道联通,解决了露天开采与挂帮矿开采同时进行的问题,满足了露天开采后期产能的需要;所留设的矿柱采用崩落法进行回采出矿,提高了挂帮矿回收率,并形成覆盖层为地下开采的进行做准备。
-
公开(公告)号:CN106018106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32462.2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华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嗣后充填采场充填体强度分布规律测试方法,属于矿山充填理论与技术领域。按如下步骤进行:构筑长方体料浆槽,均匀放置数个三联模具制作实验试样,按照与采场相同的水泥、尾砂配比和质量浓度制备充填料浆,并将其按计算的流速和流量通过下料漏斗向料浆槽中注入料浆槽。取出三联模具中的试样进行编号并放置于高低温养护箱进行养护,对试样进行测试,结合试块在料浆槽所处的位置绘制充填体强度与料浆流动方向长度的关系曲线。本发明对填充好的采场不会进行破坏测试强度结果与实际强度值误差小,便于重复试验验证,能够准确反应采场充填体强度分布规律,便于采场充填体的研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