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求解全局最优的组合式机器人接触式标定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404589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873945.8

    申请日:2024-0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求解全局最优的组合式机器人接触式标定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包括获取在机器人的红宝石测头与标准球接触时,机器人手腕末端的坐标系到机器人基坐标系的齐次变换矩阵;基于所述红宝石测头的坐标系原点和所述标准球的球心分别在机器人基坐标系下的位置,建立标定模型;基于所述标定模型,根据非线性最小二乘优化方法,建立目标函数;基于所述目标函数,利用L‑M方法与DIRECT方法进行循环迭代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函数的全局最优解;基于所述全局最优解,得到红宝石测头的坐标系原点位置参数,从而完成测量坐标系TCP的标定。本发明通过相互迭代的过程获得全局最优解,保证算法的效率,提高机器人加工系统测量坐标系标定精度。

    基于激光跟踪仪引导的机器人高精度手眼标定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061202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475855.3

    申请日:2024-04-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激光跟踪仪引导的机器人高精度手眼标定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包括进行工装坐标系与激光跟踪仪测量坐标系的位姿变换关系的标定;基于末端执行器坐标系和坐标系原点得到坐标系原点在激光跟踪仪测量坐标系下的位置参数;基于T‑MAC标靶,建立T‑MAC标靶坐标系,基于T‑MAC标靶坐标系并利用激光跟踪仪获取T‑MAC标靶坐标数据;基于位置参数和T‑MAC标靶坐标数据,建立目标函数并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最优拟合,得到T‑MAC标靶与末端执行器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变换矩阵;基于位姿变换关系、T‑MAC标靶坐标数据和坐标变换矩阵,得到坐标系原点在工装坐标系下的位姿;基于位姿,进行在线误差补偿。本发明能够大幅提高机器人手眼标定精度。

    基于模态耦合颤振的机器人铣削临界稳定切深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80726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011350565.4

    申请日:2020-11-26

    Inventor: 郝大贤 张刚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铣削加工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模态耦合颤振的机器人铣削临界稳定切深预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建立机器人铣削力通用预测模型。S2.建立机器人模态耦合动力学模型、然后根据模型利用特征值分析,给出模态耦合颤振判稳方法与临界切深计算方法。S3.对机器人进行刚度试验,获得机器人的关节刚度和机器人末端手腕的笛卡尔刚度矩阵。S4.确定机器人加工轨迹,进给方向,计算加工路径上的临界切深。S5.优化机器人铣削加工参数,改变机器人铣削加工轨迹,进给方向。本发明可以定量的预测机器人在铣削加工过程中整个路径上的临界稳定切深,从而指导机器人改变加工路径或改变轴向切深等加工工艺参数,使机器人避免发生模态颤振。

    单目相机多视场视觉引导装置及引导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23222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910302965.9

    申请日:2019-04-16

    Inventor: 贾君慧 张刚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目相机多视场视觉引导装置及引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相机与机器人基坐标系之间的位姿关系;2、旋转平面镜至任意姿态时,获取相机与平面镜中虚拟相机的位姿关系;3、求解平面镜中虚拟相机与机器人基坐标系之间的位姿关系。本发明在被测产品的平行面固定单个相机,在相机正前方固定一块平面镜,平面镜通过机构(如电机)旋转,该机构能够输出旋转角度;通过旋转平面镜,使平行于产品的相机在平面镜中的虚拟相机能够拍摄到机器人两侧的产品,标定出虚拟相机与机器人之间的位姿关系,即可对平行于相机的产品操作,适用于多个被测产品分布在机器人两侧的场景。

    基于模态耦合颤振的机器人铣削临界稳定切深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80726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350565.4

    申请日:2020-11-26

    Inventor: 郝大贤 张刚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铣削加工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模态耦合颤振的机器人铣削临界稳定切深预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建立机器人铣削力通用预测模型。S2.建立机器人模态耦合动力学模型、然后根据模型利用特征值分析,给出模态耦合颤振判稳方法与临界切深计算方法。S3.对机器人进行刚度试验,获得机器人的关节刚度和机器人末端手腕的笛卡尔刚度矩阵。S4.确定机器人加工轨迹,进给方向,计算加工路径上的临界切深。S5.优化机器人铣削加工参数,改变机器人铣削加工轨迹,进给方向。本发明可以定量的预测机器人在铣削加工过程中整个路径上的临界稳定切深,从而指导机器人改变加工路径或改变轴向切深等加工工艺参数,使机器人避免发生模态颤振。

    一种全向移动机器人自动化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88182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651056.X

    申请日:2021-12-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向移动机器人自动化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包括六轴工业机器人、电控柜、激光雷达测量系统、全向重载移动机器人、电源系统、立体安全防护系统以及用于全向重载移动机器人自动充电的分体式充电站;六轴工业机器人固定安装在全向重载移动机器人的前部上端面;电控柜固定安装在全向重载移动机器人的后部上端面;电源系统和立体安全防护系统设置在全向重载移动机器人上,激光雷达测量系统包含激光测量雷达、激光测量雷达控制器以及数据处理计算机;激光测量雷达安装在六轴工业机器人末端。解决了全向重载移动机器人运行到站点后的精确定位的问题,提高了全向重载移动机器人到达各站位时的位姿精度。

    硅锭自动精检生产线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807832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207553.9

    申请日:2015-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锭自动精检生产线,依次包括上料区、杂质检测工作区、外观检测工作区和下料区,上料区设置有用于取放硅锭的上料机器人,杂质检测工作区设置有传输带、直角坐标机器人和红外检测装置,外观检测工作区设置有外观检测装置,下料区设置有下料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抓取传输带上的硅锭送至红外检测装置处,红外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硅锭的内部杂质,外观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硅锭的外观缺陷。本发明能够在硅锭的检测过程中实现硅锭的上下料、搬运传送全自动处理,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还减少了人工搬运过程中对硅锭的磕碰、划伤等二次伤害,降低了后续的检测和加工的工作量,减少了硅锭原料加工的浪费。

    轮毂五轴搬运机器人及夹持机械手

    公开(公告)号:CN104444360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45341.1

    申请日:2014-1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毂五轴搬运机器人,X轴驱动系统安装于桁架上,Y轴驱动系统通过XY轴联接板横跨安装在X轴驱动系统上,Z轴驱动系统通过YZ轴联接板竖直安装在Y轴驱动系统;X轴驱动系统、Y轴驱动系统与Z轴驱动系统相互正交,构成XYZ直角坐标机器人;在Z轴驱动系统的底部依次设置C轴驱动系统与A轴驱动系统,C轴驱动系统与A轴驱动系统之间通过CA轴联接法兰联接,A轴驱动系统的输出轴连接夹持机械手。本发明实现了铝合金轮毂在不同生产线之间的自动化搬运、上料、下料、翻转、交换等作业,大大降低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可以实现轮毂生产线上不同轮毂加工设备的无人自动化生产。

    阀板气密性检测装置的自动上下料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08705513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1810798008.5

    申请日:2018-07-19

    Inventor: 张刚 乔永立 周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板气密性检测装置的自动上下料机器人,以机器人上下料单元为中心线,机器人上下料单元的前侧地面上设有若干阀板气密性检测设备,后侧地面上设有与阀板气密性检测设备个数相同的模板存储库;机器人导轨通过紧固件平行固定于导轨底座上;机器人底座左右滑动设置在机器人导轨上;机器人的下端与机器人底座螺栓连接,上端与机械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机械臂的另一端通过快换盘连接末端执行器;模板存储库的右侧设有阀板输送机构、电气控制系统和阀板密封圈压机。本发明针对目前阀板气密性检测的上下料和更换气密性检测设备的模板工作的现状,配合企业的完成生产的升级改造,提高了生产效率,将工人从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