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16208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379656.4
申请日:2013-08-27
Applicant: 北京林大林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苗木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寒棕榈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种、选种、种子抗寒处理、催芽、播种、苗期管理、低温驯化和抗寒棕榈单倍体育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种和选种的过程可以保证棕榈种子种植时的出苗率;棕榈种子的抗寒处理可以提高棕榈种子细胞膜的稳定性和提高细胞中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使棕榈种子萌发之后长出的棕榈苗的抗寒性提高;低温驯化过程可以使棕榈苗逐渐获得更好的抗寒锻炼,并可以把抗寒能力较好的棕榈苗筛选出来,给抗寒棕榈的培育提供基础,抗寒棕榈具有比普通棕榈更粗壮的树干和树叶,抵御外部恶劣环境能力增强,并且在增加抗寒性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抗旱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416208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310379656.4
申请日:2013-08-27
Applicant: 北京林大林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苗木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寒棕榈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种、选种、种子抗寒处理、催芽、播种、苗期管理、低温驯化和抗寒棕榈单倍体育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种和选种的过程可以保证棕榈种子种植时的出苗率;棕榈种子的抗寒处理可以提高棕榈种子细胞膜的稳定性和提高细胞中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使棕榈种子萌发之后长出的棕榈苗的抗寒性提高;低温驯化过程可以使棕榈苗逐渐获得更好的抗寒锻炼,并可以把抗寒能力较好的棕榈苗筛选出来,给抗寒棕榈的培育提供基础,抗寒棕榈具有比普通棕榈更粗壮的树干和树叶,抵御外部恶劣环境能力增强,并且在增加抗寒性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抗旱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430746B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310379176.8
申请日:2013-08-27
Applicant: 北京林大林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A01G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蝴蝶兰夏季促成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预期开花前4-5月,将蝴蝶兰成熟大苗移到温室中,将温室的温度保持在白天24-32℃,夜间温度18-26℃,定期施肥;步骤二,1月后,将温室的温度保持在白天24-26℃,夜间温度18-20℃,定期施肥,同时叶面喷施3-7ppm多效唑(pp333)2-4次;步骤三,在预期开花前2-3月,将温室的温度保持在白天25-28℃,夜间20-22℃,定期施肥直至蝴蝶兰开花。本发明的蝴蝶兰夏季促成栽培方法夏季催花抽梗率高,开花后单株花朵数多,花色艳丽,夏季催花成本低,可使华北地区蝴蝶兰夏秋季节大量开花上市。
-
公开(公告)号:CN103621277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379138.2
申请日:2013-08-27
Applicant: 北京林大林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菏泽市金生地牡丹园艺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花卉培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用牡丹的培育方法,包括:在温室中铺设沙质土壤,调节pH,施肥杀菌;将选择的油用牡丹植株以株距×行距为30cm×50cm栽植;在油用牡丹的生长期进行锄地、追肥,保持室内通风透光,杀虫杀菌,喷布敦实素,并将每株植株的花头用塑料袋罩住2~3天,之后用针在塑料袋上扎出多个小孔;开花期时,摘除植株花头上的塑料袋,雌蕊和雄蕊分别喷布赤霉素和比久,将传粉昆虫放入温室中,并控制温室内的温度、光照时间和通风时间,同时进行人工授粉;及时清扫落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本发明改善了油用牡丹的生长条件,同时在油用牡丹的开花期加大了授粉成功率,从而提高了结籽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416207B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310379637.1
申请日:2013-08-27
Applicant: 北京林大林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52 , Y02A40/27 , Y02P60/1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培养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蝴蝶兰和鸡的生态培养方法以及培养温室。所述的蝴蝶兰和鸡的生态培养方法是将蝴蝶兰小苗期、中苗期和大苗期依次在苗床下放养幼鸡各一批,放养周期结束之后空置所述苗床下空间,并对苗床下空间进行消毒,所述空置期结束之后再进行第二个放养周期。一种蝴蝶兰和鸡的生态培养温室,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材质的温室房间、集水装置、蝴蝶兰和鸡的生态培养装置、温湿度调节控制装置和多层遮阳网。本发明可以提高蝴蝶兰的品质,加快鸡的生长周期,培养温室充分利用天然资源和空间资源,节能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3621277B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310379138.2
申请日:2013-08-27
Applicant: 北京林大林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菏泽市金生地牡丹园艺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花卉培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用牡丹的培育方法,包括:在温室中铺设沙质土壤,调节pH,施肥杀菌;将选择的油用牡丹植株以株距×行距为30cm×50cm栽植;在油用牡丹的生长期进行锄地、追肥,保持室内通风透光,杀虫杀菌,喷布敦实素,并将每株植株的花头用塑料袋罩住2~3天,之后用针在塑料袋上扎出多个小孔;开花期时,摘除植株花头上的塑料袋,雌蕊和雄蕊分别喷布赤霉素和比久,将传粉昆虫放入温室中,并控制温室内的温度、光照时间和通风时间,同时进行人工授粉;及时清扫落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本发明改善了油用牡丹的生长条件,同时在油用牡丹的开花期加大了授粉成功率,从而提高了结籽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365463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664621.X
申请日:2014-11-1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林大林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A01G3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6 , A01G31/00 , A01G24/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梅花盆景无土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移植上盆;B养护管理。本发明的关键点在于针对梅花品种‘朱砂’,提供了成活率高的基质和养护方法,尤其是对花期的调控方法。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梅花盆景无土栽培方法在梅花盆景生产中的应用。本发明克服了梅花盆景普通栽植方式存在质量重、搬运困难、出口检疫受限等问题,为梅花盆景出口开拓更广阔的空间,最终使得梅花盆景成活率达到了95%。
-
公开(公告)号:CN103430746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79176.8
申请日:2013-08-27
Applicant: 北京林大林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A01G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蝴蝶兰夏季促成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预期开花前4-5月,将蝴蝶兰成熟大苗移到温室中,将温室的温度保持在白天24-32℃,夜间温度18-26℃,定期施肥;步骤二,1月后,将温室的温度保持在白天24-26℃,夜间温度18-20℃,定期施肥,同时叶面喷施3-7ppm多效唑(pp333)2-4次;步骤三,在预期开花前2-3月,将温室的温度保持在白天25-28℃,夜间20-22℃,定期施肥直至蝴蝶兰开花。本发明的蝴蝶兰夏季促成栽培方法夏季催花抽梗率高,开花后单株花朵数多,花色艳丽,夏季催花成本低,可使华北地区蝴蝶兰夏秋季节大量开花上市。
-
公开(公告)号:CN103416207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379637.1
申请日:2013-08-27
Applicant: 北京林大林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52 , Y02A40/27 , Y02P60/1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培养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蝴蝶兰和鸡的生态培养方法以及培养温室。所述的蝴蝶兰和鸡的生态培养方法是将蝴蝶兰小苗期、中苗期和大苗期依次在苗床下放养幼鸡各一批,放养周期结束之后空置所述苗床下空间,并对苗床下空间进行消毒,所述空置期结束之后再进行第二个放养周期。一种蝴蝶兰和鸡的生态培养温室,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材质的温室房间、集水装置、蝴蝶兰和鸡的生态培养装置、温湿度调节控制装置和多层遮阳网。本发明可以提高蝴蝶兰的品质,加快鸡的生长周期,培养温室充分利用天然资源和空间资源,节能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202329855U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20491538.9
申请日:2011-11-30
Applicant: 北京林大林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花卉培育温度测试仪,包括机壳,设置于机壳内的电源模块、温度显示模块、以及单片机,还包括多组测温探头,所述测温探头通过测温线接入单片机的数据输入接口;所述温度显示模块根据单片机的数据处理结果轮替显示各组测温探头所对应的环境温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花卉培育温度测试仪中,通过设置多组测温探头并由单片机将测温数据处理后轮替显示于温度显示模块,使得即使面积再大的花卉培育大棚也可以仅用一台温度测试仪来完成多点测温,既节省了投资,又方便了花卉护工的维护工作,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