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502528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653518.5
申请日:2014-11-1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绿篱植物滞尘研究领域,提供了一种绿篱植物林下降水截留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在待截留区域的一侧的截水槽高支架和设置在待截留区域的另一侧的截水槽矮支架,两支架均包括波浪状的金属丝和相对设置的两根支柱,金属丝的两端分别架设在两根支柱上;多个截水槽,多个截水槽分别设置在绿篱植物的排与排之间,多个截水槽的两端对应架设在金属丝的各波谷上;集水管,集水管分别与多个截水槽连通,集水管的两端高度不同;集水皿,集水皿设置在集水管较低的一端的下方。本发明对绿篱植物林下降水截留效果好,操作简便,通过雨量平衡研究绿篱对降水的截留特征;分析截留雨水的成分及浓度等,研究植物对PM2.5等颗粒物污染物的滞留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04502528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653518.5
申请日:2014-11-1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绿篱植物滞尘研究领域,提供了一种绿篱植物林下降水截留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在待截留区域的一侧的截水槽高支架和设置在待截留区域的另一侧的截水槽矮支架,两支架均包括波浪状的金属丝和相对设置的两根支柱,金属丝的两端分别架设在两根支柱上;多个截水槽,多个截水槽分别设置在绿篱植物的排与排之间,多个截水槽的两端对应架设在金属丝的各波谷上;集水管,集水管分别与多个截水槽连通,集水管的两端高度不同;集水皿,集水皿设置在集水管较低的一端的下方。本发明对绿篱植物林下降水截留效果好,操作简便,通过雨量平衡研究绿篱对降水的截留特征;分析截留雨水的成分及浓度等,研究植物对PM2.5等颗粒物污染物的滞留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204314272U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420689505.9
申请日:2014-11-1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篱植物滞尘研究领域,提供了一种绿篱植物林下降水截留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在待截留区域的一侧的截水槽高支架和设置在待截留区域的另一侧的截水槽矮支架,两支架均包括波浪状的金属丝和相对设置的两根支柱,金属丝的两端分别架设在两根支柱上;多个截水槽,多个截水槽分别设置在绿篱植物的排与排之间,多个截水槽的两端对应架设在金属丝的各波谷上;集水管,集水管分别与多个截水槽连通,集水管的两端高度不同;集水皿,集水皿设置在集水管较低的一端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对绿篱植物林下降水截留效果好,操作简便,通过雨量平衡研究绿篱对降水的截留特征;分析截留雨水的成分及浓度等,研究植物对PM2.5等颗粒物污染物的滞留特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