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紫薇紫色叶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93222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65694.2

    申请日:2025-0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紫薇种质鉴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与紫薇紫色叶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所述分子标记是基于紫薇参考基因组12号染色体上第789140‑789171 bp处32 bp的插入/缺失设计的,利用该位点碱基的多态性可以用于早期鉴定紫薇的紫色叶性状,尤其是早期鉴定常年紫色叶、幼叶紫色而成熟叶绿色的种质。本发明提供的InDel分子标记及其引物准确性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检测简单便捷、经济高效,可广泛应用于紫薇自然群体和杂交群体中叶色的早期精准鉴定,为紫薇紫色叶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遗传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高温诱导2n配子培育多倍体紫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7757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086146.6

    申请日:2024-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诱导2n配子培育多倍体紫薇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通过紫薇雌、雄配子减数分裂进程,确定高温处理时期;2)根据确定的时期对紫薇花序进行高温处理,诱导形成2n配子;3)利用2n雌、雄配子与紫薇品种杂交,获得杂交后代;4)对获得的杂交后代进行倍性鉴定。利用本方法成功获得紫薇2n配子,培育出38株三倍体和2株四倍体紫薇新种质,2n雌、雄配子的多倍体得率分别为2.94%和2.91%。本方法也可用于植物多倍体诱导技术研究。

    一种报春苣苔属植物的叶插繁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81681B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310018322.4

    申请日:2013-0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报春苣苔属植物的叶插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包括1)选择扦插时间、2)插穗准备、3)扦插床准备、4)扦插、5)扦插后管理及6)上盆移栽。通过本发明的叶插繁殖方法,可实现报春苣苔属植物的快速扩繁,成苗株型圆整、与母株差异小、品质优良一致,且通过本发明的叶插繁殖方法,可实现报春苣苔属植物的周年生产,为报春苣苔属植物的商品化生产提供可能,同时降低报春苣苔属植物商品化生产成本。

    尾叶紫薇I2H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634513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210019902.0

    申请日:2009-12-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尾叶紫薇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其包括15个尾叶紫薇的微卫星位点。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尾叶紫薇微卫星DNA分子标记的筛选方法及其在尾叶紫薇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扩增该15个尾叶紫薇微卫星位点的引物序列和扩增方法,建立了尾叶紫薇的微卫星DNA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并利用这些标记进行尾叶紫薇遗传多样性分析、指纹图谱构建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重复性好,是一种可靠有效的DNA分子标记。

    一种获得紫薇属与黄薇属属间杂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57954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110761880.4

    申请日:2021-0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获得紫薇属与黄薇属属间杂种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以黄薇属的柳叶黄薇为母本、紫薇属的紫薇为父本,进行属间人工杂交;2)杂交后对母本柱头喷施激素保果,取未成熟果实进行胚拯救,获得杂交后代材料;3)对杂种后代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采用SSR分子标记进行杂种鉴定,获得紫薇属与黄薇属属间杂种。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实现了紫薇属与黄薇属属间基因交流,获得了属间杂交新种质,使利用属间杂交培育紫薇新品种成为可能,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也可用于近缘属亲缘关系研究。

    云南紫薇的组培快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86317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394862.7

    申请日:2014-08-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云南紫薇的组培快繁方法,在云南紫薇种子成熟季节,采收已木质化但未开裂的果实,在4℃条件下储存2周,然后对整个果实进行灭菌,剖开果实,取出种子,去除种翅,接种于含0.5g/L活性炭的1/2MS基本培养基中,暗培养1-2周直到种子萌发,然后转到光下进行培养;将高度超过2cm的萌发苗接种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上,培养5-6周,获得大量丛生芽,将丛生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培养6-8周,直到所有的无菌苗均生根,然后对生根苗进行炼苗,移栽出瓶。本发明从云南紫薇的繁殖入手,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来解决其在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困难、繁殖系数较低的问题,为云南紫薇种质资源保存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紫薇微卫星分子标记及在紫薇远缘杂交后代鉴定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845490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0910244438.3

    申请日:2009-12-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薇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其包括12个紫薇的微卫星位点。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紫薇微卫星DNA分子标记的筛选方法及其在鉴定紫薇与尾叶紫薇远缘杂交后代中的应用。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扩增该12个紫薇微卫星位点的引物序列和扩增方法,同时筛选出2个适用于鉴定紫薇品种‘俏佳人’、‘白云映霞’、‘XTSC3’、‘粉蝴蝶’、‘多花粉’和尾叶紫薇杂交后代的DNA分子标记,建立了紫薇微卫星DNA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在紫薇与尾叶紫薇育种实践中,利用这些DNA分子标记可以快速鉴定种间杂交后代的真实性,提高紫薇种质创新和杂交育种效率,重复性好,是一种可靠有效的DNA分子标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