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33636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1078578.X
申请日:2022-09-05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双翼式智能吸油船,属于环境技术领域。该用于水面溢油回收的模块化双翼式智能吸油船,包括双翼式船体,船头内侧设置水面油膜聚集装置,船尾处设有水下分体式驱动装置,两船体间由船体支撑梁连接并设有循环吸油装置及调节其上下、前后及不同角度的多维度智能调节系统,船体支撑梁下方设置溢油存储装置,循环吸油装置通过传输滚轮带动吸油海绵转动吸附漏油,然后在海绵原位再生单元挤压下将吸附的油品回收实现吸油海绵的原位再生,循环吸油装置上方设太阳能动力系统为整个吸油船提供动力。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智能吸油船自动化程度高、运行适应能力广、抗冲击性能强、连续作业能力强、吸油海绵利用率高,有益于实现溢油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3735097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107969.5
申请日:2021-09-22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效率高、重复性好且对环境友好的带有抗结晶槽界面三维碳基光热转换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太阳能光热转换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目前光热转换材料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是利用农林废弃物秸秆类为原材料,利用其本身的输水通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农林废弃物变废为宝,制备的光热转换材料兼具输水和保温作用,具有高效的水汽蒸发效率、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可应用于各种界面太阳能蒸汽发生器,以地表水、苦咸水和污水等作为待蒸发液冷凝后收集获得可直接饮用水,或直接利用太阳能蒸汽进行发电、灭菌和制备光热电机和光热旋转器等,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790388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200049.0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3/32
Abstract: 基于功能填料结构的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包括池体、填料层、植物、布水系统、集水系统和出水系统。池体包括上行流单元池体和下行流单元池体;填料层自上而下铺设土壤层、改性火山岩层、石灰石碎石层和粗砾石层;各层填充物粒径依次增大;植物栽种于土壤层中;布水系统由进水阀门和多孔布水管组成,布设在土壤层与改性火山岩层之间并用粗砾石包裹;集水系统由多孔集水管组成,布设在上行流单元池和下行流单元池的底部并贯穿隔墙,出水系统由出水管连接多孔布水管并通过出水阀门控制出水流量,池体底部有一定坡度。本发明可以提高水质净化效果和污水处理效率,降低填料被污染物质堵塞的可能性,提高垂直流人工湿地的使用年限。
-
公开(公告)号:CN105016350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392060.7
申请日:2015-07-0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1B33/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增强硅气凝胶吸油海绵的制备方法,将此材料应用在油水分离中,属于环境技术领域。该方法的具体工艺操作步骤如下:将纤维素增强相在加有分散剂的酸性催化液中水解得到纤维素水解液,然后硅前驱体与纤维素水解液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反应得到纤维增强硅湿凝胶,在常压室温下经机械挤压、干燥后制得纤维增强硅气凝胶吸油海绵。本发明将硅气凝胶中原有的Si‑O键与纤维素增强相中的缩醛基C=O键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制备出的纤维增强硅气凝胶吸油海绵不仅具有优良的吸油性能和保油能力,而且材料的机械强度得到提高,拓宽了其应用领域。同时本发明的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技术路线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4176827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350689.0
申请日:2014-07-22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寒区城市水源地消减水体氮磷的河岸缓冲带灌木配置。在集水区的干流和一、二级支流的两侧坡面中位于河流最高水位线以上10m的河岸陆地区域配置河岸缓冲带植被。植被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乌柳、甘蒙锦鸡儿、沙棘;乌柳布置在0°~2°坡面的河岸缓冲带;甘蒙锦鸡儿布置在2°~5°坡面的河岸缓冲带;沙棘布置在5°~15°坡面的河岸缓冲带。该配置能够有效截留氮磷污染物,改善径流水质,可充分发挥河岸缓冲带净化水质和拦蓄泥沙的作用,使用效果好,可满足西北高寒区城市水源地河岸缓冲带消减地表径流氮磷污染物的功能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016350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392060.7
申请日:2015-07-0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1B33/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增强硅气凝胶吸油海绵的制备方法,将此材料应用在油水分离中,属于环境技术领域。该方法的具体工艺操作步骤如下:将纤维素增强相在加有分散剂的酸性催化液中水解得到纤维素水解液,然后硅前驱体与纤维素水解液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反应得到纤维增强硅湿凝胶,在常压室温下经机械挤压、干燥后制得纤维增强硅气凝胶吸油海绵。本发明将硅气凝胶中原有的Si-O键与纤维素增强相中的缩醛基C=O键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制备出的纤维增强硅气凝胶吸油海绵不仅具有优良的吸油性能和保油能力,而且材料的机械强度得到提高,拓宽了其应用领域。同时本发明的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技术路线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4749340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410659679.5
申请日:2014-11-19
Applicant: 青海省水利水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一种土壤水分蒸发量的测量方法,涉及地区水量平衡、水资源管理领域,第一步,测量土壤的容重和饱和含水量;第二步,测量风干土壤的含水量;第三步,装土;第四步,设定水分梯度并密封;第五步,准备观测;第六步,观测;第七步,数据处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中的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避免了土壤水分扩散系数等难以测量的因子,仅通过土壤含水量与水面蒸发量两项因子的测量即可确定土壤蒸发量,测量因子少而易得,计算方法简单,模拟结果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32199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392686.3
申请日:2024-10-0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壤中流汇流测定装置及其测定方法,包括:测流机构,所述测流机构包括底部封闭板,所述底部封闭板位于测量土壤的底部,所述底部封闭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和前后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对底部封闭板顶部的土壤进行包围。本发明具备高效测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壤中流汇流测定装置在进行测定的过程中,对土壤中流出的泥沙和水的分离效率较低,影响工作人员对土壤侵蚀程度进行评估,以及对土地管理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决策,而且难以高效的模拟降水情况,降低了壤中流的测定效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716657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108021.1
申请日:2021-09-22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1/461 , C02F1/78 , C02F3/0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绿色可循环利用的低廉金属氧化物嵌入孔道骨架杂化修饰有序介孔碳的粒子电极制备方法及应用。以低廉金属氧化物(如NiO、CeO2、MnO2、FeO、MgO、Al2O3和CaO)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嵌入有序介孔碳的孔道及孔隙结构中,通过粘结剂制成粒子电极,可应用于各类三维电化学反应器中,属于电催化材料应用领域。该方法制备的粒子电极处理效率高且不易堵塞孔径,可多次循环并长时间运行。利用本发明的粒子电极结合三维电化学反应装置处理苯类和酚类等高盐/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染物去除率为100%,COD去除率为96%,循环使用1000次后,污染物降解效率依然可达98%以上。本发明粒子电极制备方法简单、适用范围广且处理能力强,是一种可规模化应用且有前景的电化学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3680368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1055129.9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B01J27/24 , B01J35/10 , B01J35/02 , C02F1/461 , C02F1/467 , C02F1/70 , C02F101/36 , C02F101/34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双活性位异核金属原子络合结构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催化材料以非金属原子修饰的天然材料(膨润土、黏土和硅藻土)和工业材料(石墨烯、炭黑、活性炭、乙炔黑和碳纳米管)为载体,非金属可以为氨基酸类、尿素、单氰胺、二氰二胺、三聚氰胺、吡咯和吡啶中的一种或两种提供的氮原子,双金属原子(Fe、Ni、Cu、Mn、Zn、Co、Sn、Rh、Ru和Pb中任意两种)与非金属原子形成配位分布在载体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加入氮源就能制备出金属配位稳定的双活性位异核金属原子结构催化剂,可提供优异的催化性能用作卤代有机物的选择性加氢还原。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可完全去除污染物,有在工业上大规模应用的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