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523868B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110448848.7
申请日:2011-12-2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油松容器苗短日照处理育苗方法,属于林木容器苗的育苗技术。我国北方春季普遍干旱,春季造林成活率较低,生产上造林更多选择在多雨的夏季进行。但此时,苗木正处于速生期,幼嫩的顶梢易在起苗、运输、造林的过程中被折断,严重影响夏季造林效果。本发明确定了我国油松当年生容器苗最佳短日照处理。即,在夏季造林前,从7月24日至8月14日对油松容器苗进行短日照处理,日照长度为10h,每日18:00时打开温室外顶部的遮阳网对苗木进行遮光,翌晨8:00时揭开。不仅提高苗木质量及夏季造林效果,而且缩短育苗周期,提高温室育苗周转率,降低育苗成本,实现了当年育苗当年造林,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3149343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310060777.2
申请日:2013-02-2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研究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的新方法,属于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研究技术。传统研究大多以森林凋落物为材料,因凋落物性质存在差异,导致研究结果可比性差。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以往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测定误差大利缺乏统一标准的研究材料,从而造成研究结果的局域性等问题。其特点是在不同试验区采用同一树种木材制作成规格为2.5cm×2.5cm×15cm的标准小木条,用“U”形钉固定小木条于土壤表层,用“T”形打孔器挖出方形孔,将小木条插入其中,是开展长期定位观测森林有机质分解的一种方法。本发明专利在森林有机质分解研究中统一了研究材料,减少了误差,使不同结果间具有可比性,且简单易行,能广泛应用于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研究中。
-
公开(公告)号:CN102936617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10476016.0
申请日:2012-11-22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06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大型真菌生物量的简易调查方法,属于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技术。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以往大型真菌生物量测定难、误差大和大型真菌资源受到破坏等的问题,其特点在于不需采集子实体,是利用大型真菌高度和菌盖面积估测大型真菌生物量的一种方法。通过测量某一大型真菌高度(H)和菌盖直径(D),即可通过公式log10B=-1.753+0.835log10S+0.16log10H(R2=0.724,F=768.466,p<0.001)估测其生物量,其中节省人力物力;进一步可将大型真菌分为菌根菌和腐生菌,通过公式log10B=-1.035+0.426log10S+0.606log10H(R2=0.840,F=168.080,p<0.001)和log10B=-1.679+0.665log10S+0.318log10H(R2=0.785,F=423.269,p<0.001),估算各类真菌生物量,提高估算精度。本发明简单易行,估测精确度高,保护大型真菌资源,能够应用于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研究中。
-
公开(公告)号:CN102523868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448848.7
申请日:2011-12-2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油松容器苗短日照处理育苗方法,属于林木容器苗的育苗技术。我国北方春季普遍干旱,春季造林成活率较低,生产上造林更多选择在多雨的夏季进行。但此时,苗木正处于速生期,幼嫩的顶梢易在起苗、运输、造林的过程中被折断,严重影响夏季造林效果。本发明确定了我国油松当年生容器苗最佳短日照处理。即,在夏季造林前,从7月24日至8月14日对油松容器苗进行短日照处理,日照长度为10h,每日18:00时打开温室外顶部的遮阳网对苗木进行遮光,翌晨8:00时揭开。不仅提高苗木质量及夏季造林效果,而且缩短育苗周期,提高温室育苗周转率,降低育苗成本,实现了当年育苗当年造林,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3283476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276094.0
申请日:2013-07-0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缓释肥育苗方法,属于林木容器苗的施肥技术。目前我国林业容器苗培育多采用随水施肥,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水资源,同时未经苗木利用的养分随排出的水分流失,易造成环境污染。采用本发明将缓释肥一次拌入基质中,混合均匀装入容器,从华北落叶松发芽开始进行底部渗灌培育,其中缓释肥NPK的比例为13∶13∶13,合计施氮量为100mg/株。1年生华北落叶松容器苗苗高达13.0cm,地径2.7mm,与国家行业标准“容器育苗技术”LY1000-91中规定的1年生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相比,分别增加30.3%、33%,合格苗所占比例达95%,高于该国标规定的90%的要求。采用本发明培育容器苗,可达到节肥、环保和省工的综合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3149343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60777.2
申请日:2013-02-2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研究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的新方法,属于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研究技术。传统研究大多以森林凋落物为材料,因凋落物性质存在差异,导致研究结果可比性差。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以往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测定误差大利缺乏统一标准的研究材料,从而造成研究结果的局域性等问题。其特点是在不同试验区采用同一树种木材制作成规格为2.5cm×2.5cm×15cm的标准小木条,用“U”型钉固定小木条于土壤表层,用“T”型打孔器挖出方形孔,将小木条插入其中,是开展长期定位观测森林有机质分解的一种方法。本发明在森林有机质分解研究中统一了研究材料,减少了误差,使不同结果间具有可比性,且简单易行,能广泛应用于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研究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