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7146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91330.1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铈单原子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首先制备氮掺杂的碳基体,然后将氮掺杂的碳基体置于原子层沉积反应腔室中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其表面的杂质和水分,得到预处理后的碳基体;之后,将乙酰丙酮铈作为Ce前驱体,引入原子层沉积反应腔室中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进行脉冲处理,将其化学吸附在预处理后的碳基体上面,进行若干次循环使Ce原子在预处理后的碳基体表面沉积,得到沉积后的催化剂;最后经过吹扫、洗涤等步骤,即得。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催化剂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活性金属位,对环境友好,在环境催化氧化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76181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14923.0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6Q10/0635 , G06Q50/26 , G06F18/2431 , G06F18/25 , G06F18/213 , G06V10/26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工业园区内多类型潜在污染区时空风险识别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涉及工业园区风险识别与管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工业园区的多源异构数据;将多源异构数据转换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对结构化数据进行处理;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处理;识别目标工业园区多类型潜在污染区;根据构建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多类型潜在污染区的风险属性信息、目标工业园区整体性的风险属性信息以及多类型潜在污染区的识别结果,采用风险评估模型,得到风险等级;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风险等级进行可视化;本申请能够快速、高效地识别园区内多类型潜在污染区的风险等级。
-
公开(公告)号:CN114433618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98007.6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滤液强化微生物还原固定土壤中Cr(VI)的方法。将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滤液和异化金属还原菌混合后制成复合药剂,加入到Cr(VI)污染的土壤中,利用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滤液中丰富的不饱和有机质和类腐殖酸类物质作为电子穿梭体,强化异化金属还原菌将Cr(VI)还原成Cr(III)的过程。强化效果是未加污泥滤液的1.9倍,这不仅可以资源化利用污泥滤液中的有机质,而且可以高效地将剧毒性Cr(VI)还原成低毒性的Cr(III),克服含铬土壤微生物处理效率低的瓶颈。还原后的Cr(III)最终形成Cr(OH)3和Cr2O3沉淀,实现了土壤中铬的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11250044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111421.7
申请日:2020-02-24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泥-玉米芯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污泥和玉米芯混合,进行无氧热解反应,得到污泥-玉米芯生物炭;所述无氧热解反应的温度为350~600℃。本发明制备的污泥-玉米芯生物炭用于土壤修复,具有较好的固化土壤重金属、改良土壤性质与促进植物生长的效果;且能够实现污泥和玉米芯的回收利用,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05879701B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610295300.6
申请日:2016-05-06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二维纳米材料嵌层方法获得的具有高水通量和高截盐率特征的新型复合正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目前正渗透膜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水通量低、内浓差极化严重、汲取液盐溶质反向扩散等瓶颈问题。本发明所提出的新型复合正渗透膜基于原有薄皮层复合膜的结构,在支撑层与分离层之间嵌入一层连续的,多孔的(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8328831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104936.7
申请日:2018-02-02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nventor: 张立秋
IPC: C02F9/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445 , C02F1/447 , C02F2209/40 , C02F230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渗透浓盐水的浓缩方法及设备,浓缩方法包括:(1)正渗透浓缩过程:将反渗透浓盐水作为原料液,原料液中的水通过汲取液的作用穿过正渗透膜进入汲取液侧,而原料液中的盐分被截留在原料液侧,从而使原料液被浓缩;(2)膜蒸馏浓缩过程:将步骤(1)中被浓缩的原料液送至膜蒸馏膜热侧,通过膜蒸馏膜冷侧的循环水冷却或真空抽吸,使热侧水以水蒸汽的形式穿过膜蒸馏膜进入冷侧,热侧原料液失水从而使原料液被进一步浓缩。浓缩设备包括正渗透装置、膜蒸馏装置和浓盐水罐。上述浓缩方法及设备采用正渗透作为膜蒸馏的预处理技术对反渗透浓盐水进行深度浓缩,以减少整体的能耗,从而低耗能高浓缩效率地实现了反渗透浓盐水的处理与后续资源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277559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510358506.4
申请日:2015-06-26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液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使用两级EGSB+A/O/OMBBR组合工艺作为食品酵母生产过程中高浓度发酵废液的处理方法,具体步骤为:(1)将食品酵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发酵废液从料液罐中抽取后,送入一级EGSB反应器中,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完成硫酸盐去除过程,并去除部分有机物;再将一级EGSB出水送入二级EGSB反应器中,完成有机物的去除;(2)将厌氧单元出水送入好氧单元(A/O/OMBBR)。好氧单元各反应器HRT=1d,经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实现氨氮和总氮的去除。在一级OMBBR后加设臭氧处理单元,去除发酵废液色度,并将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在回流装置作用下,进入AMBBR作为脱氮过程的碳源。本发明基本可以实现酵母生产废液中污染物的去处,同时具有能耗低、占地小、操作简便、易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912765B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010273667.0
申请日:2010-09-0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B01J20/10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净化富含植物多酚水体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和环境功能材料领域。该吸附剂的性状为粉末,由亚铁和硅的复合氧化物构成活性吸附组分。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水处理工艺对富含植物多酚水体除污染效果差、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利用亚铁、硅和碱液共沉淀反应,再经老化、烘干、洗涤等过程,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度的介孔材料。由于亚铁硅复合氧化物吸附剂,具备较高的比表面积和高孔隙度,为植物多酚在其表面的吸附提供了吸附位点和空间,实现了对植物多酚水体的净化作用。作为一种水深度处理技术,亚铁硅复合氧化物吸附剂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且除植物多酚污染效果好,这些优点有利于亚铁硅复合氧化物吸附剂在净化富含植物多酚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提高常规水处理技术的净化效果,为富含植物多酚水体的净化提供一种新型、高效、价廉的水处理吸附剂。
-
公开(公告)号:CN101767785A
公开(公告)日:2010-07-07
申请号:CN201010000084.0
申请日:2010-01-0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1B3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及玉米芯制备具有高酸性基团含量的活性炭的方法。将干燥磨碎后的污泥和玉米芯用一定量的氯化锌溶液浸渍一定时间,烘干后放入马弗炉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炭化、活化,最后经过洗涤、干燥得到剩余污泥与玉米芯混合基活性炭。所制得的活性炭吸附性能良好,具有较高的酸性基团含量。本发明所制得的活性炭具有阳离子交换特性,亲水性较强的特性,更易于吸附极性物质及金属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1944144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510037775.4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6F16/3329 , G06F40/279 , G06F40/30 , G06F18/214 , G06N3/09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模型的畜禽粪污处理技术问答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涉及环境保护治理技术领域,在该系统中,首先利用训练好的分词模型对用户输入的检索问题进行分词处理,随后根据分词结果在文本数据库和向量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并对检索出的文本块进行聚合及去重,得到与检索问题高度相关的若干个检索文本块,再结合提示语模版生成大模型提示语,最后利用训练好的畜禽粪污处理技术智慧问答模型据此输出答复结果。本申请改善了传统通用领域大语言模型存在的缺陷,使得大语言模型能够充分准确地理解用户的检索问题,并且能够给出科学、详细的答复结果,实现了畜禽粪污处理知识的智能化问答,对于推动环境保护治理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