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4880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519612.7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G06F30/20 , G01N33/18 , G06Q10/047 , G06Q50/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湖泊生态补水线路确定方法及系统,涉及湖泊治理技术领域,包括:统计各生态补水线路对各水质监测点的监测影响值;计算各生态补水线路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与各水质监测点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的相关系数;确定各水质监测点的权重值;根据监测影响值、相关系数以及权重值,得到各生态补水线路对湖泊水动力和水质的综合影响值;制定最佳生态补水线路。本发明能够在有限水资源条件下科学确定合理的生态补水线路,最大程度发挥出生态补水的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2802069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11628969.5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G06T7/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浅水湖泊阻水围堤围埝的判定方法,应用于浅水湖泊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步骤包括:将浅水湖泊流线分布图与围堤围埝分布图进行叠加,确定判定区域;计算判定区域内的流线分布密度、均匀度以及平均蜿蜒度三个指标,得到各指标数值;将各指标数值与参照状态指标值进行比对,最终判定得到浅水湖泊阻水围堤围埝。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浅水湖泊阻水围堤围埝的判定方法,能够科学判断浅水湖泊中需拆除的阻水围堤围埝,以恢复湖泊水动力,改善湖泊水质。
-
公开(公告)号:CN11771017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810651.2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湖泊生态补水时机确定方法及系统,涉及水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目标湖泊的污染物种类数据以及对应的浓度数据、水位数据、水面面积数据以及防洪降库容时段数据;S2:根据所述水位数据以及所述水面面积数据确定所述目标湖泊的生态水位亏缺时段数据;S3:根据所述污染物种类数据以及对应的浓度数据确定水质污染时段数据;S4:根据所述防洪降库容时段数据、所述生态水位亏缺时段数据以及所述水质污染时段数据确定补水时机;本发明能够在有限补水量情况下确定最佳的生态补水时机,最大程度利用水资源,发挥出生态补水的最大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1259607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018813.9
申请日:2020-01-08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湖过渡区水文边界界定方法,步骤1,获取研究区河流及湖泊的监测数据;步骤2,利用获取的监测数据,模拟出河湖过渡区流速分布;步骤3,根据河湖过渡区河流段流速分布模拟结果,建立丰、枯水期河流流速与沿程距离对应关系,拟合出丰水期流速与沿程距离的函数关系方程;步骤4,对步骤3中建立的函数方程进行二阶求导运算,找出函数拐点;步骤5,将拐点坐标对照步骤3中建立的丰、枯水期河流流速与沿程距离对应关系进行验证,识别出发生流速突变的拐点,将其确定为河湖过渡区上边界;步骤6,根据河湖过渡区流速模拟结果,计算最外侧流速线间的流速梯度;步骤7,根据步骤6中计算的流速梯度结果,确定河湖过渡区下边界。
-
公开(公告)号:CN112802069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011628969.5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G06T7/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浅水湖泊阻水围堤围埝的判定方法,应用于浅水湖泊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步骤包括:将浅水湖泊流线分布图与围堤围埝分布图进行叠加,确定判定区域;计算判定区域内的流线分布密度、均匀度以及平均蜿蜒度三个指标,得到各指标数值;将各指标数值与参照状态指标值进行比对,最终判定得到浅水湖泊阻水围堤围埝。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浅水湖泊阻水围堤围埝的判定方法,能够科学判断浅水湖泊中需拆除的阻水围堤围埝,以恢复湖泊水动力,改善湖泊水质。
-
公开(公告)号:CN111259607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010018813.9
申请日:2020-01-08
Applicant: 北京师范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湖过渡区水文边界界定方法,步骤1,获取研究区河流及湖泊的监测数据;步骤2,利用获取的监测数据,模拟出河湖过渡区流速分布;步骤3,根据河湖过渡区河流段流速分布模拟结果,建立丰、枯水期河流流速与沿程距离对应关系,拟合出丰水期流速与沿程距离的函数关系方程;步骤4,对步骤3中建立的函数方程进行二阶求导运算,找出函数拐点;步骤5,将拐点坐标对照步骤3中建立的丰、枯水期河流流速与沿程距离对应关系进行验证,识别出发生流速突变的拐点,将其确定为河湖过渡区上边界;步骤6,根据河湖过渡区流速模拟结果,计算最外侧流速线间的流速梯度;步骤7,根据步骤6中计算的流速梯度结果,确定河湖过渡区下边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