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684880A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710861297.4
申请日:2017-09-20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3/04 , B01F3/04 , C02F1/78 , C02F2101/30 , C07C45/39 , C10G45/06 , C10G2300/202 , C07C49/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气液高效预混合从而强化反应的超重力装置及其应用方法,超重力装置包括电机、主轴、转子、壳体和液体分布器;所述电机输出端的主轴穿过壳体底部伸入到壳体内,所述转子固定在主轴上部;所述超重力装置还包括次轴、增速器、增速器输出轴和进料腔;所述进料腔设置在壳体的上部,进料腔的下部连接液体分布器;所述主轴通过次轴与增速器固定连接,所述增速器输出轴穿过进料腔底部伸入到进料腔内;所述增速器输出轴的进料腔内部分上设有搅拌翼;本发明装置使得气体以纳微尺寸分散在液相中,气体停留时间长且气液传质效率高,有效提高宏观反应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701457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910163989.0
申请日:2019-03-05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重力纳微气泡产生装置及反应系统,在该装置中液相为连续相,气相为分散相,气体由中空轴进入内部,经曝气微孔的剪切作用对气体进行一次剪切形成气泡,气泡随后在高速旋转的转轴作用下快速脱离转轴表面,并在转轴所形成的超重力环境强大的剪切力下进行二次剪切形成纳微气泡,具有快速、稳定、平均粒径小的优点,所形成的纳微气泡平均粒径处于800纳米‑50微米之间,并可通过调节旋转轴的转速对气泡平均粒径进行范围调控。该装置一方面克服了传统超重力装置中液相不连续,无法形成含纳微气泡液相的问题,另一方面克服了静态微孔介质表面纳微气泡聚并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628921B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710854228.0
申请日:2017-09-20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7C5/03 , C07C15/0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超重力反应器中进行α‑甲基苯乙烯加氢反应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超重力反应器;将氢气和AMS物料输入进料腔内进行气液两相高效混合,使难溶性氢气在AMS中分散成大量的纳微米气泡,氢气在AMS中的溶解度达到过饱和,形成气液混合物;将气液混合物通过液体分布器输送进入超重力反应器,在含有催化剂和填料的转子中进行气液固催化加氢反应过程;反应产物和未反应的氢气离开反应器,产物经过冷凝器降至室温,后进入气液分离罐。本发明方法使用的反应器可使难溶性氢气在液相溶解度达到过饱和,高效利用还原性氢气,强化气液固相传质,AMS的加氢转化率可达99.9%,选择性大于99.9%。
-
公开(公告)号:CN109701457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910163989.0
申请日:2019-03-05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重力纳微气泡产生装置及反应系统,在该装置中液相为连续相,气相为分散相,气体由中空轴进入内部,经曝气微孔的剪切作用对气体进行一次剪切形成气泡,气泡随后在高速旋转的转轴作用下快速脱离转轴表面,并在转轴所形成的超重力环境强大的剪切力下进行二次剪切形成纳微气泡,具有快速、稳定、平均粒径小的优点,所形成的纳微气泡平均粒径处于800纳米-50微米之间,并可通过调节旋转轴的转速对气泡平均粒径进行范围调控。该装置一方面克服了传统超重力装置中液相不连续,无法形成含纳微气泡液相的问题,另一方面克服了静态微孔介质表面纳微气泡聚并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511116A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710852317.1
申请日:2017-09-20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B01J8/08 , B01J8/10 , B01J19/10 , C10G45/04 , C10G45/14 , C10G45/22 , C10G45/34 , C10G45/42 , C10G45/46 , C10G45/56 , C10G45/60 , C10G45/66 , C10G47/02 , C10G47/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8/085 , B01J8/0005 , B01J8/10 , B01J19/10 , C10G45/04 , C10G45/14 , C10G45/22 , C10G45/34 , C10G45/42 , C10G45/46 , C10G45/56 , C10G45/60 , C10G45/66 , C10G47/02 , C10G47/24 , C10G2300/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高压超重力加氢反应器及其应用,其包括电机、主轴、转子和壳体;所述电机输出端的主轴穿过壳体底部伸入到壳体内,所述转子固定在主轴上部;所述超重力加氢反应器还包括旋转盘和进料腔;所述旋转盘与主轴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料腔设置在壳体的上部,其下端伸入到壳体内并设置在旋转盘正上方,进料腔下端面上设有进料腔出口;所述进料腔内设有超声探头;本发明反应器使得气泡在液相中存在时间长;气液传质效率高;能对反应时催化剂的润湿分数进行有目的的调节;反应器中氢气的分压可以适当降低,提高装置安全性;无需再与其他大型气液预混设备串联,减少设备方面的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07684880B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710861297.4
申请日:2017-09-20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气液高效预混合从而强化反应的超重力装置及其应用方法,超重力装置包括电机、主轴、转子、壳体和液体分布器;所述电机输出端的主轴穿过壳体底部伸入到壳体内,所述转子固定在主轴上部;所述超重力装置还包括次轴、增速器、增速器输出轴和进料腔;所述进料腔设置在壳体的上部,进料腔的下部连接液体分布器;所述主轴通过次轴与增速器固定连接,所述增速器输出轴穿过进料腔底部伸入到进料腔内;所述增速器输出轴的进料腔内部分上设有搅拌翼;本发明装置使得气体以纳微尺寸分散在液相中,气体停留时间长且气液传质效率高,有效提高宏观反应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511116B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710852317.1
申请日:2017-09-20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B01J8/08 , B01J8/10 , B01J19/10 , C10G45/04 , C10G45/14 , C10G45/22 , C10G45/34 , C10G45/42 , C10G45/46 , C10G45/56 , C10G45/60 , C10G45/66 , C10G47/02 , C10G4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高压超重力加氢反应器及其应用,其包括电机、主轴、转子和壳体;所述电机输出端的主轴穿过壳体底部伸入到壳体内,所述转子固定在主轴上部;所述超重力加氢反应器还包括旋转盘和进料腔;所述旋转盘与主轴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料腔设置在壳体的上部,其下端伸入到壳体内并设置在旋转盘正上方,进料腔下端面上设有进料腔出口;所述进料腔内设有超声探头;本发明反应器使得气泡在液相中存在时间长;气液传质效率高;能对反应时催化剂的润湿分数进行有目的的调节;反应器中氢气的分压可以适当降低,提高装置安全性;无需再与其他大型气液预混设备串联,减少设备方面的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07628921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10854228.0
申请日:2017-09-20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7C5/03 , C07C15/0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超重力反应器中进行α-甲基苯乙烯加氢反应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超重力反应器;将氢气和AMS物料输入进料腔内进行气液两相高效混合,使难溶性氢气在AMS中分散成大量的纳微米气泡,氢气在AMS中的溶解度达到过饱和,形成气液混合物;将气液混合物通过液体分布器输送进入超重力反应器,在含有催化剂和填料的转子中进行气液固催化加氢反应过程;反应产物和未反应的氢气离开反应器,产物经过冷凝器降至室温,后进入气液分离罐。本发明方法使用的反应器可使难溶性氢气在液相溶解度达到过饱和,高效利用还原性氢气,强化气液固相传质,AMS的加氢转化率可达99.9%,选择性大于99.9%。
-
公开(公告)号:CN106268574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510303219.3
申请日:2015-06-04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过调控液膜实现选择性催化反应的方法、装置及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将催化剂和填料装载在超重力旋转床反应器的转子内,向超重力旋转床反应器中加入不参与反应的惰性液相介质;开启超重力旋转床反应器,通过变频器调节超重力旋转床反应器转速,使不参与反应的惰性液相介质在催化剂表面形成液膜;通入气相反应物,所述液膜选择性地允许气相反应物穿过液膜传递到催化剂表面进行催化反应。本发明在传热、传质、压降方面显现出较强优越性,整体催化剂活性组分用量较少,并可根据反应体系选用具有特定选择性的惰性液相溶剂来转移某一反应物,还可通过改变超重力旋转床反应器的转速,调控催化剂表面的液膜厚度从而有目的的量化反应。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