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81892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705320.0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弱送端系统动态无功补偿参数优化方法及装置,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迭代执行构建被控变量集和控制变量集,根据控制变量集和被控变量集构建并求解目标函数,根据求解结果更新初始值的步骤,直至满足函数梯度条件。本发明利用新能源并网点电压故障穿越要求筛选新能源发电机组的并网点电压作为被控变量,利用分时段轨迹灵敏度筛选无功补偿设备参数项作为控制变量,实现了对被控变量和控制变量的降维,从而降低了目标函数构建和求解的复杂度,并通过迭代筛选被控变量和控制变量、构建和基于线性规划求解目标函数、对无功补偿参数进行更新,在保证无功补偿参数优化性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无功补偿参数的优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665655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311589814.9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附加铜耗占比的电力变压器铭牌容量判别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待判别的目标电力变压器的附加铜耗占比;基于目标电力变压器的附加铜耗占比和判别数据表判别目标电力变压器的铭牌容量是否准确;判别数据表基于如下方式获取:获取已投入运营的多种容量的变压器分别对应的附加铜耗占比;基于所述多种容量的变压器分别对应的附加铜耗占比,获取每一个容量的变压器对应的平均附加铜耗占比和所述平均附加铜耗占比的最大偏差,基于所述多种容量的变压器分别对应的附加铜耗占比、每一个容量的变压器对应的平均附加铜耗占比和所述平均附加铜耗占比的最大偏差,确定判别数据表。
-
公开(公告)号:CN11867699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1171226.8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对送端风电场脱网的风电柔直系统协调控制方法,涉及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响应于送端风电机组脱网时,确定风电柔直系统中的各风电场的无功出力;根据脱网风电机组和各风电场之间的第一距离、风电柔直系统中的并网点和各风电场之间的第二距离对无功出力进行优化,得到优化无功出力;对优化无功出力进行排序,确定调度顺序;基于预设暂态电压稳定裕度指标和调度顺序,确定目标调度风电场和风电柔直系统中柔直换流站输出的最优无功功率。本方案实现了快速、准确地对脱网事故进行协调控制,同时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2034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392941.8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IPC: G06F18/241 , G06N3/0442 , G06Q50/06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ttention‑LSTM和层级修正的配电网母线净负荷预测方法,包括:获取参考电站系数,根据所述参考电站系数利用Attention‑LSTM模型进行预测,得到参考电站光伏出力预测值,通过计算参考电站光伏出力预测值与分布式光伏之间的最优折算系数,并根据所述折算系数计算得到分布式光伏预测值;获取历史负荷数据和历史净负荷数据,根据所述历史负荷数据对负荷进行划分,根据划分好的负荷和净负荷数据利用Attention‑LSTM模型进行预测,得到负荷预测值和第一净负荷预测值;通过ERM算法对分布式光伏预测值、负荷预测值和第一净负荷预测值进行修正,得到第二净负荷预测值,提高了分布式光伏的预测精度,进一步提高了净负荷的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959949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111256896.6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站锅炉插入式管座角焊缝相控阵检测装置及工艺,包括安装板,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无极转动箱,无极转动箱的底部呈开口结构,无极转动箱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无极转动球,并且无极转动球部分暴露在无极转动箱的开口外部,裸露部分的无极转动球上安装有摄像镜头,无极转动箱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无极转动球旋转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有弧形滑块、第二电动伸缩杆和液压弹性组件。本发明的摄像镜头可以保持在有限空间内的无极转动,解除了有限空间对其转动的限制,并且无极转动还可以实现对摄像镜头拍摄角度的微调,以确保对焊缝质量检测的无遗漏性,扩大检测视野。
-
公开(公告)号:CN11774858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76259.0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IPC: H02J3/38 , H02J3/24 , G06F30/18 , G06F30/28 , G06F111/04 , G06F113/04 , G06F113/06 , G06F119/0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一种风电场全过程有功功率控制仿真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RT‑LAB实时仿真器、能量管理平台、场站级AGC控制单元、快速调频控制单元和频率测量单元;RT‑LAB实时仿真器内构建有风电场数字模型,风电场数字模型包括风电机组数字模型、风电场箱变、集电线路、SVG模型;频率测量单元用于计算频率信号;快速调频控制单元用于确定调频有功指令;场站级AGC控制单元用于确定AGC有功指令;能量管理平台基于每台风电机组的运行信息、调频有功指令和AGC有功指令确定风电机组运行策略;风电场数字模型用于执行运行策略。本申请能够准确模拟风电场有功功率的控制过程,为风电场调控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66102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148328.1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IPC: C25B11/091 , C25B1/02 , C25B11/0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洁能源用尿素电解制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通过两步法制备新型Ni‑Mo2C@NC催化剂:将镍源、钼源和氟化胺混合,经水热反应后,得到双金属氧化物钼酸镍前驱体;将钼酸镍前驱体与盐酸多巴胺混合,经过聚合反应后,将聚合物通过热处理反应得到尿素电解制氢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更多的活性位点,能够提高电化学催化效率;同时,由于Ni‑Mo2C@NC核壳协同作用,该催化剂能够有效降低电化学反应的过电位,从而减少能耗成本。因此,Ni‑Mo2C@NC催化剂是一种既高效又造价低廉的尿素电解制氢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13933190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111184816.0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压断路器弹簧疲劳故障程度诊断装置及方法,包括底板以及安装在底板上的检测探头,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对称设置有左夹持机构与右夹持机构,通过抱紧定位组件将加压组件松动,调整加压组件的加压方向,模拟正常使用时对待诊断弹簧的按压方向,然后通过抱紧定位组件对加压组件进行锁固,使加压组件的加压方向恒定,由加压组件推动待诊断弹簧并不断压缩,通过往复运动对待诊断弹簧进行反复直线性或曲线性挤压,通过驱动机构调整两侧左夹持机构与右夹持机构位置,使右夹持机构上加压组件的加压方向偏离固定组件一侧,同时弯曲机构顶压待诊断弹簧的中间位置,使待诊断弹簧呈弧形弯曲,从而模拟弹簧在弯曲下的疲劳寿命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33272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31017.3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复矢量及HSS的MMC交直流侧阻抗建模方法,涉及电力系统谐波治理技术领域;首先基于复矢量及谐波状态空间建模的思想,将MMC在三相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复矢量的相关定义,并且在复矢量坐标下,使用HSS实现了MMC三相系统的阻抗建模,所建立的模型能完整分析系统的相间耦合关系。本发明处理过程无需考虑交直流侧谐波的耦合关系,能保证交直流测阻抗的整体性,且建模精度高,扩展性强,物理意义明确。
-
公开(公告)号:CN113494416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0766714.3
申请日:2021-07-07
Applicant: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STM的变桨距控制方法设计,包括如下步骤:S1、风力机的桨距角控制策略建模;S2、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训练;S3、变桨距控制,所述S1中风力机的机械功率由流过风力机的风的总能量和风力机自身的风能利用系数决定,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可先用神经网络根据输入误差计算合适的P、I的值,然后将调节好的P、I送到PI控制器内,从而对输入进行动态调节,数字PI控制器的三个参数不再是预先设定好的,而是根据神经网络计算的结果而定的,上述结构可以有效利用神经网络对非线性问题的有效解决能力及PI的快速响应能力,从而对被控对象进行精确及快速的调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