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52399B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0910130256.3
申请日:2009-03-30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nventor: 清水徹
IPC: H01R1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114 , H01R4/185 , H01R4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子接头,其目的是减少端子接头的高度。端子接头(T)通过将冲压成指定形状的金属板材(Ta)弯曲而形成,并且在金属板材(Ta)的厚度范围内,弹性接触件(15)的面向阳舌片(M)的对向表面(15S)和接收板(20)的面向阳舌片(M)的对向表面(20S)部分地凹进,从而在垂直于阳舌片(M)的插入方向的宽度方向上交替地布置加厚部(28A,29A,28B,29B)和减薄部(27A,27B)。阳舌片(M)的部分沿宽度方向与加厚部(28A,29A,28B,29B)保持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1431194B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0810174435.2
申请日:2008-11-05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nventor: 清水徹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接头及其形成方法,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刚度的稳定器。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接头(1),该端子接头(1)设有沿向前和向后方向延伸的矩形管形式的主部(10)以及稳定器(30),当主部(10)从后面插入形成在连接器外壳中的腔中时,稳定器(30)通过插入形成在该腔的内表面中的插入槽中能引导主部(10)的插入操作。稳定器(30)在来自构成主部(10)的环绕壁部中的一对相邻壁部、即右壁部(13)和上壁部(14)之间折叠,并且该稳定器的相对端缘与该对壁部整体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1552399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910130256.3
申请日:2009-03-30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nventor: 清水徹
IPC: H01R1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114 , H01R4/185 , H01R4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子接头,其目的是减少端子接头的高度。端子接头(T)通过将冲压成指定形状的金属板材(Ta)弯曲而形成,并且在金属板材(Ta)的厚度范围内,弹性接触件(15)的面向阳舌片(M)的对向表面(15S)和接收板(20)的面向阳舌片(M)的对向表面(20S)部分地凹进,从而在垂直于阳舌片(M)的插入方向的宽度方向上交替地布置加厚部(28A,29A,28B,29B)和减薄部(27A,27B)。阳舌片(M)的部分沿宽度方向与加厚部(28A,29A,28B,29B)保持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1494333A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910003764.5
申请日:2009-02-01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04 , H01R13/11 , H01R13/187 , H01R13/6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端子、端子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其目的是提供能够减小插入阻力的端子和端子连接结构。在通过将一个端子(10)的舌片(11)插入到另一端子(20)的管状部(21)中而连接的端子(10、20)中,可弹性变形的弹性接触件(23)设置在管状部(21)中且包括与插入到管状部(21)中的舌片(11)形成接触的接触部(24),并且在接触部(24)的与舌片(11)形成滑动接触的部分中/或在舌片(11)的与接触部(24)形成滑动接触的部分中形成凹槽部(13),该凹槽部(13)的两个横向边缘(13S)沿相对于舌片(11)的插入方向的倾斜方向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11801851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1880058642.3
申请日:2018-09-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清水徹
IPC: H01R13/629 , H01R13/193 , H01R13/64
Abstract: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杆式连接器(10)构成为具备:阴端子(110);阴壳体(60);接触压力施加构件(20),从嵌合方向前方安装于阴壳体(60),能够在低接触压力位置与高接触压力位置之间移动,低接触压力位置是使阴端子(110)与阳端子(120)以低接触压力接触的位置,高接触压力位置是位于比低接触压力位置靠嵌合方向后方处且通过向阴端子(110)施加接触压力而能够使阴端子(110)与阳端子(120)以高接触压力接触的位置;杆(70),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安装于阴壳体(60),在嵌合完成后使接触压力施加构件(20)从低接触压力位置向高接触压力位置移动;第一密封件(30),对接触压力施加构件(20)贯通而配置的贯通孔(67)进行防水;及第二密封件(50),对阴壳体(60)与阳壳体(130)的嵌合部分进行防水。
-
公开(公告)号:CN105191006B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380074768.7
申请日:2013-03-19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PC: H01R13/502 , B60L11/18 , H01R13/52 , H01R13/63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33 , B60L11/1816 , B60L11/1818 , H01R13/5202 , H01R13/5227 , H01R13/6275 , H01R13/6395 , Y02T10/7005 , Y02T10/7072 , Y02T90/14
Abstract: 本发明是被设为能够从前方与连接于充电器的充电用连接器(50)嵌合并与搭载于车辆的电池连接的车辆侧连接器(10),所述车辆侧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锁定嵌合部(22),形成为向前方开口的方式,并且从前方嵌合有在充电用连接器(50)设置的锁定臂(54)的前端部;以及被卡定部(25),设置于锁定嵌合部(22)内,并且由锁定臂(54)的前端部所卡定的金属制的锁定板(25B)装配于台座部(25A)而构成,所述车辆侧连接器构成为在锁定嵌合部(22)的内壁(22B)形成有用于从后方装配锁定板(25B)的装配孔(25C),并具备封闭该装配孔(25C)的盖(15)。
-
公开(公告)号:CN105075031B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380074811.X
申请日:2013-03-19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nventor: 清水徹
IPC: H01R13/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70 , H01R13/6616 , H01R2201/26
Abstract: 本发明为与搭载于车辆的电池连接的车辆侧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20),与充电用连接器(80)嵌合;多个车辆侧端子(40),分别独立地容纳于在壳体(20)中设置的多个腔(28),并且在壳体(20)和设置于充电用连接器(80)的充电侧嵌合部(81)嵌合时,与设置于充电用连接器(80)的多个充电用端子(83)分别独立地连接;以及电阻电路单元(60),容纳于在壳体(20)中设置的容纳部(33),并且配置于左侧的中继端子(63)与车辆侧端子(40)中的车辆侧信号端子(40B)连接,配置于右侧的中继端子(63)与车辆侧端子(40)中的车辆侧接地端子(40C)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1207257B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0710160316.7
申请日:2007-12-19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nventor: 清水徹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3/18 , H01R13/41 , H01R31/0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形成方法,其目的是防止在用于端子接头的压入部分之间形成裂缝。中间壁形成有成排的对准的压入孔,接头端子(10)的突片(12)压过这些压入孔。打孔部分形成区域(32M)设置在用于压入孔的对准区域的上方和下方。在所述区域中,连续材料部分(35)设置在沿对准方向相邻的压入孔(28)之间的中间位置的上方和下方,所述连续材料部分中不设置任何打孔部分。当突片压入到压入孔中时,压力从左侧和右侧作用在左右压入孔之间的树脂材料上。由于连续材料部分设置在两压入孔之间的中间位置的上方和下方,所以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张力作用。防止了两压入孔之间的树脂材料中裂缝的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1207257A
公开(公告)日:2008-06-25
申请号:CN200710160316.7
申请日:2007-12-19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nventor: 清水徹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3/18 , H01R13/41 , H01R31/08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在用于端子接头的压入部分之间形成裂缝。起到用于配合连接器的配合凹口(21A)的背表面的作用的中间壁(23)形成有成排的对准的压入孔(28),接头端子(10)的突片(12)压过这些压入孔。打孔部分形成区域(32M)设置在用于压入孔(28)的对准区域的上方和下方。在区域(32M)中,连续材料部分(35)设置在在对准方向(AD)上相邻的压入孔(28)之间的中间位置的上方和下方的位置处而不设置任何打孔部分,通过连续材料部分(35),形成外壳(20)的合成树脂是连续的。当突片(12)压入到压入孔(28)中时,压力(x)从左侧和右侧作用在左右压入孔(28)之间的树脂材料上。然而,由于连续材料部分(35)设置在两压入孔(28)之间的中间位置的上方和下方,所以与设有打孔部分(30)的情况不同,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张力作用。结果,防止了两压入孔(28)之间的树脂材料中裂缝的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5075031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380074811.X
申请日:2013-03-19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nventor: 清水徹
IPC: H01R13/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70 , H01R13/6616 , H01R2201/26
Abstract: 本发明为与搭载于车辆的电池连接的车辆侧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20),与充电用连接器(80)嵌合;多个车辆侧端子(40),分别独立地容纳于在壳体(20)中设置的多个腔(28),并且在壳体(20)和设置于充电用连接器(80)的充电侧嵌合部(81)嵌合时,与设置于充电用连接器(80)的多个充电用端子(83)分别独立地连接;以及电阻电路单元(60),容纳于在壳体(20)中设置的容纳部(33),并且配置于左侧的中继端子(63)与车辆侧端子(40)中的车辆侧信号端子(40B)连接,配置于右侧的中继端子(63)与车辆侧端子(40)中的车辆侧接地端子(40C)连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