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锻保持方法和结构、型锻辊、型锻机及型锻保持工件

    公开(公告)号:CN101683680A

    公开(公告)日:2010-03-31

    申请号:CN200910174235.1

    申请日:2009-09-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P11/005 B21J9/06 F16C35/0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型锻保持方法、型锻保持结构、型锻辊、型锻机及型锻保持工件。除了在执行型锻时施加的用于型锻的压力外,通过由型锻辊(24)施加的压力向轴承保持架(8)的压力接收边角部(8y)施加在与由被型锻部(8b)施加的保持力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的压力。结果,促进了在未被弯曲的周壁部(8c)中的弹性变形,并且轴承保持架(8)在轴向方向上的弹性变形量减小,从而可增加轴承保持架(8)与外圈(14a)之间的弹性变形量差异。因此,与普通型锻的情况相比,在型锻完成之后,在轴承保持架(8)中的轴向残余应力增加。从而,可增强用于保持外圈(14a)的保持力。

    热管理系统及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88462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11196108.8

    申请日:2023-09-15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及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包括热介质流过的热管理回路和电子控制单元。第一水泵被设置在当热管理回路处于储罐、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彼此串联连接的串联连接状态时以储罐为起点的热介质的流动方向上在第二水泵的上游。在热介质被注入储罐时,在热管理回路处于串联连接状态的条件下,电子控制单元先于第二水泵驱动第一水泵。

    排气回流阀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67347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310656376.3

    申请日:2013-12-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26/68 Y02T10/1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扩大阀座和阀芯之间的计量部的开口面积就能够使EGR气体的最大流量增加的排气回流阀。EGR阀(1)通过使阀芯(5)与阀轴(6)一同相对于阀座(4)移动而调节计量部(20)的通路截面宽度,调节流路(3)中的EGR气体流量。阀座在其中心具有阀孔(4a)。阀座的第1端面(4b)朝向流路的下游侧配置,阀座的第2端面(4c)朝向流路的上游侧配置。阀孔的内周面呈以朝向第2端面去而使内径逐渐扩大的方式弯曲成凹状的形状。阀芯配置在阀孔的内侧,能够在抵接于阀孔的内周面的全闭位置和距内周面最远的全开位置之间沿阀座的轴线方向移动。设定为:在阀芯配置于全开位置的状态下,计量部的EGR气体流动方向上的各部位的通路截面宽度互相近似。

    排气回流阀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67347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310656376.3

    申请日:2013-12-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26/68 Y02T10/1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扩大阀座和阀芯之间的计量部的开口面积就能够使EGR气体的最大流量增加的排气回流阀。EGR阀(1)通过使阀芯(5)与阀轴(6)一同相对于阀座(4)移动而调节计量部(20)的通路截面宽度,调节流路(3)中的EGR气体流量。阀座在其中心具有阀孔(4a)。阀座的第1端面(4b)朝向流路的下游侧配置,阀座的第2端面(4c)朝向流路的上游侧配置。阀孔的内周面呈以朝向第2端面去而使内径逐渐扩大的方式弯曲成凹状的形状。阀芯配置在阀孔的内侧,能够在抵接于阀孔的内周面的全闭位置和距内周面最远的全开位置之间沿阀座的轴线方向移动。设定为:在阀芯配置于全开位置的状态下,计量部的EGR气体流动方向上的各部位的通路截面宽度互相近似。

    型锻保持方法和结构、型锻辊、型锻机及型锻保持工件

    公开(公告)号:CN101683680B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0910174235.1

    申请日:2009-09-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P11/005 B21J9/06 F16C35/0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型锻保持方法、型锻保持结构、型锻辊、型锻机及型锻保持工件。除了在执行型锻时施加的用于型锻的压力外,通过由型锻辊(24)施加的压力向轴承保持架(8)的压力接收边角部(8y)施加在与由被型锻部(8b)施加的保持力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的压力。结果,促进了在未被弯曲的周壁部(8c)中的弹性变形,并且轴承保持架(8)在轴向方向上的弹性变形量减小,从而可增加轴承保持架(8)与外圈(14a)之间的弹性变形量差异。因此,与普通型锻的情况相比,在型锻完成之后,在轴承保持架(8)中的轴向残余应力增加。从而,可增强用于保持外圈(14a)的保持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